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辅行诀之大补心汤;大补脾汤(42)
一个腿疼的病人中风以后引起了脸、上身和眼的水肿,这就是太阳阳明合证,吃了五天的越婢加术汤,就是越婢汤加白术和半夏。后来他说髀骨疼痛,就是胯骨根部,咱们按照桂林古本伤寒论寒症篇里面的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吃了五天药腿疼特别减轻了。他说他腿疼二十年了,还有点腰疼,就给他加了桂枝汤。因为腰背都属于太阳经,是太阳经都按表证治。
他还有一个以前的老毛病,遇到事情马上嘴就干了,一紧张就说不了话了。而且脸红、心慌,咱们看病根据病人的症状方子也是老在变。原来的枳实、白术、茯苓、炙甘草不变,这次我用了黄连温胆汤,就是黄连、半夏、陈皮、竹茹、生姜。温胆汤就是半夏、陈皮、枳实、茯苓、竹茹、生姜,如果有陈年的外伤腿疼加一些活血药就行了,因为肯定有淤血了。
以前考虑没有外伤有骨疼就按肾治疗,这个病人的症状符合腰椎管狭窄,压迫得髀骨、腰胯疼,走不了二百米就不能走了。就得坐一会儿起来还走,他的肾脉沉不太明显,我没有用补肾的药。桂枝汤下去表解了,腰背都不疼了。有些病需要一方吃到底,有些病症好了就需要跟着新病症走了,治病的好方子张仲景都在书上写完了。
就看你用方的着眼点在哪里,阳明证传到少阳经,引起了中耳炎,两年了都治不好。只有伤寒论的思想才能把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临床上经常看到没有正确治疗误治的,消炎多了人们的肝肾都受损伤。一个常年鼻炎被西医认为他的病治不好了,里面还有很多硬块,好几年每天得用冷水洗鼻子。我给开了五副药她的鼻子就很湿润了,这种也是鼻子干的阳明证。
咱们接着讲大补汤的大补心汤,治心虚,气血瘀滞,胸中烦满,时噫气出,舌上苔如灰酶,口中气如败卵,多悲泣,如中鬼神,凄然不安。有旋覆花、丹皮、竹叶、山萸肉各三两,茯苓、炙甘草、葶苈子各一两,两个咸味的旋覆花、丹皮,一个苦味的竹叶就是小补心汤,咸苦入心。苦咸化酸,山萸肉是酸味的。两个甘味的茯苓和炙甘草,一个苦味的竹叶就是小泻肾汤,泻了肾就补了心。因为水克火,甘苦化咸,加上咸味的葶苈子又能补心。
这样心脏不好的病人气血流通肯定受到了影响,就有了心脏病的症状,心烦气短了。噫气出就是老打嗝,因为黄帝内经说意主心,张仲景的旋覆代赭汤里面的旋覆花可以治疗打嗝。这种人的舌苔好像发了霉一样,一看灰色的厚厚一层,我在临床治疗过这样舌苔的人,确实是非常好喝冷饮。这个年轻小伙子喜欢喝冰镇冷啤酒,他就头晕、肚子胀,已经到了不能吃饭的程度了。这就是水克到肠胃的土了,这种舌苔的人肾脏已经不利水了。
这就是不能辛甘化苦了,苦能坚肾,伤到脾不能化苦对肾有好处了。头蒙的好像戴着一个帽子一样,苦能燥湿,肠胃里冷饮寒湿太多了。我用五苓散泻了他的肾水,又合了金匮里面的己椒苈黄汤。防己是利水的,热药川椒可以治水温肾,葶苈子是泻肺、大黄利大肠的。他上医院做CT说脑子没事,我告诉他不把凉东西戒掉病还会犯。好了以后过了一个多月,他又喝了一瓶冰镇啤酒,肚子又胀起来了。吃了药又好了,当年脾胃受伤还没有恢复,用药物强行治好了,你必须得保养一段时间。
这就是土克到水,水又克到心脏了,肾水利不下去,污浊水气太多就会反克到土上。嘴里出的气跟臭鸡蛋的味道一样,又臭又酸的那种气,这就是肾水过旺影响到心脏了。本来是火克金,心脏不好金气就反克过来,肺主悲,就出现了被克脏腑的症状了。这不是真空的,一个脏腑弱了,别的脏腑的力量马上就过来了。强过的脏腑力量都过来欺负你了,自己坐着没事就一会儿不高兴、一会儿哭,就好像金匮里面的甘麦大枣汤证一样。
这个方子的思路就是泻肾水、补心火,后世的时方没有这种思路,只有经方才有。这个方子是从张大昌爷爷的手抄本里出来的,有可能是他把辅行诀研究透了自己出的方子,咱们通过这些药就能明白他当时创造这个方子的思想。与古人能呼应到一起,知道他在干什么。一开始就学辅行诀,上手就会特别快,可以直接拿来用。
