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投资脉络【汇添富·杨瑨】

杨瑨,2010年8月加入汇添富,是汇添富自主培养的优秀基金经理。
杨瑨的第一只基金是汇添富全球互联,是一只科技互联网主题的QDII,以美股为主。下图为当前持仓
杨瑨2017-1-25接手,截止2021-6-17,取得了195%的收益,在149只QDII中同期排名第3。
在机构为主的海外市场,战胜指数是很不容易的事,该基金过去几年战胜了纳斯达克、中概互联、标普信息科技等指数(见下图)。
更是稳定战胜了中概互联,尤其是杨瑨独立管理之后(见下图)。
第二只基金是汇添富文体娱乐,该基金主要投向文体娱乐相关的股票。下图为当前持仓,以可选消费、互联网为主,白酒占比较少。
杨瑨刚入行担任的是TMT行业研究员,任职该基金后,却主动扩大能力圈,投向消费行业。对应访谈,杨瑨也说,做了投资之后反而不太喜欢自己入行研究的电子行业,更喜欢消费、互联网等容易产生好公司的行业。这种敢于走出舒适区、重建能力圈的精神值得点赞!

杨瑨:

"我做了投资后反而很少买当年入行看的电子企业。这些公司的自由现金流不太好,需要不断投入巨大的资本性支出去买设备。公司的再融资比例很大,长期需要靠资本市场输血。他们增长虽然很快,但是ROIC就很一般。"

虽然杨瑨不是消费研究员出身,但是还是把这只基金的业绩做出来了。任职近3年,截止2021-6-18,取得了188.81%的收益,同期排名74|2488(2.8%),非常优秀。
在消费行业,战胜指数也是很困难的。汇添富文体娱乐与CS消费50指数相关性0.83,与中证白酒相关性0.73。作为一只偏向可选消费的基金,跑赢了消费指数(见下图)。
目前,杨瑨最看好的是数字化转型,已经发行成立了两只数字化主题的基金,分别是汇添富数字生活六个月持有和汇添富数字未来混合。第三只——汇添富数字经济引领发展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011665)也将于7月9日发行。为何如何看好数字化转型?后面会介绍。

业绩横向对比(截止2021-6-10)

1、我一直将汇添富文体娱乐视为一只消费主题基金,而且是稀缺的【以可选消费为主、较少配置白酒】的消费主题基金。
消费主题还有萧楠、胡昕炜、王宗合、王园园、陈媛、安昀、韩威俊、郭睿、黄文倩、黄峰等优秀基金经理。下图为杨瑨任职以来(去掉3个月建仓期)与他们的业绩对比。
可以看到,杨瑨业绩超过了很多大佬,虽然不是同期最好的,但是作为一个非消费研究员出身的年轻基金经理,在未超配白酒的情况下,过去几年取得这个业绩已经很不错了。
2、将他的汇添富全球互联与其他主要投向科技互联网的QDII对比(见下图),杨瑨同样表现出色,长期业绩较好。

定量分析(以汇添富文体娱乐为例)

01

持仓情况

持仓以可选消费为主,市值偏大盘,风格偏成长。
持仓比较分散,集中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平均39%。

02

换手情况

2019年换手率为116%,2020年为217%。
季度前十持仓留存率较高(见下图),平均为75%
以下是持有时间较长的重仓股(合计13个季度):
以上数据说明杨瑨主要是依靠持有股票获取收益,而不是依靠交易。

03

仓位变动

2018年基金刚建仓的时候有过仓位择时,之后一直保持了高仓位运作,没有择时。

04

风险控制

下图为杨瑨与其他消费主题基金的风控对比,杨瑨的波动率最低,夏普比率也表现较好。

目前管理的基金情况

杨瑨目前管理6只基金,合计规模552.73亿元。
这些基金中,我个人比较喜欢汇添富文体娱乐和汇添富全球互联,这两只基金都很有特色,规模也不算大。

投资理念

杨瑨的投资框架主要是5个圈:第一个圈是管理层和公司治理结构,第二个圈是商业模式,第三个圈是竞争优势,最后两个圈是短期基本面趋势和估值。
其中,前面3个圈决定公司的底色,是企业角度,后面2个圈经常影响股价的短期波动,是市场角度。

