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人正己和修己安人——《易经》观卦九五爻和上九爻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九五和上九,不同之处是所观的角度、站的位置不一样。两爻意思相通,所以放一起说了。
观,观察。
其生,有两层意思:一,我的人生,也就是我的德行操守、个人能力等;二,我治下的生民、黎民百姓。九五爻得其生和六三爻的我生有所不同。其原因是,九五爻是天子爻,天下的黎民百姓可以称作他的生民,而六三爻还没有达到九五爻的高度,不能这样称呼天下百姓。
君子,有德有才,并且有了一定社会地位的人。
无咎,没有问题。
九五爻是说,观察我治下的黎民百姓,再仔细地审视一下我自己。能做到这两点,大概就不会有问题了。
九五爻是天子爻。观卦的天子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天子。历史上有很多明君都是这样,如尧舜禹等。
九五爻爻变,观卦就成了上艮下坤山地剥。剥卦是《易经》第二十三卦,也是乾宫第六卦。它说的是物极必反,文饰到了极点,最终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返璞归真,将外面华丽的外衣层层剥去,现出本真来。这是自然之道,是人力所不能抗拒的。而包裹在华丽之后的本真,多半是丑陋、不堪入目的。如隋炀帝时候,洛阳城里的树都要用丝绸裹起来,以彰显太平盛世的大国气象。可是洛阳城外哀鸿遍野,到处都是无家可归的百姓。
观卦九五爻要说明的道理,可能是这样的:
一,观人正己。
有个小故事。说的是苏轼去拜访好友佛印大师,恰好佛印大师没在家,家里只有一个小童。苏东坡略显不悦。问童子,秃驴何在?没想到童子也不是善茬儿。回答他说,东坡吃草。
只看字面意思,好像没有很大问题。苏轼问你家的秃尾巴驴呢?童子回答说,被人牵到东坡吃草去了。可大家都知道,佛印大师是光头,苏轼号东坡。苏轼问秃驴,其实是问佛印在吗?可能是朋友之间玩笑惯了,有点随意。没想到童子不愿意了,你一代文豪,说话怎能如此的不中听?东坡吃草是说,你不吃粮食吃草的吗?不说人话?
苏东坡听了暗自惭愧,连声道歉。
从童子的反应,就看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你对别人扔石头,别人肯定要对你射箭;你赠人木瓜,别人肯定会回馈你琼瑶。如果苏轼问佛印大师在家吗?童子肯定是倒杯茶,规规矩矩地回答,家师出去了,先生暂座,喝杯茶稍后片刻。
所以啊,看看我们周围的人,大概也就知道了我们自己的样子;看看周围人是怎么对我们的,大概也就知道了我们是怎么对待周围人的。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都是从朋友、他人开始,然后反射回自己身上,反省自己。
我们是普通人,没有很高远的眼界。但是九五爻就不一样了,他是天子,就必须有放眼天下的眼界和胸怀。
《论语》先进篇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公西华、曾点等四个学生,谈论治理天下的理想。其余三个都说完之后。孔子问曾点,你怎么想呢?曾点说,晚春的时候,穿上春装,约几个朋友,带几个孩子,到河里游泳,到高台上吹风,尽兴而归。孔子听了大声称赞,为什么呢?
因为曾点说的就是太平盛世、天下大治的景象了。百姓各得其所,安居乐业;童子,早早散学,东风纸鸢。天下间其乐融融。
九五爻要观的“其生”,就该是这般景象。观人正己,绝不仅仅是说看人,而是要看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一切。通过观察他们,从侧面了解我们自己,也就是道家所说的师人不师己,师物不师心。
如果九五爻看到的,不是曾点所说的景象,那就要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不足之处了。想想自己该怎么样做,才能造福天下百姓,才能让四海升平、春满人间。这个就是观人正己了。
历史上也确实有这样的君王,在最初的时候,做的并不好。比如商王太甲,豪奢淫逸,又不听劝谏,被伊尹流放。桐宫思过三年之后,改邪归正,最后又被伊尹迎回,成了一个有为明君。
二,修己安人。
九五爻前面说观人,做到了,那很好。但是还不够,还要修己安人。
春秋时期,孔子见礼崩乐坏,想要恢复礼乐,可又没那个能耐,怎么办?到洛阳向老子请教,和老子学习。
战国时期,苏秦见天下大乱,想要拯救天下百姓,却又没那个能力,到哪里都不被待见。最后回到洛阳再读《阴符》。学成之后,六国拜相。
孔子、苏秦,都是在学学能耐,也就是在修己了。能耐有了,没有德行操守,问题更大。就像秦桧,他办起坏事,比普通人可怕多了。普通人办坏事,大不了偷人家两个鸡蛋,秦会办坏事,一句莫须有,就把岳王爷给冤死了。
所以,《道德经》第三十五章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大象就是德才学,有了这些东西,并以它为原则办事儿,天下百姓自然就会来归顺。当然,顺应大道行事,也根本不用刻意的为天下百姓做什么事,只需要平平常常的做好自己,天下百姓自然就会来归顺、效仿,世道人心、民风民俗自然就会淳厚起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无不为说的不都是这个吗?
观卦九五爻,一是要观人正己,之后还要修己安人。两个都做到了,就肯定会和九五爻一样,君子无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