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长笛的几个误区

对于大部分初学长笛者来说,如何能尽快掌握基本的吹奏要领,演奏出简单的乐曲,恐怕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在这样一种急切的心情下,很多人仓促地入了门,却因为基础部分还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影响到后面的学习。这样的一些误区从一个方面来说,大大阻碍了我们的学习进程,从另一方面来说,对我们的身体更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直接影响到健康。所以,在这里,我想把这些理解误区总结一下。

一. 关于笛头

在面对上第一堂课的学生时,我会反复强调练习笛头的重要性。因为有太多学生认为吹笛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总是迫不及待地在没有完全掌握笛头吹奏的时候就练习整个长笛。我经常打比方,就像去学习驾驶机动车,第一节课老师首先教你熟悉方向盘及刹车油门。他们会告诉你其实握方向盘的姿势和转方向盘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如果老师不这么告诉你,我想他一定算不上是个称职的老师。那么,熟悉笛头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长笛这样乐器,在演奏的时候,和其它乐器不同的是,演奏者无法看到自己的嘴唇和手指。这样的话,演奏者在进行手指训练之前,应该完全掌握嘴唇放在笛头上的位置、形状,否则演奏的质量和学习的进度会大打折扣。我的建议:初学者应当在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笛头练习,并且一定要对着镜子规范自己的嘴型与位置。一直到不用镜子,嘴唇都能非常准确地找到位置,并且很通畅地发出声音,再接上笛身。而且对于初学者来说,笛头练习也是气息入门的好渠道。正确的笛头练习,能够帮助初学者由浅入深地领会气息的要点。

二. 练习时间

很多人,尤其是孩子的家长认为,练习时间越长越好。其实,我觉得任何一样乐器入门,都应该给身体和精神一个适应的过程。对于初学的人来说,练习过长,反而会造成太快的疲劳感,从而失去效率,而且头脑在这种状态下,对于正确音色及方法的判断会变得模糊。特别是在学习某个新方法或者技术的时候,应当在时间长度上采取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清楚地记得,在德国学习的时候,我的教授甚至很明确地告诉我,掌握新方法一开始的练习时间不得超过4分钟。需要补充的是,学习乐器贵在“坚持”。我从来不硬性规定学生每日的练习时间,那是因为现在孩子的功课都很多,倘若练习负担过重,会造成他们心理和身体上的反感。但是我总是反复强调“坚持”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无论多忙,学乐器的人每天还是应该坚持练习基本功。另外,有些人练琴全凭“心血来潮”,有时候几天碰都不碰乐器,偶尔练又练到腰酸背疼手抽筋,这样的练习也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三. 嘴型

时常有学生问我,吹长笛的嘴型是不是要一直保持“微笑”。我的回答是:吹长笛的嘴型的确类似“微笑”,却不能就此生搬硬套地以“微笑”作为嘴唇固定的吹奏姿势。甚至有学生曾经问我,嘴角应该上翘到什么位置比较合适。我只想说,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条件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嘴唇厚一些,有的薄一些,有的人牙齿外凸一些,有的向里凹一些,这些种种的不同,要求我们应该仔细体会试吹和练习时,嘴型的细微变化对声音造成的影响。没有什么固定嘴型的模式。唯一的要领,刚才前面讲过,就是初学者一定要对着镜子练习,多感受,并记住好声音所使用的嘴型。关于嘴型的入门,我通常只会讲几点:1,盖住笛嘴三分之一。2,朝吹嘴里面的前壁呼气。但是头不要低下来,平视前方。3,呼气发“ü(吁)——”这个音,气速不要过快,但是出气要有一定力量。(实际上,在发这个音的时候,已经接近“微笑”的表情了)

四. 长音练习

无数次向所有的初学者,还有学了很多年的长笛爱好者提到长音练习的重要性。很多学生练曲子的时候特别来劲,可是对于练长音很提不起精神。实际上,长音练习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基础练习。众所周知,管乐是靠气息来发音的,所以气息的重要性应该是在其它技术练习的前面。比如说,手指训练即使方法不完全正确,也是可以通过时间积累的,而气息练习不从开始就从严要求,并且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练习的话,将来在演奏的道路上,会成为一个巨大的绊脚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虽然手指能够跑得很快,但是上气不接下气,脖子和肩膀很僵硬,乃至背部酸痛,这都是因为气息的方法没掌握好,身体没有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演奏。以上是我长笛演奏及教学以来,积累的一些经验,希望给长笛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带来帮助。

如何调节气流与成声器的角度?

