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丸“家族”与经方中的“三碗汤”

温中祛寒的中成药具有振奋阳气、去除里寒的作用,其代表药为“理中丸”,“理”就是调理的意思,“中”就是中间的意思。理中丸,就是调理人体中焦的药丸。处方来源于《伤寒论》,原名为“人参汤”,方由人参、干姜、白术、甘草等四味药组成。方中人参大补元气,补益脾胃,为主药;干姜辛热,温脾胃之阳,除里寒,以为辅药;白术补脾燥湿,以为佐药;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诸药配伍,共奏温中祛寒、健脾理胃之功,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之证。症见呕吐泄泻、胸满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临床证实,理中丸治疗急、慢性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扩张、霍乱等属脾胃虚寒者有较好的效果。

“理中丸”还有众多“兄弟”,加减化裁有:

01

附子理中丸

在原方基础上,加上炮附子,增强了温补脾胃的功效。

适用于脾胃虚寒证,症见神倦懒言、畏寒肢冷、食少不饮、腹胀喜温、二便清利、霍乱、转筋、口噤等症。

目前,附子理中除大蜜丸剂型外,还有浓缩丸、片剂等多种剂型。近年来研究发现,该药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对下列疾病也有较好疗效。治慢性消化不良:口服附子理中丸,每次1丸(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7天为1个疗程。该药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使食欲增加,并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及促进积气排出。治溃疡性结肠炎:内服附子理中片.每次6片(每片含生药0.5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10天为1个疗程。该药能使绝大部分溃疡结肠炎症消失,溃疡愈合。治慢性腹泻:内服附子理中丸.每次9克,1日2次,10天为1疗程。该药能调整消化功能,增进食欲,缓解腹痛,减轻腹泻。治男性不育:口服附子理中丸,每次9克,1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该药能振奋全身机能,改善机体全身状况,为补益、强壮之剂,用于男性不育症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治寒湿带下症:妇女感受寒凉后,自觉阴户冰冷,白带量明显增多,连绵不断,质稀,色白,无腥臭味,小便清长,腰酸如折,小腹冷痛。治疗可口服附子理中丸,每次1丸,每天2次,有祛湿散寒、温肾健脾的作用。

02

枳实理中丸

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上枳实、茯苓两味药。此方来源于《和剂局方》,有温里消痞的功效,能逐痰饮、止腹痛。

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扩张或无力症、胃肠留饮症(指水饮蓄留体内,聚于胃肠,影响胃肠功能)。

03

理中化痰丸

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上半夏、茯苓两味药。此方来源于《名医杂著》。有歌诀曰:“理中化痰加苓夏,擅治停饮大便溏。”具有温中化痰的功效。

适用于脾胃阳虚湿痰者,以及痰湿停饮,大便溏泄。

04

桂附理中丸

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上附子、肉桂两味药。此方源于《三因方》。功效主治同附子理中丸,但升阳祛寒力量较强。

05

党参理中丸

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将人参改为党参,干姜改为炮姜,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具有温中散寒、健胃的功效。

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等症。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不宜消化的食物;泄泻时腹部热胀痛者忌服;感冒发热者、孕妇慎用。

06

福幼理中丸

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去掉甘草,加上黄芪、肉桂、熟地、当归、白芍、枸杞子、补骨脂、山萸肉、核桃仁、酸枣仁等组成。此方来源于《医林改错》。

这是理中丸中的“小弟弟”,专治小儿脾胃虚寒所致诸症。

方中以人参为主,补脾益气;辅以黄芪、白术加强健脾补气之功,干姜、肉桂温中散寒,共为辅药;佐以熟地、白芍、当归补血,枸杞子、补骨脂、山萸肉、核桃仁补益肾气,以通利血脉,温补脾肾之阳,酸枣仁养心安神,诸药相合,共奏健脾补气、温中散寒之功,适用于儿童脾胃虚寒所致的腹冷、泄泻、面黄肌瘦、无神、身倦、食欲不振等症。

温馨提示:以上这些温中祛寒类中成药,多由辛温燥热之品组成,故对中医辨证为阴虚阳盛、真热假寒等热证忌用;过敏体质者及孕妇慎用。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服之轻。