1、方向选择:寻找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投资脉络进行投资

杨瑨认为要在时代发展背景下,寻找那些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投资脉络进行投资,然后在其中自下而上选股。“投资脉络”也是汇添富基金的核心投资价值观之一。

杨瑨:

"“把握市场脉络”不是把握博人眼球的概念板块,而是一个中长期的大时代背景。当前我认为最大的一条市场脉络是消费升级,第二条是数字化转型,第三条是近几年刚刚出现的国产替代,第四条是中国具备比较优势的IT设备与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还有例如优质的内容和互联网平台。"

2、选股方式:注重对公司的定性分析

杨瑨是理工科出身,又是TMT研究员,刚开始一度按部就班的做企业定量分析,细致而详尽的罗列信息。经历了一轮TMT周期之后,发现最后胜出的公司和失败的公司最大差异在于人。
做了投资之后,杨瑨逐步放弃了过去这种条条框框的研究范式。选股比较感性,注重定性分析。更关注企业愿景、管理层能力、治理结构、企业文化这些偏软性的东西。这是一种反差,也是杨瑨最大的特点。

杨瑨:

"我做研究员时,有一个很完整的研究框架,类似于一个公式,包括公司的治理结构、核心竞争优势、管理团队、盈利模式、行业特征、行业竞争格局、行业所处阶段等等,尽量把研究框架做得详尽细致,但我今天放弃了过去的这种条条框框的研究范式。

回顾电子企业的发展历程,有些公司从一个单产品线的公司变成了多产品线的公司,有些公司却有一手好牌但杀不出来。2010年歌尔声学,立讯精密,欧菲光等都是做单产品的。8年过去了,这些公司的结局完全不同。最终造成这些电子企业差异的,就是管理层,就是人。

研究不能没有逻辑,但并不一定是量化的逻辑,它可能是一个非常定性的东西。

实业的运行往往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变量太多。公司是由人构成的,这些人又是用很多的东西串起来的,有些是流程、有些是文化、有些是激励制度、还有KPI。公司周边还有上下游,有供应商和客户、竞争对手,这些重要的要素你无法用一个精确的函数去表征出来。"

杨瑨认为,做成长股,尤其是科技股,要注意对企业的定性分析。

杨瑨:

"如果是价值股,衡量公司的价值中枢,当股价偏离价值中枢时,做出买入或者卖出的投资决策就可以。

对于成长股,我以前也觉得可以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公司的价值。但是最后发现,这种方式难以适用于成长股。特别是科技行业,技术变化是非常快的,突然出现一个新的颠覆性技术,很多已经创建了“护城河”的公司可能就不复存在了。

如果只看到了3个月、6个月的趋势,而没有研究其背后的管理层、治理架构、企业文化、流程体系等,是无法预测其三到五年以后会变成怎么样的。"

据杨瑨介绍,他有80%的精力放在研究公司的治理架构和管理层上。
他认为优秀的管理层比所处的赛道更重要,好的管理层会积极的抓住机遇。

杨瑨:

"有些公司在一个好赛道,并不一定能成功。好管理层是可以跨界的。好赛道的差公司,可能会被降维打击掉。就像立讯精密最初是做台式电脑的,后来却抓住了消费电子的风口,成为了消费电子的龙头。所以我不会刻意配置某些行业或赛道。"

3、选股偏好:偏好有远大愿景、执行力较强的管理层和治理结构好的公司

①远大愿景

杨瑨:

