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你宠坏,也希望你懂。”
爱过的人 读过的书 经历过的事
成就了当下的你
是“爱”你?还是“宠”你?
杨照老师的《我想遇见你的人生:给女儿爱的书写》已经读完一段时间了,迟迟没有写一篇读书笔记。一来是在家陪伴儿女家人,没有时间静下心里来好好写,二来是自己怠惰,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有限,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思考和认识。现在,安静地坐在这里回想这些日子的点点滴滴,心中不自觉地充满感动,眼角涌上一丝温暖的笑意。
作为一个父亲,杨照老师的这本书应该算是一本写给女儿的情书了吧,此中美好也许只有当父亲的才能懂吧。他絮絮叨叨地叙述,有时候是自己独白,有时候是恳切叙谈,有时候是赞美评说,有时候是暗自叹息,无论哪一种,无不充满着对女儿的爱。正如杨照老师书中所言,做着一切的目的就是“不把你宠坏,也希望你懂。”但又何其难啊!“不把你宠坏,是我做爸爸最基本的责任,是对你的责任,也是对将来要跟你相处的人的责任。诚实地说,这份责任很重,也很难。疼爱与宠坏,常常就只有那么细微的分界,我怎么可能装得出对你严厉严苛的态度呢?”
在陪伴孩子的这三个月里,我充分地体会到了这份忧心,在懵懂中学习如何尽一个父亲的责任,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爱人常说,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的,这样会吓坏孩子的,他们会出现严重的叛逆心的。诚然,我是知道其中的关键的,但内心的焦虑在于不愿意让孩子觉得父母可以满足他们任何要求,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后来,随着呆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发现大声的斥责效果越来越差,很多时候他们已经适应了,而且知道你爱他们,所以面对你的大声斥责往往是微笑地听着,同时盯着你的眼睛,似乎在确认你是否真的生气了。这个时候,我往往会蹲下来给他们解释一凡为什么要斥责他们,希望他们能够逐渐明白。
现在,坐在这里反思,总感到对他们严苛了,正如爱人所说,会适得其反吧。有时候,在孩子安静的时候会和他们说许多话,看着他们盯着你的眼睛不断点头应答的样子,真正觉得他们真的已经很懂事了。不哭不闹,没有特别的无理要求,就是活泼地不得了,让人担心他们受伤。事实上,对于他们来说,受伤是经常的,一般哭两声就过去了,也是非常好哄的。现在静下心来想一想,他们真的很乖了,是我这个做父亲的把孩子理想化了,总希望把一些生活习惯通过几天的时间就建立起来,总害怕他们出现不好的习惯。然而,细想一想,哪个孩子不是这么过来的呢?人生终究是一个过程,不断地往前走不断地成长,没有一成不变,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杨照老师的书,对于一个父亲来说,具有莫大的价值。这其中最关键的还是要明白做父亲的责任,而这份责任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在不断变化,如果说三岁以前可以宠爱,三岁以后就只能爱而不可以宠了;如果说小孩子的时候你可以讲一些道理,长大了就要学会放手让他们自己摸索人生的道路;如果说小时的时候你可以参与他们的人生,那么长大了就只能选择看了……然而,懂得与实践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因为那份爱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层阻隔,成长便需要一层一层地脱壳,其中痛苦想来只有老去才能晓得了。不过,如今地这些体悟,不也是一种疼痛地煎熬吗?!
想起这些,我特别敬服我的爱人,她有无边的耐心让孩子觉得安心和自在。我得好好向她学习了。
(照片均来自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