桂枝汤是古代的补益剂,凡是经过寒冷、饥饿、极度疲劳、精神紧张以后,患者出现自汗、心悸、腹痛、脉弱等情况下,均可使用。张仲景的时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从战场上下来的士兵,疲于奔命的难民,就是桂枝汤的最佳适应者。经过大量的出汗,已经多日无法正常进食和休息,成天处在极度惊恐之中,可谓是风餐露宿、饥寒交迫,这样的人必定形容憔悴,消瘦。强烈的惊恐导致心动悸、烘热,饥饿导致干呕、腹部阵阵的隐痛,反复的出汗使得全身肌肉酸痛,寒冷的刺激又使鼻流清涕、关节痛、恶风。这就是桂枝汤证。桂枝汤中药物都是食物中药。甘草、生姜、大枣、桂枝、芍药,就像今天的酸辣汤。先喝一碗,然后喝上热气腾腾的糜粥,盖上被子,好好睡一觉……。病人自然会微微出汗,一觉醒后,许多症状必然减轻。这就是桂枝汤的魅力。桂枝汤不是发汗剂,病人服药以后的汗出,是机体各种调节机能恢复的标志,中医的话说,是那热粥的“谷气”加上患者的“胃气”交融的结果,是“营卫之气和谐”的结果,是体内阴阳平衡的结果。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麻黄汤是发汗剂,但是是比较安全的发汗剂。温服以后,伴随着心跳的加剧,周身开始发热,皮肤开始湿润,最后,可能是大汗淋漓。随着大汗的到来,原先“体若燔炭”变成“脉静身凉”,原先的“无汗而喘”变为心平气和,原先的“骨节疼痛”变为浑身舒坦。麻黄,是麻黄汤中的主要药物,它有强烈的发汗作用,同时,会导致心跳加剧,甚至出现“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的情况,或者如“气从少腹上冲心”症状。对此,张仲景自有办法,那就是服用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甘草二两,这两味药物具有定悸的作用。也就是说,麻黄汤中的桂枝甘草具有对麻黄发汗动悸作用的预防作用。所以说,麻黄汤是安全的发汗药。但是,教科书认为麻黄配桂枝发汗,麻黄无桂枝则无发汗作用,这似乎值得商榷。

小青龙汤

小青龙用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

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小青龙汤是气管与支气管炎症的专方,是剧烈咳嗽和大量稀痰的镇咳剂与化痰剂,具有明显的近期疗效。小青龙对于以咳,喘,呕,肿,痰稀为主诉的呼吸系统疾病,确是名医手中的一张王牌药。小青龙汤证之喘满,咳嗽,短气,微肿,是属寒饮,根据临床经验,本方多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期。《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相关条文共有5条,其中“咳”作主证的共3条,可见咳嗽是本方主治的目标所在。至于咳嗽的程度,《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咳逆倚息不得卧”则是直点龙睛之语。事实上,病人咳嗽越是严重,本方的效果也就越好。临床加减很多,本人常用的有加石膏,加黄芪,去麻黄加人参、麦冬等。只要对证,取效神速。

张仲景虽然没交代痰液的形状,但从“妇人吐涎沫”条文的描述来思考,便不难触类旁通了。临床所见,病人咳嗽多伴随大量的痰液,尤其是夜间更多。如果细心观察该类病人,不难发现一大早其人床前的痰盂或纸篓里总是装得满满的。这种痰如果吐在地上,则呈鸡蛋清状或带有泡沫,很快就渗入土中而不见。病人自己也会说痰清凉凉的滑溜溜的很好吐。过敏性鼻炎也流大量清稀的分泌物,伴有频繁的喷嚏。从症状的比类来看,其鼻涕类似于痰,喷嚏类似于咳,故也同样适合运用本方。对此,我把它们形象地归纳为“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治水的青龙把水蠲”。

如何看待本方条文的或然证,也是临床医生所关心的问题。这些或然证的出现应当有它们共同的病理基础,从临床来看,这种病理基础很可能是长期咳喘造成的肺原性心脏病,在继发感染时出现的心功能衰竭。此时,体内的水分过多地停留在组织中而不能被人体有效地利用,所以出现“或渴”;同时可以并见消化道的水肿,胃及食管的水肿可以出现“或噎”;肠道的水肿加上受到寒冷的刺激可以出现“或利”;经过肾脏排出的水分减少,因此“或小便不利”;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腹水可见“少腹满”;心衰不能泵出足够的血到肺进行氧交换,血氧浓度下降因此“或喘”。从一元论的角度来看,惟有这个病理基础能将所有的或然证全部解答。较之古代医家云里雾里的注释也更贴近临床。再从用药来看,加附子以强心,加茯苓以利尿,去麻黄是因为此时麻黄会无效地增加心跳次数,使病人感到心慌。提示我们在心衰时运用小青龙汤的注意事项。当然,张仲景不会想得这么多。学经方为的是古为今用,为了能更实际地理解古方,为什么非要排斥现代医学呢?

