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真实照片,地主小老婆扭扭捏捏,祖孙三人在墙根“酒足饭饱”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印记,大清之前更多的是用文字,到了清末,照相技术进入中国后,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职业,那就是摄影师。不管他们的摄影水平有多拙劣,但还是给我们留存下这些黑白照片,它比文字更直观,比影视剧更真实。

清朝末年一位富家女子的装束,开襟袄和套裤,和今天常人穿的衣料比差远了。清入关之后,剃发易服,《大清会典》和《大清通礼》中都有记载,妇女日常用衣都受法令限制。旗人有两把头,花盆鞋,低至脚面的长袍。走路一摇一摆,婀娜多姿。汉人上衣下下裙,缠小脚,穿弓鞋,走路颤颤巍巍,年纪轻轻就得拄拐杖。在清宫剧里,宫中女子四处撒欢倒也符合事实,因为她们不用缠足。这街面上的女子疯跑就有点说不过去了,纯粹就是骗人的。

在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并不高,遵守三从四德,做饭,洗衣,带娃。图中的女子就有三个娃,看家境也算殷实的了。老大坐在那里,老二在婴儿车上,老三背着。男子抽着旱烟,一脸满足。家务全有妻子照料,男人赚钱养家。

一位富家乡绅,领着全家人在门口合影。那时候能请得起摄影师照张全家福的都是有钱人。乡绅拿着水烟袋,对着镜头眉开眼笑。家里佣人抱着他两个宝贝儿子。身边的女子应该是他的小老婆,缠着足,衣服上竟然还打着补丁。没见过世面,站在那里扭扭捏捏。若是正妻的话应该端庄稳重,小老婆就不同了。出身低微,可以召之即来挥之而去。

一位书香门第,儿子从小就开始接受四书五经,诗文断字。看照片,二人还是穿的“亲子装”。不论什么时候,家风都是跟重要的,干什么都是从小耳睹目染。

达官显贵坐的轿子,那时候这轿子不是一般人能坐得。朝廷对官轿严格限制,有钱也不能任性。加之轿子维护成本也高,最少就要两个轿夫。饭菜也不能过孬,毕竟抬是是自己。图中轿夫生活条件不好,已经骨瘦如柴,不知何老爷坐在上面是否也提心吊胆。

街头的三位女子,看了是否会吐槽一番。缠足之风风行数百年,到了清末还是趋之若鹜。小小三寸金莲,多少女子的痛楚,就为了满足男人们那畸形的审美观。

京城的公子哥,很有特性,每天提笼遛鸟,日子过得滋润。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吃着朝廷的口粮,拿着朝廷的俸禄,每日还无所事事。这就是清朝的八旗后裔,祖上都是有战功的人。没钱穷讲究,有钱富讲究,称得上大清的一群蛀虫。

旗人一家的吃饭场景,没有山珍海味,却也看到大鱼大肉。正妻小妾团团而坐,谈笑风生。佣人在下首站立,面无表情,他们有时候连残羹冷炙都吃不上。

穷苦百姓住的房子,依山坡而建,上面盖着凉席。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孩子站在那儿,眼前是漫天黄沙,荒草遍地。朝廷的苛捐杂税对于他们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贫富差距之大令人无法想象。门口的乞丐,上身连件衣服都没有,坐在门口饥肠辘辘。身后门上还贴着“辞旧岁”的对联,却很具讽刺意义。

算命先生,戴着西洋镜很有喜感。世道越差,求神问卜之人越多,上到富家公子哥下到贫寒百姓。其实,坐在算命先生前,脸上就已经展露无遗。

站在木笼中的犯人,在街头示众。麻木不仁的百姓在围观,人山人海。犯人在笼中很痛苦,脚下垫着三块砖,砖一旦抽去,犯人几分钟就没命。

八国联军侵华后的正阳门,炮火焚毁后,朝廷也没有银子修缮。大清的子民每天穿过城门。城墙上的弹痕累累,在无声的诉说曾经的苦难。

清末民初的女子,服饰已经有了现代感。可依旧躺在床上抽着大烟,女子一根烟枪在手,面露媚态。

北方地区吃饭三口之家,祖孙坐在墙根处,一人一碗,连点下酒菜都没有。别看简单,却一样“酒足饭饱”。看穿戴,应该是冬天,不知道为何很多人吃饭喜欢在墙根,倚着柴垛吃饭是不是很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