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危害热河几百年的鸦片之害是怎样被消除的
愈演愈烈的热河鸦片之害是怎样被消除的
陈燃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称“鸦片流毒,为中国三千年史未有之祸”。鸦片是热河三害(鸦片、土匪、鼠疫)之首。东北军阀汤玉麟和日本侵略者统治热河期间,热河成为鸦片种植、贩卖的重要集散地。鸦片泛滥,致使热河经济衰败,人民生活困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自清末至民国愈演愈烈的热河鸦片之害被彻底消除。
东北军阀汤玉麟的“寓禁于征”
清朝皇帝实行木兰秋狝和修建避暑山庄以后,往来于北京与热河及围场的官员和清兵越来越多,其中有很多人吸食鸦片,就把鸦片带了过来。这些人为了能买到便宜的鸦片,就纵容当地的百姓种植罂粟,这在道光和咸丰年间的档案材料里都能看到,咸丰六年征收捐税细目中,有了生产土烟和治烟膏捐的记载。
民国时期,除了第一任热河都统熊希龄禁烟失败外,后来的几任都统如姜桂题、汲金纯都公开支持全省种烟。到了民国十五年(1926年)汤玉麟统治热河后,经营鸦片成为了当时热河省的一种行业,买卖、加工、贩运、吸食等都有人经营,只要纳税,开了税票,贴了印花,鸦片就如同普通商品一样可买可卖。
承德市档案馆馆藏: 民国21年(1932年)6月23日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为催缴围场县大烟款给围场县长的第三次电令
民国21年(1932年)5月,因为当年雨水少,汤玉麟唯恐烟户减少大烟的种植的数量,专门发电报督促各县爱惜烟苗,小苗出土后,要专门派监督员到各县进行复查,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就要交纳罚款。
当时热河省设立了禁烟总局,汤玉麟的长子汤佐荣任局长。禁烟局美其名曰“寓禁于征”,要钱不禁烟,实则成了奖励种烟的机关。汤佐荣直接向各县分配罂粟种植面积,按照下达亩数征收禁烟罚款,如果种植面积数量不够,就加倍罚款。各县也如法炮制,层层加码,种烟户只有多种、加倍经营。热河省的鸦片种植面积迅速增加,1932年达到325900亩。
日本侵略者制造的热河鸦片灾害
日伪侵占热河后, 规划热河种植鸦片面积要达到到一万顷,并实行轮作, 以提高鸦片的产量。为保护鸦片种毒、制毒、贩毒,专门修订了《鸦片管理法》,设立了各级烟政机构,专门管理鸦片种植、加工、贩运、吸扎事宜。大规模制造“无人区”以后、土地本已大面积荒芜,群众连糊口度日的粮食都已难保障,但日伪当局却强令大面积种植鸦片,交不足鸦片不但不“配给”粮食及生活物品,还要遭到严刑拷打,甚至坐牢、发配外地充当劳工。
承德市档案馆馆藏:1935年热河境内种植鸦片
——极力扩大罂粟种植
当时,东北只是指定部分地区种植鸦片。而在热河,日伪建立“鸦片工作班”,拟定《种烟简章》,宣传种大烟的“好处”,鸦片种植扩大至全省。
——推行鸦片垄断政策
1932年9月,日伪颁布《暂行鸦片收卖法》,从上到下设立鸦片行政机构,实行行政干预,对鸦片实行高度垄断。
——攫取高额利润
日伪通过征税、罚款、贩卖鸦片等掠夺手段,获得高额利润。仅1940年,日伪鸦片收入高达12600万元。
资料图片:伪满洲国画报图片,古北口长城。
据伪热河省公署警务科1937 年公布的统计资料, 在承德、滦平、丰宁、隆化、围场、平泉、兴隆等22个县、旗,罂粟种植达7000多顷。
围场县是日本侵略者实行毒化政策的重灾区。从1933年至1937年,围场县鸦片种植面积猛增至13万亩。日伪当局设立了官办烟馆“康生院”',招引人们吸毒,向吸食鸦片的群众供应次质的鸦片烟泡,许多嗜食鸦片者被毒针扎得遍体溃烂,甚至中毒致死。