"我看公司主要看两个点:这个公司怎么想,这个公司怎么做。

公司怎么想,对应到公司的中长期愿景,又对应到公司的文化,战略构想和战术执行,最终再对应到公司的财务数据,经营发展。

有些公司想的很好,也有优秀的企业家精神,但是执行力和管理却跟不上,最终的结果就是伟大的愿景没有办法落地。这是“怎么做”。而有些管理层会有所动摇,会去想赚一些舒服的钱,赚快钱。"

②管理层

杨瑨:

"管理层是一个公司的灵魂。好的企业家可以创造奇迹,创造出优秀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家也可以为投资人创造非常好的回报。"

③企业文化

杨瑨:

"企业身上都有很正的价值股的时候,中长期发展一般不会太差。如果它只是奔着眼前利益,特别是眼前的经济利益,不考虑自己的正直程度、对社会的贡献、责任,我觉得这个企业中长期是走不远的。

老板能力很差且价值观不正的话,千万不要投资。这种公司经常出现各种幺蛾子,比如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各种各样的关联交易。"

④治理结构

杨瑨:

"美国的企业,一方面大部分治理结构比国内好,都是董事会+职业经理人的模式。许多公司经历了几十年、三四代管理层交接班,几代CEO都是内部培育起来的,在公司时间很长,理解公司的文化。他们战略可能会变,但是愿景不会变。就像乔布斯离开苹果后,库里依旧把苹果经营的很好,就是因为公司的远景是没有变的。

海外公司,像微软或者Salesforce,当公司突然宣布CEO要退休了,我们可能不需要担心接下来会不会出问题。公司有一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架构,同时董事会、股东会、经营层之间有制衡机制,这种架构可以保证战略执行落地的连续性。

我和一些治理结构优秀的企业员工聊,就很明显地感觉到,他们每一个人都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事情、公司要做什么事情、公司的愿景和战略是什么、我做的这个事情是为公司的哪一方面在服务。"

⑤如何做定性分析?

分析公司文化和管理层分析比较虚,也难以量化。和我们研究基金经理喜欢看访谈一样,杨瑨主要是通过访谈公司各层人员来了解公司。

杨瑨:

"研究一家公司,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各种'触点’,自上而下的接触公司各个层次的人,去感知其治理架构、管理层、价值观、初心和动机。访谈公司的管理层、访谈他的员工,同时访谈他的上游供应商、下游的客户、竞争对手。

这种认知是感性的。我心里会把公司分为三六九等,这家相对优秀、这家差一点、那个就很烂,但这个不是量化的。

对一家公司深刻的理解,就是从长期的、不间断的跟踪才得到。跟踪有多勤快、有多频繁,对这个公司理解就有多深刻,没有捷径。"

4、选股偏好:注重商业模式和公司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

杨瑨认为商业模式的好坏差异是很大的。这也是为什么他做投资后不太愿意投之前研究的电子行业,反而去买了消费行业。

杨瑨:

"不同行业都会有好的公司,最大的差别可能在于商业模式。

“消费电子”更新换代速度特别的快,意味着与之配套的零部件工厂必须重新再投资一遍设备。一些电子元器件企业,有很优秀的管理层、很强的护城河,但是一年赚回来的现金,第二年可能大部分要再投出去,商业模式天生存在缺陷。

某白酒龙头,四五百亿的现金回来,只投十几亿到资本开支,剩下来就可以给股东分红,差异就在这里。"

自由现金流和ROIC也是杨瑨重点考察的角度,能看出公司盈利的源头,以及护城河的深度。

杨瑨:

"如果一个公司的资本性支出很小,营运资本也很小,但仍能创造很高的现金流,说明企业用很低的股权和债券成本创造出很高的价值,他可能具备很宽的护城河。这种公司要么技术垄断,要么生态很强大,要么品牌很强大。

过去A股大家很少看现金流,更看重PEG即增速估值匹配度。这种高增长和低ROIC的公司,国外往往会给很低估值。"

5、投资策略:按照5个圈的维度赋予权重,选择性参与一些热门股

杨瑨:

