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备课需做“三次设计”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语文教学的设计,俗称“备课”,即为上课做准备,使课能上得有的放矢,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反过来,上不好课都能从备不好课上找到原因。目前,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课、跑调课、浅薄课、拖堂课、重复课、盲目课、无趣课、无情课、呆板课、狭窄课、近视课、僵硬课……重要原因都因执教者设计不好所致造。
一般说来,语文教学设计是指课前教师的准备,上课按照备课教案执教,一旦上完课,备课的任务即告完成。应该说,这种理解并不全面。课前设计的教案到了课堂上,不可能一成不变,你往往会发现教案还存在不对、不足、不之处,甚或往往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教师应怎么办?教学之后,是不是完事大吉,马放南山呢?教师要不要反思、修改教案,以利再战呢?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因此,教学设计应从教学全程来着眼研究,做到“全程三次设计”。即课前的预设——课中的现设——课后的反思(改设、补设)。也就是说,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应分三次完成。
要完成“教学的三次设计”有几点需要深入认识:
1.“教学设计”是动态的过程
课前的“预设”只是准备上课,是预备性行为。到了课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师生、生生交往,教学过程一定会有变化,教案亦理应改变,且变是必然的,局部改变的情况是正常现象。绝不能上课拿着预设教案,照本宣科的背台词,使课前的“备课”成了课堂上的“背课”。要知道,“备课”是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是不断修改的过程。
2.“教学设计”是思维活动,不只是撰写活动
“教学设计”应动笔写教案,特别是预设备课非得如此。但动不动笔不是关键,这是因为教案是思维的产物。到了课堂上,此时的现场设计与修改,均是教师经过思考后的教学实践,不可能、没时间、也没必要现场动笔写修改的设计,此时应是倾注全力思考如何上好课和教好学生。
3.意料之外是“教学设计”的生成资源
“预设”到了课堂出现的意料之外,正是“现设”的关注点、着眼点。对于课堂发生的“意料之外”,应看成是可贵的资源,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期盼出现的生成资源。既不要害怕而避开,也不要草草了事,而要正视它、重视它、研究它、解决它。所以,课堂上要现场精心修改设计,作好“现设”。
4.“现设”的关键是善于应变
“现设”的关键是教师善于应变。如何操作呢?有以下几个环节:①乐于发现。到了课堂上,教师胸中有教案,目中有学生,应乐于全神贯注地观察、倾听学生的表现,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及时发现,如获至宝。②精于思考。针对发现的情况,迅速、准确究其原因,是教案不足的原因,学生理解的原因,还是学生创新的火花?要尽快思考解决办法。③善于应变。思考后,应立即做出反映,调节教学,做出应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应变不是让学生回到教师的预案上来,而是顺学而导,修改预案,师生互动,课堂生成,促进学生发展。
5.课后的“教学反思设计”是催化延效
上完课是课堂教学的结束,但对“设计”来说,并没有结束。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是探索的科学,只有主动探究,才会触到语文教学的真谛;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遗憾应是自我感到的遗憾,只有主动遗憾,才说明发现了不足,它会对你今后的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教师的自我专业化发展产生催化作用。实践中往往是感觉了的东西,不一定理解它,而若是理解了的东西,才会更深刻地感觉它。绝不能认为课已上完,就没有必要想了,而应再次对这节课进行教学思考,这就叫做“反思设计”。在操作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 全神贯注地回忆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反思设计”的基础。
② 虚心好学地聆听旁人评议——“教学反思设计”的催化。
③ 着眼未来地反思教学实践——“教学反思设计”的关键。 反思教学实践时务必做到四点:
一是要具体:要从这节课中,从教材钻研、选择、使用入手思考;从教学整体思路入手思考;从具体教学环节入手思考。
二是善归因:什么地方不足?为什么不足?
三是会提升:从课标、理念上思考,找到根本原因。
四是想操作:怎样做才对?怎样做才更好?
④ 持之以恒地撰写反思笔记——“教学反思设计”的升华。
当然,撰写反思笔记可以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比如可写《教学反思后的教案》,可写《教学反思随笔》,可写《教学反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