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浪桥与苍鹰渚,众里寻它千百度
★旅游地点:无锡鼋头渚之万浪卷雪、鹰渚霜天
沿着广福寺旁的一条窄窄的小径,可以通往七十二峰馆。这里坡度平缓,只是在山石上扎根的老树,为这条小路凭添几分幽静。
七十二峰山馆也称王昆仑故居,原来是王昆仑父亲王心如于1927年所建的太湖别墅中的一幢,1985年王昆仑逝世后,无锡人民为纪念这位共产主义战士的著名政治活动家,特将七十二峰山馆辟为他的故居,当时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为“王昆仑故居”亲笔题名。
门口有王昆仑的雕像,建筑面阔六间,占地一百余平方米,仿歇山式,三面环廊,南面是太湖,北面则是翠柏,再加上游人不多,环境十分清静。七十二峰山馆的横匾是由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亲笔题写的,馆内是王昆仑生平事迹展览。
万方楼和天倪阁找起来颇费了一番劲,围着七十二峰馆来回兜了两个圈,才把这两幢建筑给找着了。
这两幢楼都是太湖别墅的一部分,万方楼其实就位于七十二峰山馆的西下坡,是一幢叠石筑成的楼房。
附近的白色茶梅花正当花季,在百花凋零的深冬,它们却傲然迎着风雪盛开着。
从这里往南,是省太湖干部疗养院,大门紧紧地锁着。而我们还牵挂着万浪桥和苍鹰渚,自然并不甘心从这里出景区。
其实早在夏天的时候,我就想要去万浪桥,看一看万浪卷雪的壮阔。因为江南的景多是秀丽婉约的,我便十分向往万浪卷雪的浩瀚气势。奈何雨季的太湖水位上涨得实在厉害,万浪桥景区整个地被封住,于是我们只能遥望万浪桥,看它优美地卧在水波里。
而冬季,江南雨水偏少,所以我也不担心会再度望万浪桥而兴叹,兴致勃勃地沿着指示片往前走,尽管这条路上游人稀少,但我们还是一往无前。
离得近了,站在坡上看万浪桥,周围的景色很美,让我觉得即使不能登桥,似乎也不是那么遗憾的事。
其实沿着太湖往前走,这一路上的景色本就十分宜人。远处的岛屿隐约朦胧,连绵起伏。近处的波光泛着阳光的光芒,如同一片片细密的鱼鳞。而岸边的落叶乔木也褪尽了曾经的蔽日浓荫,只留下一段段枯枝,书写着一段段太湖的传奇。
万浪桥是一座贴水的小型石拱桥,由两条长长的曲堤相连,伫立在离湖岸有着一段距离的水域中,仿佛是太湖的玉带。
一边是万顷太湖,另一旁则是疏林茂草,几位无锡的阿姨正专心地挖着野菜。我们瞠目结舌,这几位阿姨实在是太奢侈了点吧?专程跑到AAAAA级景区来挖野菜?看着她们手里的袋子,收获似乎还不错。
枯水期的太湖水位果然下降了不少,桥畔栽植着两行芦苇,都露出了枯色,却另有一种苍茫的美感。芦花们在风中瑟缩着,却为这座桥添了几分冬色。
其实万浪桥在夏天更美,这种天然的水湾芦苇丛生,若有渔舟停泊其间,天然就是一幅渔家风情的画卷。
每当东南风大作,巨浪卷起,涛声如吼,从远处滚滚而来,拍打着湖堤,水珠飞溅而起,仿佛是漫天的雪花纷纷扬扬,万浪桥由是而得名。
如果水位上涨得不是太厉害,景区不会封桥,水漫桥面,游客可以卷起裤脚,提起裙摆,擒着鞋袜,踏水而过,别有一番情趣。
登上万浪桥,回望湖岸,坡上岩壁悬崖,虽有败树枯枝,也不乏常青的松柏,再加上染黄的叶子,颜色层次极其丰富。
走到岸边,崖上刻着“此处风景独好”六个大字。回望着万浪桥,枯苇芦花、远山近水,还真是鼋渚风景最优美的景点之一。
离开万浪桥,下一个目的地是我几度来鼋渚都没有能够找到的苍鹰渚。虽然从景点富有诗意的名字鹰渚霜天可以推断此处秋天最美,但冬天去认个路也是好的嘛!反正今天就打算在鼋渚耗上一整天了,又不打算上岛,所以时间怎么算都是充裕得很。
沿着指示牌一路西行,很快就走到了出口。上次我带着小朋友在这里去而复返,然后绕了好大一个圈子回到大门都没有找到苍鹰渚。这次当然不会再犯这种经验主义的错误,幸喜有个门卫正闲坐着,于是我很礼貌地请教苍鹰渚的方向,才知道原来这个景点竟然是在景区之外的,难怪我们几次都找不着它的芳踪了。
门卫好心地提醒我们把门票保存好,从苍鹰渚再进景区的话验一下票就可以了。我们点头谢过,向着空无一人的道路走去。
这条路有点长,看起来还有点荒凉,可见平时游客们也极少到这里来。在我们越走心里越没底的时候,终于看到了一座碑:“鹰渚霜天”。我差点泪流满面,找到这地儿,真是太不容易了啊!