本方用了大队的温热药物,也符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精神。方虽八味,但核心药物仅为“姜、辛、味”,此仲景治咳之利剑,这一点从张仲景加味方的条文中可得到证明。应当指出的是,本方不能作为老慢支的根治药而久服,一旦病情缓解,即当改为苓甘类方继后,否则温热药会很容易引起诸多变证。

张仲景创立的“理中汤”,应该算是中药方剂中的“男人”了,因为它的药物组成全是纯阳的热药:人参、于姜、白术、甘草。这个方子用到宋代,又增加了附子,就是现在的附子理中丸。

附子是什么?《本草正义》里形容说:

“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

附子显然是“男人中的男人”,“附子理中丸”也就有了现在说的“纯爷们儿”的躁烈之性。所以它的最好治疗对象是阳气不足、阴气过盛带来的问题,这种人的典型症状就是极端地怕冷,特别是腹部。

1

寒邪最容易击中最柔软的地方

《易经》里的乾、坤、坎、离分别对应天、(土)地、水、火。“坤”是对应“土”的,所以中医里和“土”相对应的“脾土”也叫“坤土”。“坤”是什么?“坤者,至柔也”,这就是说,“脾土”是人身的至阴,它所主的地方是全身最柔软的地方,哪里呢?就是腹部,一点骨头都没有的地方。

我们看小孩子,小的时候都是大肚子,肚皮好像很薄,内脏都膨出着,逐渐长大了才有了腹肌,肚子才收回去。因为什么?小孩子的“后天之本”——脾土还没长成呢。因为脾虚所以收敛不住,肚子里的内脏就鼓了出来。

一个得了消耗性疾病的病人衰竭到最后,肚子往往是陷下去的,医学上称为“舟状腹”。这个时候一般都伤了元气,很难恢复了,因为它的“后天之本”——脾土已经不足到不能支撑腹部这个所辖之地了。

脾土是至阴的,所以它主管的这个地方——腹部,是最容易因为阳气不足导致虚寒的。它的虚寒程度也要比其他部位严重,否则不会用上附子这个“温药中的温药”、“男人中的男人”来温补脾胃的阳气了。

2

脾土虚寒,腹泻、怕冷、未老先衰

这种脾土虚寒的表现首先是腹泻,常年大便不成形,泻出来的东西经常是吃进去的原形,中医叫“完谷不化”,就是粮食原样排出了,好像胃肠一点消化作用都没起,怎么进来的就怎么出去。而且肚子怕冷,即便是个胖子,一边出着汗,一边还得护着肚子,即使是夏天,进了有空调的房间一会儿,可能就要去泻肚。

这就是因为中焦、下焦虚寒了。“虚”就是功能的萎缩,“寒”就是能量的不足,好比一个灶台,底下的火力不足或者没有火了,锅里的米饭怎么可能煮熟呢?他们如果做肠镜检查的话,一般是慢性肠炎,或者是溃疡性结肠炎,或者干脆查不出问题,就是个“胃肠激惹综合征”,也叫“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种神经调节失调带来的问题,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这种病,目前没有特效药,服用附子理中丸却可以达到改变虚寒怕冷体质、减缓发作的目的。

中焦、下焦虚寒的人也是容易未老先衰的,从消化系统的问题影响到生殖功能,出现性欲减退、性功能障碍的问题。所以虽然附子理中丸温补的主要是中焦,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肾阳的温煦,照顾到下焦,起到壮阳的作用。

3

附子理中丸也是减肥药

“瘦人多阴虚,胖人多阳虚”,胖本身就是阳虚的结果。

人发胖,肯定是脂肪代谢不出去了,停留在体内。什么时候脂肪代谢不出去?肯定是功能降低的肘候。人们在年轻时代谢是旺盛的,脂肪、水液都能正常地吸收和消耗,但到了老年,火力就弱了。好比一个灶台下面的火不足了,一锅水总是烧不开,不能蒸化为水蒸气,也不能消耗脂肪,这个人就要变胖了。这个“火”就相当于中医说的肾阳,是全身功能和能量的基础。

