《宋史》、《辽史》、《金史》中记载的遵化
1、说明:《宋史》、《辽史》、《金史》是二十四史之三,收录于《四库全书》。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宋史》、《辽史》、《金史》。当时脱脱为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脱脱主持修撰此三史。《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2、《宋史》中记载的遵化
《宋史》记载:
钦州,下,宁越郡,军事。开宝五年,废遵化、钦江、内亭三县。天圣元年,徙州治南宾砦。元丰户一万五百五十二。贡高良姜、翡翠毛。县二:灵山,望。有咄步砦。
《宋史》记载:
景州。契丹置。宣和四年,金人以州来归,赐郡名曰滦川,军事。县一:遵化。
解读:
①、宋朝时,两广中钦州也有个古县名遵化,知名度很低,与现在的河北省遵化没有关系;
②、宋朝时,在遵化县设置景州,治所在遵化,领遵化一县。天庆十年(1120年)遵化已属于金。宋宣和五年(1123年)金国将蓟州等6个州还宋,遵化随之归宋,宋改名滦川郡,为军事重地。
3、《辽史》中记载的遵化
《辽史》记载:
景州:遵化县丁六千。
《辽史》记载:
景州,清安军,下,刺史。本蓟州遵化县,重熙中置。户三千。遵化县,本唐平州买马监,为县来属。
解读:
①、辽国时,遵化有县丁6000人;
②、辽重熙年间(1032-1054年)于遵化置景州清安军,下设刺史,全县达3000多户,遵化,源于唐平州买马之地。
4、《金史》中记载的遵化
《金史》记载:
遵化(辽景州清安军。)镇一(石门。)
《金史》记载:
仲,本名石古乃。体貌魁伟,通女真、契丹、汉字。其兄斡鲁为统军,爱仲才,欲使通吏事,每视事,常在左右,遇事辄问之,应对如响,斡鲁叹曰:“此子必为令器。”皇统初,充护卫,授世袭谋克。天德元年,摄其兄活女济州万户,部内称治。除滨州刺史,以母忧去官。起复知积石军事,转同知河南尹。
正隆六年,伐宋,为神勇军副都总管。与大军北还,除同知大兴尹,将兵二千,益遵化屯军。备契丹。迁西南路招讨使,兼天德军节度使,政尚忠信,决狱公平,蕃部不敢寇边。召为左副都点检,宿卫严谨,每事有规矩,后来者守其法,莫能易也。世宗常谓侍臣曰:“石古乃入直,朕寝益安。”
五年,宋人请和,为侄国,不称臣,仲为报问使。仲请与宋主相见礼仪,世宗曰:“宋主亲起立接书,则授之。”及至宋,一一如礼。正隆用兵,宋人执商州刺史完颜守能以归,至是,仲取守能与俱还,上嘉之。转都点检,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迁河南路统军使,上曰:“卿在禁近,小心畏慎。河南控制江、淮,为国重地,卿益勉之。”赐厩马、金带、玉吐鹘。后有罪,解职。久之,起为西北路招讨使,改北京留守,卒。
《金史》记载:
刘玮,字德玉,咸平人也。唐卢龙节度使仁敬之裔。祖弘,辽季镇懿州,王师至,弘以州降,太祖俾知咸州,后以同平章政事致仕。父君诏,同知宣徽院事。
玮幼警悟,业进士举,熙宗录其旧,特赐及第。调安次丞。由遵化县令补尚书省令史,历户部主事、监察御史,累转尚书。
宗见其名曰:“刘玮尚淹此乎。”迁户部员外郎。时将东巡,命玮同工部郎中宋中往营行宫,就升郎中。改同知宣徽院事,为使宋国信副使。玮父兄皆以是官使江左,当时荣之。还授户部侍郎。
解读:
①、《金史》记载了与遵化相关的两个人物,一个在遵化屯兵,一个在遵化做过县令。侧面印证了遵化在古代的军事重要位置。
5、后记:收录于《四库全书》的《宋史》、《辽史》、《金史》都有关于遵化的文字,对遵化的人口、地理、来源,对遵化相关的人物,对遵化与马的渊源都记载了下来。
遵化文史,探寻历史古迹,传承灿烂文化,感受灵动而隽永的千年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