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自卑感呢?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出了富有创见性的观点,他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出自于“自卑感”以及对于“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阿德勒认为所有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他说,因为人类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是自己希望加以改进的,人类欲求的这种改进是无止境的,因为人类的需要是无止境的。所以人类不可能超越宇宙的博大与永恒,也无法挣脱自然法则的制约,也许这就是人类自卑的最终根源。当然,从哲学角度来看,人类产生自卑是无条件的,不过,对于具体的个人,自卑的形成则是有条件的。从环境角度看,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与外部环境对他的态度和评价紧密相关。这点早已被心理学理论证实。例如某人的书法很不错,但如果所有他能接触到的书法家和书法鉴赏家都致对他的作品给予否定性评价,那就极有可能导致他对自己书法能力产生怀疑,从而自卑。阿德勒自己就有过这样的体会:他上学时一开始数学成绩不好,在老师和同学的消极评价下,更加强化了他数学低能的印象。直到有一天,他出乎意料地发现自己会做一道难倒老师的题目,才成功地改变了对自己数学低能的认识。可见,环境对人产生自卑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某些低能甚至有生理、心理缺陷的人,在积极鼓励、扶持宽容的气氛中,也能建立起自信,发挥出最大的潜能。从主体角度来看,自卑的形成虽与环境因素有关,但其最终形成还受个体的生理状况、能力、性格、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及生活经历等个人因素影响,尤其是其童年经历影响。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童年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流逝而逐渐淡忘,甚至在意识层中消失,但仍会顽固地保存于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持久的影响。 所以,童年经历不幸的人更易产生自卑。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孩提时,总觉得父母都比我们大,而自己是最小的,要依赖父母;另一方面,父母也会强化这种感觉,令我们不知不觉地产生了“我们是弱小的”这种感觉,从而产生了自卑。
良好的个人因素对建立自信,克服自卑有重要作用。面面俱到的优秀者、强者肯定与自卑无缘,问题是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在生理、心理、知识、能力乃至生活的各方面都是一个强者、优秀者,即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理论上说,天下没有人不自卑,自卑在任何人身上都可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