平泉县也是鸦片主要种植地区之一。日军侵占平泉县后,强令种植罂粟,鸦片烟在县内泛滥,种植面积多达5.6万亩、每年产鸦片20吨左右。大烟馆、白面馆由大集镇发展到中、小集镇,吸扎鸦片的人从官僚士绅、地富人家扩散到平民百姓。吸食者身受毒害,致使许多人沦为土匪、特务或盗贼。
承德市档案馆馆藏: 康德八年(1941年)、康德九年(1942年)鸦片统计表
据不完全统计,1941年热河省有烟民6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0%,其中,围场县有烟民5.52万人,占全县人口的24.4%,29岁至59岁的劳动力占88%。到1948年,热河全省还有烟民30多万,烟毒已经成为热河地区的一大灾害。
就这样,热河人民成为日伪毒化政策下的牺牲品,还有更多的鸦片吸食者嗜毒成瘾,不但损害了烟民的身体健康,还直接影响了生产的发展,不少地方还引发了烟民偷盗、拦路抢劫以及家庭不和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共产党多措并举消除热河鸦片之害
1945年热河省解放后,热河省人民代表大会将开展戒烟禁毒工作列为决议重要内容,市、县党政机构领导人民开展了戒烟禁毒斗争。
1948年第二次解放后,中共热河省委、热河省政府和市、县党委、政府继续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同年10月,冀察热辽政办处发出戒烟指令,决定在全边区开展戒烟运动,要求翌年春一律戒断。同时,冀察热辽办事处发布《冀察热辽戒烟办法大纲》,要求各地政府贯彻戒烟禁毒政策,以期彻底改造全边区烟民。
在全省范围内,彻底铲除烟害的条件已经成熟,热河省人民政府向各专署、盟政府、各市、县(旗)政府发出命令,开展了大规模戒烟运动。
——发布戒烟工作指示
1948年12月,热河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发出《关于戒烟工作的指示》,规定了戒烟措施:第一,开展群众性的戒烟运动,号召烟民戒绝嗜好,重新作人,人人劝戒说服,人人监督检举。第二,戒烟与生产、说服与强制相合,成立戒烟所,把烟民集中起来,强制戒烟。第三,杜绝烟源,毁掉烟具。第四,督促检查,赏罚分明。第五,充分利用报纸,广造戒烟舆论与声势。
——自上而下建立戒烟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戒烟工作的领导,热河省人民政府成立了戒烟局,各专(盟)、县(旗)、市政府成立戒烟科、区村成立戒烟所,吸收烟民入所戒烟,建立汇报检查制度,并将戒烟列为考察各级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
——组织社会力量,推动戒烟运动的开展
热河省人民政府规定:各级群众团体、各界人士,都有帮助烟民戒烟的责任,动员男女老幼,造成人人帮助烟民戒烟,人人反对用烟,迫使烟民处于非戒不可的境地;在社会上形成戒毒光荣,吸毒可耻的舆论声势。戒烟禁毒运动开始以后,各地都大张旗鼓地开展舆论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报纸、广播、黑板报、张贴标语口号等形式大力宣传党和政府戒烟禁毒的指示精神,宣传戒烟的好处与吸扎烟毒的危害,并通过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的宣传督促烟民下决心戒烟。宣传教育中,各地普遍采取组织烟民开展回忆对比、算细账、诉苦水、摆危害、挖穷根活动,通过活生生的事实和沉痛的教训对烟民进行自我教育,收到了显著成效。许多烟民认识到吸扎鸦片是受苦受穷的根源,开始自觉戒烟,交出家里保存的大烟、白面(即海洛因)和吸扎用具,决心与烟毒一刀两断。此外,不少地方还将烟民登记造册、张榜公布,未戒烟的上白榜,已戒烟的上红榜,定期公布。隆化县一些村组织村民敲锣打鼓,欢迎在戒烟所戒断烟瘾的烟民回家恢复正常生活。这些工作的开展增加了烟民的舆论压力和荣辱感,对其尽快戒烟起到了促进作用。