因此,我们看人发胖主要在两个阶段。一个是小孩子的婴儿肥时期,这时候他们的器官功能还很稚嫩,中医说的“肾阳”还在萌芽阶段,还处于肾阳不足时期,脾阳也因此很弱,火力不旺,自然会胖,但这个胖不结实,含水很多,所以孩子是“胖嘟嘟”的。还有就是人到了四五十岁,中年发福,肌肉变得松软了,这正是“肾阳”开始衰败的年龄,脾阳也趋弱,所谓“人过四十,阳气自半”,肾阳和脾阳衰弱的直接后果就是代谢能力下降,脂肪消耗不出去了,自然就开始发胖了。

能称得上胖子的人,都是脂肪过盛的,即便不到中年,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中年的肾阳虚状况。而胖只是其未老先衰的症状之一,除此以外,还会出现不同脏腑的阳虚问题,比如脾阳虚,这种人遇冷就泻,大便溏稀,肚子最怕冷。有的人手脚即便在夏天摸上去也是冰凉的,到了冬天,穿多厚的裤子膝盖以下也总是冷的,这种情况在年轻女子中更常见,她们往往皮肤偏白,舌头颜色也淡,天生就是这种体质。这种人吃附子理中丸可以达到两个效果,一个是温阳止泻,人会慢慢地交得不那么怕冷,肚子也不那么娇气;另一个作用就是减肥,因为附子理中丸具备的热性,可以加快脂肪代谢,把肥肉消耗掉,人自然就变瘦了或者说变得结实了。

这种温阳补肾、补脾的减肥法,才真的符合医理。因为它是通过增加脂肪的消耗去减肥,类似焕发起人的青春活力,从根本上激活身体;而节食减肥和泻肚减肥属于恶治,会因为影响营养吸收而危害健康。

4

你的唾液是甜的吗?

很容易泻肚的人,还会有个现象,就是总觉得自己唾液很多,而且质地很稀,嘴里没味儿,也不想喝水,特别是凉水,稍微喝多一点就一直汪在胃里。这一点也同样是因为脾肾阳虚,属于附子理中丸的管辖范围。

在自然界,云雨均匀的地方,肯定生态环境好,植物茂盛,因为天地之气交会得好。春夏两季雨水多,秋冬降雨少,所以春夏时欣欣向荣,到了秋冬就万物凋零。云雨就是天地之气交会得好的结果,是自然的生机。

人体也类似于自然,所谓“天人合一”嘛。“太阴所至化为云雨”,就是说,太阴脾土是主管气血的生化的,最终要将吃进去的水谷精微,化成人体的“云雨”。什么是人体的云雨?这就是唾液,也叫涎,也是我们说的口水。中医讲,心之液为汗,肺之液为涕,肝之液为泪,脾之液为涎。涎的状况很能反映身体的状况。

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说,“理中丸”还能治疗呕吐,这个呕吐往往是没有内容物的,仅仅是呕清水,这种清水就是脾阳虚不能蒸化掉的水液,张仲景说“寒多而呕”。这种人,他的唾液会很多,而且质地清稀,嘴里总是觉得很寡淡。

正常情况下,唾液应该是带一丝丝甘甜、清香的气味,而且自己不应该感到它的存在。但理中丸适应证的人,除了水便清长之外,唾液也偏多,而且质地也偏稀,舌头颜色很淡,甚至上面有水滑的舌苔,这就是寒的表现,是水液代谢不出去的表现,也是衰老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口中的甜味也应该是隐隐的,并不真甜。如果感到嘴里发甜,甚至唾液很黏,则是脾胃湿热的表现,这个时候舌苔也会腻,胃口会随之变坏,这时就绝对不能吃理中丸了,而是需要吃二陈丸、平胃散之类清理脾胃湿热的药物。

我们吃馒头或者是全麦面包,或者喝有点苦味的茶,最后会越嚼越甜,喝出点甜头儿来。首先说明你的脾胃功能比较正常;其次也说明,这些逐渐出现甜味的食物是符合你的脾胃习性的。粮食是养脾胃的,茶可以清热利湿,使脾胃保持清利。