一种方法是利用下巴(下颌)的轻微前后伸缩来调节唇与吹口的角度:吹高音区或弱奏时,下巴前伸、下唇随之前移、上下唇趋向对齐,气流与成声器接触的角度变小,近似向前平吹;由于风口随之变小,吹出的气流幅度和流量也随之减小,但气流的压力却相应地增大,同时由于吹口开的较大,因而调节并保持了音准;这时的音色比较明亮、柔和、纯净。

吹低音区或强奏时则正好相反:下巴后缩、下唇随之后移、上下唇趋向前后错开,气流与成声器接触的角度增大,近似向下斜吹;由于风口随之张大,吹出的气流幅度和流量增大,但气流的压力却相应地减小,又由于吹口盖的较多,因而调节并保持了音准;这时的音色比较丰满、厚实、有力。有人把上述前者称作“弱奏口型”或“高音口型”,把后者称作“强奏口型”或“低音口型”。如果能注意掌握这两种口型的连接变化,就会得到音色的变化,丰富表现力,也有利于保持稳定的音准。

另一种方法是上下唇的位置基本不变,只轻微地移动头部:或向前向下、或向后向上,以改变唇与吹口的角度,来调节气流与成声器接触的角度。它大体上相当于上述的“弱奏口型”,因而音色比较柔和、明亮、统一,但低音区不容易丰满,音准也不易控制,所以要特别讲究气息的调节。

第三种方法是用转动笛身来调节吹口的角度。为了保持音准偶一为之未尝不可,但这可能不是一种较好的办法。因为移动笛身过多,会影响运指;还有可能影响口型与吹口的关系的稳定,以致防碍了发音。

与气流角度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唇对气流的控制。由于长笛的触点在唇外,因此对于吹奏者来说,唇对气流的控制,就成为唯一能直接感觉到的触点。这有点像弹钢琴:实际的触点是琴槌对琴弦的敲击,而人所能控制的触点,则是手指对琴键的触及。因此,我以为可把唇对气流的触及和控制,作为长笛吹奏中的第二个触点

长笛演奏(凉凉)欣赏

END

(0)

相关推荐

  • 萨克斯初学基本技巧——口型

    萨克斯相对于许多其它的管乐器来说,是较容易发出声音的,换句话说就是对于不同口型的接受度较大.也正是因为这样,许多萨克斯演奏者对于口型并不注意,这是不正确的观念. 有正确的口型,才能有正确的声音,更重要 ...

  • 初学声乐常见的认识误区

    现在学习声乐的人越来越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初学者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些不足不仅表现为发声方法的错误和作品理解的偏差.表现方面功力的欠缺,也表现为对声乐的认识和观念上的误区.而后者的负面影响虽然 ...

  • 自学站桩怎样算入门?初学站桩的几个误区

    现在网上自学站桩的人很多,练了很多年,不知道自己到了什么程度,是否已入门,今天这一篇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分享下这方面的看法. 我们判断站桩入门的标志是:每次站桩时都可以站得很稳,如一颗百年老树般,重心往下 ...

  • 初学国画最多误区

    在中国现代画坛上的女画家中,既擅长题跋诗文而又可读可赏者,陈小翠堪称是第一人. 陈小翠在十三岁即能诗,有神童之称,后从杨士猷.冯超然学画.被誉为民国十大才女之一. 陈小翠(1907-1968),又名玉 ...

  • 初学颜体,最易走入这些误区

    学书感言:书法的魔力很强大,就像有股磁力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令我无法自拔. 还记得第一次接触毛笔是在我上三年级的书法课时,看着老师用笔墨划过宣纸后留下的毛笔字,我仿佛看到了书法的灵魂.那是一种独特的美 ...

  • 初学股票的 容易有个误区,就是研究技术变...

    初学股票的 容易有个误区,就是研究技术变成研究指标及战法,因为指标是直观的东西,金叉死叉一目了然,而战法呢,看看成功案例是哪么回事,简单易学.但实战操作起来就不是哪么回事!每天殚精竭虑对照指标战法选股 ...

  • 中、老年人初学二胡应避免两大误区

    近几年来,不断有爱好民族音乐热爱二胡的中.老年朋友慕名找到我,向我学习二胡.有的是一张白纸,虽然没有任何基础,但学起来很轻松,"上手"很快:有的是小时候有点基础,长大后长时期没有摸 ...

  • 初学国画,最容易陷入的误区

    初学书画的爱好者,需要有一个系统的认知框架,对于中国画要逐步建立起一个高度的认识,否则很容易陷入学习的误区,让自己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以下的几点误区,以便大家及时止损! 1.急于求成 ...

  • 初学京剧者容易产生的误区

    初学京剧者容易产生的误区,无论男女大量地用喉音,这真是要不得的事情,唇齿舌喉牙,是什么音就是什么音,不是喉音也故意发出喉音,不但不好听反而对自己有损,这样绝非是程派的特色,程派由男性所创,弟子又多是男 ...

  • 初学打坐的“三大误区”,可害苦了不少修行人!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传播修行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部分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初学实证的人往往对实证具有非常强的兴趣和信心,这是成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