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你10000小时 2024-08-05 08:12:36 01第一次知道人与人有差异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一天下午,学校请来一位外校数学老师讲几何,老师来自于海淀区那所外挂大学的附中。传说中的特级教师是一位后背微驼的老者,手提一个右下角印有熊猫的黑色塑料手提包(即使是在当年看来,也是非常淳朴的配置)。只见老者从包中掏出一段白线,左手按着白线为圆心,右手在白线另一端拿着粉笔,嗖嗖嗖就画出一个比我们数学老师用圆规比划半天画的还好的圆。然后随手画了几条线,组成一个几何图形,然后问大家怎么求其中一块的面积。当时只有我们班数学科代表一个人举手表示会做。老者又用白线配合粉笔画了几条特别直的直线,做辅助线。然后问大家谁会。陆续又有三五个人举手,再然后,就没人举手了。老者微微一愣,轻轻地说了一句,"是有点差距,在我们学校这个时候就应该全举手了"。坐在下面的我,完全被老者画圆的本领给震慑住了,简直就和变戏法一样,画圆竟然可以不用圆规呀!02后来随着学习和生活的展开,既有志得意满的小得意,也有被高手甩得不见踪影的心灰意冷。今日再回头来看,过往的纠结、迷茫、技不如人都可以在今天分享的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所谓“天才”不过是精深练习、激情驱动和巧遇伯乐三个维度的交集而已。03精深练习人类的大脑就是一堆10亿条叫做神经元的线路,包裹神经元的髓鞘质是“交流、阅读、学习技能、人与动物区别的关键”。神经元完成动作的一开一合非常迅速,而专业运动员、钢琴家的大脑相应位置上有更多的髓鞘质,控制相应的肌肉群,从而使他们的神经回路效能最大。对于需要反复练习的技能,比如:打球、演奏乐器、外科手术,都是在打通神经元控制的肌肉,以便动作越来越娴熟。因此,反复练习容易出错的环节,拆分细节以后精深练习,都是在打通神经机理,让它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肌肉。比如美国的“草山”音乐训练营,由郊外一个个简陋的简易房组成。每天清晨都有老师叫醒学生开始练习乐器。训练营要求每一支曲目都要拆分为一个个短小的音节,练习的时候别人不能听出你在练习什么曲子。就是这样的碎片化精深练习,让学员在训练营结束以后技巧都有惊人的进步!激情驱动髓鞘质的重重包裹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至少需要1万小时的精深练习:每天3小时持续十年。让练习者坚持下来、由量变到质变的不断精深练习是接收到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你也能做到!我就想成为那样的人!与以往认为的内在激情不同,真正驱动练习者坚持下来的动力竟然是来自外部的。也就是说,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婴儿的人生前三年、原生家庭、初恋或者第一份工作,都会对当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他们对未来类似事件的判断。书中举了一个例子:随机选取157名儿童,跟踪他们的音乐成长历程。9个月以后,孩子们的水平变得明显参差不齐,呈正态分布的趋势。当问到孩子们这个乐器会学多久的时候,孩子们的回答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类,而那些承诺要长期学下去的孩子们,他们就是每周付出练习时间最长、技能最棒、位于正态分布右端的人群。“我想成为…”或者“我想要…”并不是一句空话,后面将会有一系列的努力与付出。比如那部BBC著名的人生纪录片56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每隔七年都会重新采访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到上层社会与中产阶级的孩子从小就知道他们将来要做什么、有清晰长期的人生规划;而来自下层家庭的小孩一般都只考虑眼前的生活与乐趣,对未来与人生没有什么规划。巧遇伯乐这里的伯乐指的是导师。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指的就是在精神上点燃激情、在专业上即时反馈,使练习者心存坚定的信念“我想成为…”而契而不舍地持续训练神经元,增加髓鞘质的重复包裹。很多专业人士或者艺术家、音乐家都来自这个领域的世家,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聪明,而是一出生就接触到这样的环境,使他们提前进入1万小时的积累。