——颁发《热河省戒烟禁毒奖惩条例》
热河省人民政府主席李运昌,副主席罗成德、杨雨民联名签发《热河省戒烟禁毒奖惩条例》,规定凡染有大烟嗜好者,均须一律向村政府登记,并限期禁绝;凡未完成戒除烟瘾,不积极参加劳动生产的烟民,其土改分得的土地,由农会代管并暂不发给地照,其财产亦由农会监督管理,不得自行典当;对于继续种植、贩卖和吸扎毒品者,分别处以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
——发布根绝烟毒布告
全省各界人民都将戒烟禁毒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1949年5月15日,热河省人民政府发布根绝烟毒的7条布告,明确指出: 一、自布告之日起,凡有种植、吸扎、贩卖、存藏鸦片等行为者,一律严加禁绝。二、不论任何穷乡僻壤、任何借口理由,均坚决不许种植一亩一株鸦片。违者除惩办当事人外,并酌惩当地主管政府。三、为顾念公私困难, 自布告之日起,以公价每市两10市尺解放布限期收买两月,凡公私所存之烟毒,应自动交省府指定之土产公司收买,逾期不交者,以私藏毒品论。四、自布告之日起以两月为限,凡本省境内烟民应不分男女老幼,一律自动向所属市、县旗、区村人民政府或戒烟委员会登记,按期戒绝。五、不论任何机关团体或个人,均不能贩卖毒品,无东北行政委员会与省府之证明文件者,亦不得在境内运输与输出。六、凡违反此规定者,均依照省府颁布之戒烟禁毒奖惩条例严惩不贷。七、凡机关团体或个人,均有对烟毒检举、缉查、劝禁之责,其确有成绩者,依照省府颁布之戒烟禁毒奖惩条例分别给予奖励。
——严禁种植罂粟
1946年3月热河省人民政府主席李运昌,副主席李子光、杨雨民签发《关于禁止种植罂粟令》,并布告所属民众一体遵照执行。
——党政机关公务人员率先垂范戒烟禁毒
1949年5月,热河省人民政府向各市、县(旗)和省各直属机关发出指令,对党政机关公务人员提出六项要求。第一,公务人员一律限期戒除烟瘾;第二,公务人员走私毒品,给予撤职、判处徒刑或死刑;第三,各级政府公务人员,对推动戒烟工作不力的,给予不同的处分;第四,公务人员包庇、放纵种卖鸦片毒贩的,给予撤职、判处徒刑或死刑;第五,任何机关、团体都不得保存或处理毒品,必须依照省府规定,限期送交贸易土产公司作价处理;第六,机关、团体工作人员,对戒烟禁毒工作成绩卓越者,给予名誉奖或者物质奖。
承德市档案馆馆藏资料: 1949年4月7日,《群众日报》报道热河省戒烟禁毒运动收到很大成效
1949年春至年末,烟民已由20余万减至数万人。到1950年初,戒好烟民计15.6万余人,占原有烟民总数的83.6%。1950年4月4日,热河省政府发出《彻底禁绝烟毒的指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禁种、禁吸扎、禁贩卖、禁存储。查种、查吸扎、查贩卖、查存储“四禁四查”运动,并且指出:“务使家喻户晓,发动群众参加这一运动,彻底消灭全省烟毒',在这场“四查四禁”运动中,采取了“强制烟民参加生产,加入换工组,成立“劳动戒烟所”的办法,改变了过去“单纯戒烟”的办法,劳动与戒烟相结合,开辟了一条戒烟的新路,使戒烟运动向前迈进一步。戒烟所中的烟民,专人负责领导,由生产救灾贷粮中解决吃饭问题,以后由烟民交还,每日规定生产任务,如送粪、翻地、耪地等,不参加劳动者不得食。
在党的领导下,热河省的禁烟斗争, 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到1951年底,杜绝了烟毒在全省的流行,消除了自清末以来热河愈演愈烈的鸦片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