5

腹泻和便秘都可以源于阳虚

有的人是早晨起来就要泻,严重的是清晨五点刚醒来就得去厕所。这在中医里叫“五更泻”,是脾肾阳虚导致的,和附子理中丸的治疗范围很接近。

清晨正是阳气最虚的时候,本来就虚的肾阳此时更收敛不住了,所以必须早早爬起来泻出去。如果这个人还有腰酸,比别人怕冷的表现,那就更确定有肾阳虚的问题了。这种情况在老年人更常见,因为肾阳随着年龄的增长是要逐渐衰微的,也是衰老的表现之一。如果才四五十岁,这个过程就出现得太早了,还是要找原因。

一种是先天不足,一直体质差,是明显的阳虚体质;

一种是生病之后,对元气的打击太大,遗留下了这个问题;

还有一种是生活不规律、不节制,导致了对肾精肾气的过度消耗,比如一直被人忌讳的性欲过度。

但真的属于这种情况的人还是少数,而且肾虚也绝对不是全都由性欲过度造成的,因为一治疗性功能出现的问题,就要用中医补肾的药,食疗时也是羊腰子、海狗肾,使得人们误把中医的“肾虚”狭隘地理解为仅仅代表性功能了。其实,任何巨大的消耗,包括体力的过度劳累、脑力的过度劳累,或者疾病的消耗都可以引起肾虚,也就都可以引起“五更泻”。

中医治疗“五更泻”有个方子叫四神丸,现在也有中成药,成分是补骨脂、大枣、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基本是温肾收敛的药物,主要是针对肾阳虚的。事实上,这种清晨就泻的人,往往是脾和肾双虚的,其中脾的问题可能更严重,所以最好是附子理中丸和四神丸配合着吃,可以增加温补的力量,特别是病情已经迁延很长时间的时候。

6

便秘也可能是阳虚的问题

腹泻是脾肾阳虚引起的,那是不是说,便秘就没阳虚的问题了?老年人便秘的也很多呀。

其实,老年人的顽固性便秘有时候和晨起腹泻是同一个原理,都可以是因为阳虚,特别是脾肾阳虚。腹泻是因为阳虚没有火力消化水谷,使食物原封不动地排出;便秘是因为阳不足导致肠道的推动力不足,不是大便干,而是没有力气排出去。这种便秘的人同时也和腹泻的人一样,腰以下特别怕冷,用手摸上去都是冰凉的,也伴有腰酸无力、舌苔很淡的症状,看上去有水滑苔,这就是肾阳极度亏虚造成的。这种情况的便秘,也有个能买到的中成药,叫“半硫丸”,就两味药,一个是半夏,一个是硫黄。

一听硫黄大家吓一跳,这种炸药成分也入药?是的,硫黄是补命门之火的,燥热程度在附子之上,只有肾阳虚到极端的时候才可以启用。这个药很霸道,所以在炮制方法上很讲究,是要用纯净的硫黄,通过蒸煮然后再用。中药有很多这种“以毒攻毒”的绝招,通过特殊的炮制保留其药性,去掉其毒性,从而出现治疗的奇迹,硫黄就是其一。

半硫丸的热性比附子理中丸还要大,后者顾及了脾,而前者主要针对肾,这种便秘在老年人很常见,他们在便秘的同时要有明显的怕冷、下肢冰凉的症状,这种人如果也吃去火药,用大黄之类的通便,效果不好不说,能够接受硫黄热性的肾阳虚人,怎么经得起大黄的泻下之力?只会越吃肾阳越虚,便秘越严重。

7

服用方法

附子理中丸一般是蜜丸,常规是一天吃两次,一次吃一到两丸。如果是春夏,天气炎热或者干燥,一天吃一次,也可以两天吃三次,把之间的时间均匀就可以。

因为附子理中丸的燥热,在服用过程中难免有上火的问题,但在上火的同时肚子仍旧怕冷,这就意味着寒并没有彻底驱散出去。

这个时候有两个办法可以减轻药物的热性,一个是用冷水送服附子理中丸,也可以用开水把蜜丸溶化成药汤,放凉之后吃;还有一个办法是用黄连1~2克,或用苦丁茶1根泡水,用这个水送服附子理中丸。

