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异读现象探析
地名异读现象探析
作者:曹慧萍
【摘要】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加上汉语的博大精深,出现了很多地名异读的现象,即同一个字的地名用字与一般用字读音不同。地名异读形成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历时的也有共时的。本文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地名异读形成的原因:古音保留、方言音变、语言接触、历代误读等等。
【关键词】地名异读;古音保留;方言音变
本文主要讨论两种情况:一般用字和地名用字异读的情况以及同一个字用作地名但在不同的地方有异读的情况。
一、一般用字和地名用字异读
主要原因有:古音保留、方言音变、语言接触、历代误读。
1.古音保留:地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语音变化发展很慢,因此地名异读可以反映一定的古音特点,是研究语音演变的宝贵材料。古音保留又分两个方面:
a以姓氏命名,地名根据姓氏命名,或者姓氏出于这些地名。如山东“单县”依“单”姓读shàn,山西“解县”依“解”姓读xiè,河南“召陵”依“召”姓读shào,广东“高要市”依“要”姓读yāo。
b遵循古音音变:广东“番禺市”中的“番”读pān,而不读fān,因其上古音韵地位为滂母元部,符合“古无轻唇音”的语音原则。
安徽“蚌埠”中“蚌”字读bèng,上古音韵地位为並母東部,保留古音。
安徽“六安”中“六”的中古音韵地位是来母屋韵合口三等入声通摄,和“陆”的中古音韵地位相同“六”可通假“陆”,意为水边的山岗。
安徽“阜阳”,山东“曲阜”,北京“阜成门”中的“阜”都读fù,“阜”在《广韵》里为“房久切”,是一个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全浊声母的上声字今读变为去声。
陕西的“阿房(páng)宫”,据《古今地名辞典》:“此以形名宫,言其四阿旁广也。”可见“房”为“旁”的借字,读páng也符合“古无轻唇音”的语音规则。
2.方言音变,地名专用:仅仅为了区别地名,是约定俗成的地名专用的语音符号。徐通锵先生认为:地名中的白读是最顽固的,甚至可以说它是“对抗”文读形式坚持生存权利的最后“堡垒”。正因为地名读音的这种相对的“滞后性”,所以从这些读音中常常可以发现许多白读层次,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地名读音的顽固性,不一定是该方言白读音,而应该指该地区命名的那个历史年代的读音层次。
如:“济南”的济jǐ,《广韵》有去声和上声两读,《广韵》明确指出:子礼切,又水名。作为地名应该读上声。类似的还有:山西并(bīng)州,浙江天台(tāi),广东东莞(guǎn),河北燕(yān)京,河北蔚(yù)县,安徽歙(shè)县,山西繁峙(shì)县,山西长(zhǎng)子县,山东莘(shēn)县,江西铅(yán)山。
3.语言接触形成音译地名。译音地名的用字和读音以该地名母语的语音为准。
海南“通什市”的“通什”属黎语译名,指四周长满树木的田地,原音读zá,译名用“什”字译写zá音。
一些现代已不存在的地名,如“龟兹”,指古代西域国名,音译为qiūcí,同现在的汉语拼音不同。
古代游牧民族“大月氏”读为dàyuèzhī,查《史记·匈奴列传》《汉书·西域传》以及《资治通鉴》卷十八汉纪十,凡首见月氏名字的地方,月氏的“氏”都专门注出“氏,音支”。
4.古音无依据,属历代误读。从“丽水”的读音来源看,康熙字典等古代字书中,“丽”作古县名时音“郎计切”,为去声。丽水得名源于辖内的“丽阳山”,后人误解为陕西的“丽(lí)山”,以讹传讹,变成了“丽(lí)阳山”。
二、同一个字用作地名时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读音
1.广东大埔(bù),广州黄埔(pǔ)
“埔”是个地名专用字,意思是山间的小平原,是闽南方言用字。“埔”原本只有bù的读音,后被错读成pǔ,以讹传讹、越传越广。
2.吉林珲(hún)春,黑龙江爱珲(huī)
珲(hún)春,基本字义:美玉。
瑗珲(huī),县名,在黑龙江。今作“爱辉”。
3.河南浒(hǔ)湾,江苏浒(xǔ)墅关
“浒”本义为水边,读hǔ。
另有读xǔ,如:浒墅关,浒浦。
4.河南漯(luò)河,山东漯(tà)河
漯(luò)河,《郾城县记》记述:“沙澧二河在镇西北汇流,形似螺,因此名湾为螺,地以湾名。”后人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
漯(tà)河,古水名,在今中国山东省。
5.甘肃崆峒(tóng),湖南茶峒(dònɡ)
崆峒(tóng):崆峒山是高海拔地区的丹霞地貌。
茶峒(dònɡ):峒,意为山中的小块平地。此字多用于南方。
6.浙江七里泷(lóng),广东泷(shuāng)水
七里泷(lóng):急流的水。
泷(shuāng)水:水名。即今武水,源出湖南省临武县境,流入广东省。
7.河南渑(miǎn)池,山东渑(shéng)水
渑(miǎn)池:地名,在中国河南省。
渑(shéng)水:古水名,在今中国山东省临淄市一带。
8.安徽芍(què)陂(bēi),湖北黄陂(pí),安徽焦陂(pō)
芍陂(bēi)“陂”是池塘的意思,芍陂,因引淠水经白芍亭东积水形成而得名。
黄陂(pí):地名,在湖北武汉市。
焦陂(pō):镇名,在安徽省阜阳市境内。
9.河南荥(xíng)阳,四川荥(yíng)经
荥(xíng)阳:地名,在中国河南省。
荥(yíng)经:县名,在四川。
10.河北“乐亭”、山东“乐陵”中的“乐”读lào;四川“乐山”、“乐至”,江西“乐平”、“乐安”,广东“乐昌”读lè;浙江“乐清”读yuè。
“乐”字远古时读lào或yào。后来读音分化,渐行渐远,成了不押韵的多音字。
11.陕西瓦窑堡(bǎo),陕西吴堡(bǔ),十里堡(pù)
“堡”字,在不同地名中有三种取义,因而有三个读音:一读bǎo,取土城或堡垒之义,如瓦窑堡(陕西省);一读bǔ,指有城墙的集镇或村庄,如吴堡县(陕西省)、柴沟堡(河北省);一读pù,取驿站、客栈之义,如十里堡、四十里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