大补脾汤治脾虚,腹胀大,坚如鼓,腹上青筋出,四肢消瘦,大便如鸭屎,小便如柏汁,口干气逆,时鼻衄血云。用人参、炙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芍药、枳实、茯苓各一两,这个方子的主药都量比较大大。两个甘味的人参和炙甘草,加一个辛味的干姜是补脾的。甘辛化苦加上苦味的白术就是小补脾汤,主要矛盾是脾虚,所以都用三两。因为木克土,就用两个酸味的芍药和枳实泻木,加上一个辛味的干姜,泻了木就补了脾,还能把木的机能调节好。酸辛化甘,加上甘味的茯苓,对脾是最好的。
这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方子,虽然是大补脾汤,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通过补脾来治肝脏,肝腹水病人身上都有蜘蛛痣,脾虚了就会四肢消瘦。鸭子的大便是稀的,哗的一下就出来了。它没有小便,只有大便,只有一个排泄口。黄柏的汁液特别黄,这样的病人小便就是黄色的,水郁到这里不能化气了,水汽上不去了就会嘴干,还会鼻子出血。厉害了上到咽喉就吐血了,上面的气下不去了,肝肾同源,肝不好往往会影响到肾。肾火应该潜藏到下面,否则就容易引起上面的血液不摄收不住,这种情况用凉的止血药效果会不好。
现在的时方派看到肝腹水病人早晨嘴唇出血,一咬东西牙齿就出血,肾不好就是一种虚热之火,就用凉药效果不一定好。这就必须用温补肾阳的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一类的药,把龙火降下去上面出血就好了。如果是血热造成的出血就用三黄泻心汤,口鼻出血一剂药就好了。这种肝腹水病人本身脾阳就不行了,用三黄汤就更不行了。而且这个大补脾汤特别平和,随便用没问题。现在一些治疗肝腹水的方子可以在这个方子基础上加减,加一些软件化解的牡蛎、鳖甲等一类的活血药,这样就把人的正气补足了。
然后那些攻坚的药可以少用一些,不要把攻坚药当成主药用,那就伤到正气了。中医攻坚要先看病人的正气怎么样,正气旺了才可以攻一下,一般挑理顺了正气自然就足了。不是说就得用那些大猛药,气走到那里了你用一剂猛药捅开,五行运转就生成了。
别集的大补肺汤治肺虚,咳喘不利,胸中迫满,烦热汗出,瘦弱不能劳作,怯怯乏力,此名尸劳者方。用麦门冬、五味子、旋覆花、细辛各三两,黄连、黄芩、芍药各一两。收敛补肺用两个酸味的麦门冬和五味子,加上一个咸味的旋覆花,酸咸化辛,以及辛味的细辛可以补肺,补肺还得泻心,泻火才能补金。两个苦味的黄连和黄芩,加上咸味的旋覆花就可以泻心了,化出的芍药就是从心上产生的、补肺的酸味。
把心脏调好会自动产生对肺最好的酸味去营养肺,这样补肺就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
这个方子主要治肺痨,也就是现在说的肺结核,林黛玉就是得的这种病。面红盗汗,到晚上了脉细数,阴虚肺热咳嗽。麦门冬可以养肺阴,五味子可以降肺气,不像后世的方子一片都是滋阴的药,那就伤到脾了。那样肺痨会更厉害,所以在没有出抗结核病的药以前不好治,因为温病派一看就是阴虚血热。一用滋阴药就伤到中气了,心肺火就更大了,就会咳血了。再加大用量就更严重了,就成了不治之症。
这个大补肺汤不伤中气,细辛本身就是温热药,能把这些滋阴药运化开。虽然黄连和黄芩是凉药,但是它们可以泻心火,因为有热证,而且它们的量也不大。辛开苦降,辛味的细辛加上苦味的黄连、黄芩辛苦可以除痞,中焦痞满的症状就没有了。可以把脾胃之气降下来,加上旋覆花对心脏的作用,心脏好了就可以生土了。土好了才能生肺金,这就是古代治五劳的方子,你看这些处方的结构简直就是一种艺术。现在很多小孩子咳嗽几个月,甚至半年好不了,只要对症就可以用。这些大补汤都是恢复脏器本身的功能,小孩的用量你先让他喝少一点,然后再调整。