"我对重仓股要求较为苛刻,因此持股相对较为分散。按照商业模式、治理架构、成长空间、确定性、估值等维度赋予重仓股权重。一般来说买5个点以上,需要那5个圈都要相对符合。

短期基本面趋势导致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公司的阶段性不错,但这不代表公司的中长期值那么多钱,后面的两个圈可能导致很多公司阶段性被高估了很多。如果5个圈都不错,我就会敢于重仓。

商业模式没有那么好的公司,但可能是市场的热点,我会少部分参与,不会作为重仓。我也会看一些基本面趋势,像持仓中两三个点的一些股票,但心里一定会记着,一旦这些公司的基本面趋势不好的时候,估值下杀会非常厉害。"

6、风险控制:根据投资脉络分散配置

杨瑨主要是通过分散来控制风险。大部分人的“分散”都是“行业分散”,杨瑨的“分散”是“投资脉络分散”。
杨瑨认为同一行业的公司可能属于不同脉络;不同行业可能也是属于同一脉络的。这点我认为还是比较独特的,颗粒度更细。从上面的对比结果来看,也确实效果较好。

杨瑨:

"我很少进行择时,换手率也比较低,更多是通过组合构建的方式控制回撤风险。不希望整个组合会暴露于同一个风险因子下过多,从而导致组合波动性非常的大,对投资人来说持有的体验也非常差。

要考虑到整个投资组合中不同投资脉络之间的相关性的大小。比如说某一个投资脉络A和投资脉络B之间他们尽量不相关。脉络A出现了重大的风险时候,脉络B完全没有影响,它反而是涨的,那组合的波动就会非常小。但是这两个都是很好的脉络,中长期他们都会对你的组合会有正贡献。

广联达和恒生电子都是软件服务行业,但却属于不同脉络。有些公司在不同行业,但我觉得是一个脉络,比如博彩和酒店是一个脉络,一旦中国经济活跃度放缓,出去旅游会减少,赌博的人也会变少。

我一条脉络最多占仓位十几个点。就算一个投资脉络不行,对组合影响不会很大。例如,疫情中有的公司受损但也有公司受益,在保持仓位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两个方向做均衡配置来实现对组合回撤的控制。"

看好的方向——数字化转型

杨瑨目前最看好的投资脉络是数字化转型,认为这是具有时代背景的大投资脉络之一,主要寻找「卖铲子的人」 和「挖金子的人」进行投资。

杨瑨:

"现在数字化范畴正在变得越来越广,大部分龙头企业都提出数字化转型是未来的战略重点,大量数字化的新工具开始出现,整个社会经济的驱动力在发生深远的变化。

我们相信未来3-5年,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Data)、云计算(CloudComputing),即“ABC”产业将接替移动互联网成为全球科技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其中云计算,我觉得是未来三到五年最好的脉络。

5G概念过了三五年之后,可能就是6G或者7G,但是数字化转型在五到十年后,仍然是一个大的时代浪潮。可能过了十年以后,回望现在,大家会发现数字化真的深入到每一个方面,而现在还只是刚刚起步。

「卖铲子的人」 就是为用户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工具和解决方案的公司。如基础芯片、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行业。

「挖金子的人」是应用数字化手段去做行业应用的龙头企业,比如电商的、零售的、教育的、金融的等行业可能都会和数字化转型相关,它们通过数字化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务,取得商业先机,提高和巩固了自身的竞争优势,创造出更高的投资价值。"

我个人对杨瑨的点评

1、杨瑨管理3只差异较大的基金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说明很有天赋的,也很勤奋,也说明他的投资方法可复制。
2、他的全球视野,使得他在投资A股的时候一定的优势。
3、杨瑨的投资框架是偏定性的,重视研究管理层,从结果来看,这种方法效果还是挺好的。
4、看他的直播,性格也是比较细腻温和、不紧不慢,我觉得这种性格也比较适合做长期投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