黄连和苦丁茶都是寒性的,一起服用可以减轻服用热药带来的上焦的火,使附子理中丸能坚持吃下去。因为改善这种虚寒体质是需要时间的,上火不过是服用过程中的“刮蹭”,并不是虚寒改善的依据,所以要克服这个不良反应就要坚持服用,至少要到肚子怕冷、大便不成形的问题得到改善。

温中祛寒的中成药具有振奋阳气、去除里寒的作用,其代表药为“理中丸”,“理”就是调理的意思,“中”就是中间的意思。理中丸,就是调理人体中焦的药丸。处方来源于《伤寒论》,原名为“人参汤”,方由人参、干姜、白术、甘草等四味药组成。方中人参大补元气,补益脾胃,为主药;干姜辛热,温脾胃之阳,除里寒,以为辅药;白术补脾燥湿,以为佐药;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诸药配伍,共奏温中祛寒、健脾理胃之功,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之证。症见呕吐泄泻、胸满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临床证实,理中丸治疗急、慢性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扩张、霍乱等属脾胃虚寒者有较好的效果。

“理中丸”还有众多“兄弟”,加减化裁有:

01

附子理中丸

在原方基础上,加上炮附子,增强了温补脾胃的功效。

适用于脾胃虚寒证,症见神倦懒言、畏寒肢冷、食少不饮、腹胀喜温、二便清利、霍乱、转筋、口噤等症。

目前,附子理中除大蜜丸剂型外,还有浓缩丸、片剂等多种剂型。近年来研究发现,该药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对下列疾病也有较好疗效。治慢性消化不良:口服附子理中丸,每次1丸(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7天为1个疗程。该药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使食欲增加,并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及促进积气排出。治溃疡性结肠炎:内服附子理中片.每次6片(每片含生药0.5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10天为1个疗程。该药能使绝大部分溃疡结肠炎症消失,溃疡愈合。治慢性腹泻:内服附子理中丸.每次9克,1日2次,10天为1疗程。该药能调整消化功能,增进食欲,缓解腹痛,减轻腹泻。治男性不育:口服附子理中丸,每次9克,1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该药能振奋全身机能,改善机体全身状况,为补益、强壮之剂,用于男性不育症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治寒湿带下症:妇女感受寒凉后,自觉阴户冰冷,白带量明显增多,连绵不断,质稀,色白,无腥臭味,小便清长,腰酸如折,小腹冷痛。治疗可口服附子理中丸,每次1丸,每天2次,有祛湿散寒、温肾健脾的作用。

02

枳实理中丸

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上枳实、茯苓两味药。此方来源于《和剂局方》,有温里消痞的功效,能逐痰饮、止腹痛。

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扩张或无力症、胃肠留饮症(指水饮蓄留体内,聚于胃肠,影响胃肠功能)。

03

理中化痰丸

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上半夏、茯苓两味药。此方来源于《名医杂著》。有歌诀曰:“理中化痰加苓夏,擅治停饮大便溏。”具有温中化痰的功效。

适用于脾胃阳虚湿痰者,以及痰湿停饮,大便溏泄。

04

桂附理中丸

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上附子、肉桂两味药。此方源于《三因方》。功效主治同附子理中丸,但升阳祛寒力量较强。

05

党参理中丸

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将人参改为党参,干姜改为炮姜,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具有温中散寒、健胃的功效。

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等症。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不宜消化的食物;泄泻时腹部热胀痛者忌服;感冒发热者、孕妇慎用。

06

福幼理中丸

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去掉甘草,加上黄芪、肉桂、熟地、当归、白芍、枸杞子、补骨脂、山萸肉、核桃仁、酸枣仁等组成。此方来源于《医林改错》。

这是理中丸中的“小弟弟”,专治小儿脾胃虚寒所致诸症。

方中以人参为主,补脾益气;辅以黄芪、白术加强健脾补气之功,干姜、肉桂温中散寒,共为辅药;佐以熟地、白芍、当归补血,枸杞子、补骨脂、山萸肉、核桃仁补益肾气,以通利血脉,温补脾肾之阳,酸枣仁养心安神,诸药相合,共奏健脾补气、温中散寒之功,适用于儿童脾胃虚寒所致的腹冷、泄泻、面黄肌瘦、无神、身倦、食欲不振等症。

温馨提示:以上这些温中祛寒类中成药,多由辛温燥热之品组成,故对中医辨证为阴虚阳盛、真热假寒等热证忌用;过敏体质者及孕妇慎用。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

(0)

相关推荐

  • 解读理中汤及临床运用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理中汤基本脉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理中汤. 1 ...