而父母、祖父母都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一方面让孩子在早期就有一个成为专家的高起点,加上父母、祖父母在练习中的即时反馈,哪怕只是随口一提的日常,对于没有这样环境的孩子而言,也许需要很多年才能自己琢磨明白。文章开始说的那道几何题,后来数学科代表课下给我讲了三四遍,最终我也还是没有弄明白。 赞 (0) 相关推荐 做自己孩子的伯乐 [第63期]开心周末版--看童真趣事,悟教子真经 做自己孩子的伯乐 01 故事新品:张汤审鼠 张汤,西汉时期汉武帝的得力大臣,时任御史大夫,主管执法和纠察.张汤执法严明,审讯有方,是历史上有名的律令家 ... “开发右脑”真的可以让孩子变得聪明吗? 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在三岁之前,发展60%.三岁到八岁发展到80%.八岁到12岁,发展最后的20%.所以0到6岁是儿童大脑开发的关键期.一旦过了幼儿及脑细胞就会失去学习这项能力,他的神经元发展的就没 ... 【原创】那一天,在医院偶遇一老者,我们聊了很久…… 第323篇文章 图片:网络 品味多彩人生 前几天在医院体检.由于检查项目多,而且不在同一个地方,所以不停地在各个科室间奔波,徘徊在检查室门口.一会儿抽血,一会儿拍片,一会儿CT,一会儿核 ... 学钢琴,这5类孩子容易半途而废! 学钢琴,这5类孩子容易半途而废! 给你孩子的青春留下印记 鸿基习惯性地扭扭捏捏地走到我的座位前,给我一本印刷很是精美的册子,上写"成长的足迹",下有一行字:"我的初中历程" 我马上意识到:这应该是他的周记集,包括他写的 ... 10000小时与十年一剑 老祖宗有一句话叫"十年磨一剑".刚看到这句话,相信从字面上,每个人都了解它粗浅的意思.甚至人有会一屑一顾,觉得"十年磨一剑"真的有点扯得蛋疼.如今这个工业化的时 ... 没有10000小时的准备与磨砺,你怎么可能与高人相视一笑 李商隐有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大障碍是:你说的是卢沟桥,我却听成破瓦窑.特别是与高人的交流与沟通,更是如此.要想真正达到沟通顺畅,特别是与高人的真正对话沟通.没有10 ... 方法论:怎样练习10000小时 (友情提示:内容有点长,但句句珠玑,实在读不起下去就请跳看黄字部分.) 导读: 随着畅销书<异类>的流行,"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这个口号现在是尽人皆知.也许仍然有不少人 ... 忘掉10000小时定律,只需20个小时,4个步骤轻松搞定学习 很多次你想学习一门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但都因为没有找到方法而半途而废. 忽然有一天,你从网络短视频中了解到一万小时定律,普通人只要在一个领域坚持练习10000个小时,就能成为专家. 你太兴奋了, ... “10000小时理论”,成为专家不可缺少的2个因素:时间和实践 春节里,亲戚家孩子来家里住下玩,孩子就读高三,成绩很不错.闲聊时候没放过鼓励机会,我问了一个问题,"你是如何在学习上超过大多数同学的?" 答案非常棒,接地气,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 ... 你还在怀疑“10000小时定律”没有用?别人早已借它实现人生逆袭 你还在怀疑“10000小时定律”没有用?别人早已借它实现人生逆袭 开始10000小时计划 这个计划是受上个月"改变自己"里彭萦的文章启发:<7 年前,我开始了一万小时倒计时...>. 1."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我 ... 如何看待10000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是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作品<异数>(2009年1月19日)中提出的.这条定律认为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 ... 【辉光日新1044】坚持进行10000小时的刻意练习试试(冰冻后的月湖公园) "V"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一位作家,提出了一个成功定律,并且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