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古镇,在青石板上查漏补缺——吴江5日(15)
★旅游地点:苏州吴江同里古镇
同里古镇的景点众多,比较著名的有退思园、嘉荫堂、珍珠塔景园、崇本堂,基本上还算集中,耕乐堂和陈去病故居离得稍远,所以这两个景点很容易被人忽视。
事实上,同里的精华景点,包括手摇木船的码头,也都在这一样。我这次是专门来“查漏补缺”的,所以也没有重游退思园。
毕竟,这个季节的退思园以前就游览过了,加之计划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很轻易地决定放弃退思园和明清街,从陈去病故居出来,就从松北公路进入古镇中心区。
沿河往北,这一带并没有什么游客,河畔也建设了一些奇石刻石,原来是旁边有一间石厂。
沿河建了亭子,与陈去病故居隔河东西相望。与它南北相望的,则是南园茶社。这座亭子连接着长廊,颇有几名老者在这里小憩闲聊,看起来也不是游客,说着一口吴侬软语。
南社亭显得很简朴,朱红色的柱子和屋檐,只是亭顶铺着黑色的瓦片。南社亭当然是纪念南社的,不过实在简陋得很,只柱子的四角可供游客休息,亭子里还泊着一辆自行车。
从人民桥进入南埭,倒还是桥上的风景更好。蓝天白云的背景下,是小桥流水的枕河人家。
这里也是两条河流的交汇处,白墙黛瓦的民居在茂树高林的映衬下,显得十分静美。偶尔有小船悠悠,仿佛听到了悠扬的吴歌小调。
青石板的街道不宽,中间是长长的石条板,两侧也是长石板纵铺,再两侧的铺石便有点碎裂了。毕竟经历了百年风霜,岁月总是会留下一些斑驳的痕迹。民居多是两层楼,墙体也显出老旧的模样,下半截儿多是青苔横生。
穿心弄是一条特别狭窄的小弄,仅能容纳一个人通行。如果对面走来个人,那就得侧着身子微微驻足,让对方过去。当然,对方也需要放慢脚步,侧着身子而过。所谓穿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相交而过的两人有一瞬必然是要心对着心的,因此被称之穿心弄?当然,或许这里还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所以穿心,总不会是大圆满小欢喜的结局吧。
整个穿心弄足有三百米长,两头比较宽敞一些,中间部分就很狭窄,估计“穿心”而过的地点就是在这里。据说石板下是空心的,所以穿心巷又被称为“响板弄”,我想这里应该更适合木屐,听着清脆的声响,才是穿心巷正确的行走方式。如果天上飘着微雨,如果还有一位紫衣姑娘,那就更有江南水乡的意境了。穿心,穿的是谁的心呢?
往前走可以通往耕乐堂,而我选择了转道去寻找在高德地图上看到的天主教堂。虽然刚刚的基督教堂让我失望,凭着我两度在同里的经历对天主教堂也不抱什么太大的希望,但还是想去打个卡。
大概这也不算什么景点,所以路标上没有标示,我循着高德导航的语音提示一路找过去,还是不小心走过了头。再返回去,看到一个小小的门脸儿,上面写着天主堂三个字,黑漆门紧闭,果然是太不起眼了。
小桥和流水,是江南古镇不可或缺的组合。杨柳依依,拱桥倒映,偶有小船从桥洞里穿梭而过,这是一幅小镇绝美动态图。
一边走一边搜索地图,又看到了庞氏宗祠,于是又一路循着地图语音往前走,然后走过了熟悉的太湖水利展示馆、松石悟园,地图显示我得穿越珍珠塔景园。难怪地图也知道我手握年卡,不用担心购票的支出?
既然来了,那就进去吧,熟悉的场景,我还是对花园情有独钟。花园与主体建筑隔了一条河,这时候当然明白导航为什么非要执拗地让我进景区了,因为我设置的终点本来就是人家的祠堂嘛!不进景区,也绕不过来啊……
花园依然还是旧日的模样,只是那丛绣球花这会儿已经只剩下青青的绿叶。
不系舟是整座花园的核心,虽然地势不高,可是倚舟而望,沿湖的景点便尽收眼底了。
这一次没用再回到大门,牌坊的侧门终于开了,可见新冠疫情这场仗,我们已经打赢了。
出门依然是小河清清,街巷窄窄。时间已经不早,沿着同里运河走了一段,虽然前面可能还有一两个景点,不过这会儿也该闭门谢客了。
普安桥畔的大树枝叶繁茂,阶上青萝密布。虽然一路走来汗流浃背,可是走到这里似乎一下子清凉了起来。
过桥出古镇,走到公交车站返程,结束了又一次的同里之旅。每一次到古镇,似乎总能找到些曾经被忽略的地方。
比如穿过古镇的同里运河,比如那些需要找许久才能找到的小景点,比如古色古香的街巷,总有那么一两条不曾走过……
自驾游:苏州吴江同里古镇
8月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