  • 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腹泻、手足冰凉的克星:理中丸

    前几天有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他长期感觉胃肠不适,最近吃了生冷的东西后,腹部冷痛明显,伴腹泻,怕冷. 但是不方便吃中药,问我有什么中成药可以暂时先吃吃,后面有时间了再喝中药调理体质.我分析这是因为脾胃虚 ...

  • 古方|附子理中丸:阳虚体质者的“小火炉”

    附子理中丸 [名方出处]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使用历史]约800年. [主要成分]附子(制),人参(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炙). [整体药性]热.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 ...

  • 理中丸由附子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由附子.党参.白术.甘草.干姜五味药组成,实际上是理中丸基础上加了一味附子.理中丸出自<伤寒论>,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功效.治疗脾胃 ...

  • 理中汤临床新用,建议收藏

    案例1:小儿慢惊风 患儿,男,2岁6个月,2000年7月15日初诊.其母代诉:近2个月来每天腹泻3~4次,大便清稀不臭,量中等,呈蛋花汤样,夹未消化食物残渣,纳差,偶有抽搐.观患儿面色白,精神萎靡,肢 ...

  • 典型的肝气郁结,脾肾阳虚,脾胃虚寒,可用...

    典型的肝气郁结,脾肾阳虚,脾胃虚寒,可用柴胡舒肝丸,附子理中丸,当归芍药散调理.

  • 麻黄附子细辛汤,堪称是经方中的经方

    麻黄附子细辛汤,堪称是经方中的经方 老玉米棒 2018-09-15 关注 I导读:麻黄附子细辛汤,堪称是经方中的经方,应用得当,临床治疗范围十分广泛.这两篇文章所记录的四个医案,就是灵活运用的典范,药 ...

  • 经方:生姜半夏汤(胃中烦躁)

    生姜半夏汤 [原文] 半夏半升 生姜汁一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病人胸中 ...

  • 麻黄附子细辛汤经方中“天然的心脏起搏器

    经方中"天然的心脏起搏器","中医伟哥",还能治疗鼻炎.哮喘.急性腰扭伤.腰间盘突出.闭经.嗜睡.遗尿-- 原创 郭洁Hao 杏林明医 2020-08-07 江 ...

  • 倪海厦老师——经方中有名的去杖汤,这绝对是一剂知的处方

    医经 05/20/2005,晴,白人,迈阿密警探,38岁,自述左脚因为一年前扭伤,从此以后左脚就变成较黯色,他将双脚放在一起给我看,果然双脚颜色大不相同,西医判定他左脚有瘀血,于是给他吃老鼠药来让血变 ...

  • 中医干货(2):小经方的运用以及经方中的...

    中医干货(2):小经方的运用以及经方中的专病专治 1,药味不再繁杂,小方依然奏大效.2,辩证依然为第一前提.3,专病专治是高度概括,执简驭繁.4,所有的方法,目的只有一个,解决问题.5,从广博到精专是 ...

  • 【岐黄医药】伤寒经方中的青龙,原来是指这味药!

      麻黄汤.桂枝汤.青龙汤,曾经被孙思邈成为三足鼎立的代表方剂,一直以来都被人所误解,特别是后世医家认为南方无伤寒之后,麻黄汤的运用就被缩小到了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之内.   很正的三足鼎立方 实际上, ...

  • 探秘司马氏家族大墓中的宝藏(下)

    古代艺术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风 当考古队员在对石家寨村司马金龙墓进行发掘时,意外的发现了一组木制漆屏风.这是一组人物故事彩绘描漆屏风,每块木板高81.5厘米,宽20.5厘米,出土时共有5块.屏风上绘 ...

  • 探秘司马氏家族大墓中的宝藏(上)

    古代艺术 司马金龙墓陶俑 著籍于河内郡温县的司马氏家族,公元265年建立了西晋政权.立国短短半个世纪,在内乱和外患的双重打击下,王朝土崩瓦解,部分宗室成员在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在今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朝.公 ...

  • 经方中“天然的心脏起搏器”,“中医伟哥”,还能治疗鼻炎、哮喘、急性腰扭伤、腰间盘突出、闭经、嗜睡、遗...

    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 写在前面的话: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对卫生部和人事部认定的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名老中医临床常用方不超过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