这块碑是1984年立的,高2.20米,宽1.20米,靠湖的一面刻着“苍鹰渚”三个大字,是周而复手提的。
台阶上丛生的芳草,抒发着苍鹰渚的寂寞与孤独。身为鼋头渚风景区的成员,著名的太湖“湖东十二渚”之一,却因为远离主景区而遭到了不该有的冷遇,我想它应该是委屈的。
山渚形如鹰首伸出湖中,两侧的群山则像是老鹰展开的双翼,苍鹰渚才因此得名。而霜天自然是指降霜以后,此处风景最美。其实即使这时候已经是冬季,但是从这里看两侧的层林,还是很美的。
碑旁有一座亭子卷雪亭,四角攒尖,很简单的造型。但是站在亭子里四顾的时候,会发现这里的视角不比万浪桥差。坡上尽染的层林,远处一望无际的太湖,仙岛在阳光下清晰地勾勒出轮廓。
从苍鹰渚离开,我们并不想再走回头路,所以选了外围的路往前走。过小桥,穿翠林,似乎兜来转去,又转到了疗养院的范围。不过,这里空气清新,风景宜人,还真的很适合疗养呢!
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才终于走到湖山真意。其实如果从挹秀桥过来的话,这里并没有那么遥远。这里原来是无锡民族工商业者郑明山建造的别墅,称之为郑园,占了百亩山地,小桥轩亭、假山石峰一应俱全。
门楼带着古意,摩崖上则是“湖山真意”四个大字,这个景点是1983年改建的。鼋头渚是个有山有湖的景点,这处小山坡度不高,但山势连绵。
拾级登坡,山脊上松柏俨然成林,在宽阔的平台边缘有一座小亭子,名为“点红亭”。根据我的猜想,这里的春天应该是花开烂漫的吧?虽然如今这个季节,是完全看不到花红草绿的。
与点红亭遥遥相对的,是一座半亭,紧贴着墙壁,名为“隐胜亭”。穿过这座亭子,就是郑园原来的山洞,长达数十米。
走出山洞,忽然觉得天地开阔,云白风轻,豁然开朗。极目远眺,可见远处的太湖与成排的建筑,真正是湖山有真意。
临湖的坡上,有一幢两层的歇山顶小楼,玻璃瓦盖顶,应该是湖山真意最主要的一幢建筑天远楼了。
登楼远望,不知道是此时云确实浅淡了,还是此处视角特别好,仰头看上去的天空蔚蓝欲滴,即使只有枯枝点缀,也觉得格外的漂亮。
下楼,沿着一条似乎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小径往前走,两侧是高大的树林,地上则是叶落成毯,踩上去很松软。而不时越径而生的老树根,则宣示着两侧大树不凡的年龄。
走了一段幽静的小路,前面终于出现了一组建筑,靛蓝色的墙体,似乎还没有修缮完成的样子。登上平台,可以看到远处的波光粼粼,在阳光下折射着耀眼的光芒。
选了另外一条路蜿蜒下山,是一条车行道,很宽阔。路旁有很新的建筑,大约是餐厅或者茶楼,门前的小湖里绿苹已经长得满了,像是一条彩色的地毯。
再往前走,就到了抱青楼。这座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离充山隐秀并不是很远。
这座楼颇有民族风格,楼层是敞亭的样子,与楼后的山体形成一个整体,又像是古代时候的谯楼,寓意是“守门”。旁边就是鼋头渚抱青楼验票点,这里果然是要验门票的。
这时候,天色也差不多晚了,我们在鼋头渚整整一天的时间似乎也没有经得起多少浪费,堪堪把想游的景点游了七七八八,正是打道回府的时间了。
步行3.2万步,行程21公里,这就是我们整整一天的鼋头渚之旅。
自驾游:无锡鼋头渚
12月仲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