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新生 | 虫鸣也茫然
秋声何在?
入秋,北京百花深处胡同那棵老槐依然支撑着繁茂,尽管叶脉不似盛夏那般清晰明亮。黄昏,夕辉映在胡同西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者在此徘徊很久。
半个世纪前,他还是这条胡同里朝气蓬勃的少年。立秋后,因为临近开学,他总觉得时间很短。那时的秋季,百花深处西端的秋虫市场人头攒动、雄劲有力的蟋蟀叫声、回声悠扬的金钟儿叫声、节奏单调但振奋人心的蝈蝈叫声……让他如痴如醉。最喜爱蝈蝈的他,虽然囊中羞涩,仅能用省下的几分钱买一只肢体残缺的蝈蝈。但总感觉把秋声带回了家。
晚霞灿然时,他总爱提着麦秸编制的蝈蝈笼,在胡同里来回行走。断了一只小爪的北京“铁皮蝈蝈”依旧发音嘹亮,引得一群小屁孩在后面喝彩、跟进。色泽纯正、体壮、匀称、形体美观、头大而方圆、面部发亮而无斑、眼大而黑亮、脖粗而方宽、触角长而柔,翅翼大小适中的蝈蝈,是他灵魂深处闪光点。
后来,他随父母移居澳门。每到秋风瑟瑟,他常望着北京方向,思念蝈蝈叫声。
今年,在海外企业高职位置上彻底解脱的他,匆忙买了机票,一路奔来,只为能再次听到秋天的声音。
然而,哪里还有秋虫鸣叫!那片秋虫市场,除了汽车引擎的短暂轰鸣、住户装修的钻机声,就是路旁小店音响设备传来的闹心的爵士乐……
“京城护国寺一带保留了传统小吃、老旧戏院、名人故居、胡同遗迹……为什么容不下秋虫的鸣唱?”
伫立含泪的老人喃喃自语,念叨着叶子快黄了、稻子快收了,月饼该做了,可到处听不到蟋蟀、蝈蝈的叫声,那还叫秋天吗?
作者简介
冯新生(心声)生长于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旅游报社资深记者、编辑。自1979年至今,在省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约6000余篇(首),在省级刊物征文中获小说一等奖、诗歌二等奖,数百余篇文学作品被散文丛书选载,近百篇散文,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播、北京广播电台文艺台作为系列配乐散文播放。数十篇作品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所编的《课外语文》选用。出版、发行在全国新华书店的小说集、散文集有《茉莉香茶》《物华天宝》《行者手记》《游出滋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