腰椎管狭窄可以配上下面要讲的别集的大补肾汤,加上枳实茯苓白术甘草汤。大补肾汤治小便浑浊,时有余沥,或遗失不禁,腰痛不可转侧,脮(tui)膝无力,不可行走,此为骨痿者方。大家要想学好中医,觉得方子好就得敢用,不用永远不会。用后觉得思路不好再调整,再看书学习、请教,从自己和家人的病作为切入点,逐渐就做开了。
理论学得再好,不去下手还是不行。有很多病都是从我自己和家人身上研究出来的,患者看完病走了,反应好坏自己把握不住。给自己和家人看病就会体会很深,你能把思想用到那里,会翻很多书研究到底怎么治,再遇到类似的病就好治了。我为我母亲治心脏病,看了很多治疗心脏病的资料,所以现在治疗心脏病就得心应手了。
一些温病派的老大夫开的方子,还是几十年的思路没有变,没有按照经典来就不知道古人怎么想的,效果就不行。中医不能看岁数,不是越老越好,就在一个悟字。你能悟道张仲景处方的思路就能把问题解决了,岁数大了可能是名气大了,咱们要做明白的明。但是一些老大夫会有一些独到的经验,那是他一生治病的总结,是不可磨灭的。咱们要虚心学习那些好的经验,自己也要把心踏下来,学点真东西,一生都会受益。
用生地黄、苦竹叶、炙甘草、泽泻各三两,黄连、干姜、附子各一两。补肾得用辛味药泻脾土,甘辛化出苦味的对肾最好的药。小泻脾汤就是四逆汤,张仲景用来治疗肾水的少阴病,附子和干姜是辛未药,炙甘草是甘味的药。在心肾不好的少阴篇里,专治四肢厥逆。两个苦味的生地黄和苦竹叶,加上甘味的炙甘草可以补肾水,苦甘化出对心脏最好的咸味,再加上咸味的泽泻就是小补肾汤。
肾的功能弱了就提不住了,把那些尿蛋白等精华尿出来就浑浊了。肾阳气不固提不住就会小便沥沥拉拉,这是纯虚症,不是上火膀胱炎。因为肾主封藏,封藏不了就会水肿、尿蛋白、尿糖。不能转侧就是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和骨质增生了,肾主骨,都是肾不好造成的。腰腿疼不能走路了,股骨头坏死等病都可以用这个方子。都是因为肝肾不好,因为供应股骨头营养只有一根血管。
我在临床上见过一个肝脉沉细的股骨头坏死病人,肝主血脉和血管,这个年轻小伙子爱喝大酒,把两个股骨头都喝坏了。肝是解酒的,伤到肝血管就收缩供不上血了。有的股骨头病是肾脉不行了,出现骨质变化了。因为《黄帝外经》说胯骨的股骨头是骨之始,是人最早生成的骨头,骨头受伤就先伤这里,古人早就知道这个问题了。他腿疼以前头发先落了,发为血之余,化疗伤到肝脏头发也都落了。女人头发稀老是掉就可以补肝血,加上生地马上就止脱发了。生地可以滋肾水,水能养木肝血就充足了,生地里面含铁多就是补血的。
所以掉头发是骨头受伤的先兆,大血管和微循环都供不上血了,脱发没有两个月两个股骨头坏死就走不了路了,在医院都控制不住。如果是湿气积聚到股骨头了,血液循环不过去了也能得骨病,就会髀骨强疼,屈伸不利,就可以用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治疗,去掉局部的水肿压迫神经和血管。如果肝虚、血液循环不好可以加上小补肝汤,把血管打开,就是桂枝、干姜、五味子和炙甘草,辛味的药补肝血液就可以流过去了。然后再用化湿的药,主要是把他的血液供应搞好,这是唯一的办法。
泻湿可以用茯苓和白术,就是泻肾的浊水,不是泻肾阳气。泻邪气的实都不会把人的正气泄掉,补的是虚了的正气。正气实是泻不动的,这个大补肾汤泻的是脾的寒湿,吃凉东西太多伤到脾了。脾主运化,运化不走了,用热药以后脾脏的功能加强了,就会把积聚的水谷精微或垃圾运化走了。没有阳气化不开就泻不走,所以肚子大的人都脾虚。辛甘化苦,苦味的药能坚肾,苦竹叶就是竹叶。只要能辨证脏腑的虚实就可以很好用这些方子了,凡是五脏有病就可以用辅行决上的方子了。外感病就可以用伤寒论上六经辨证的方子,百分之七八十的病都带有外感长期不解,造成了内脏的病。不从六经去解就不能把病治好。
一个小孩子吃不好东西拉肚子了,心下胀满,是因为热天晚上睡觉不关窗户。贪凉后受了风寒,这就形成泻心汤证了,本来表上有病邪,一拉肚子邪气就入里了。他不找中医光输液就没办法,咱们也不能主动去给他治疗,因为医不扣门。有些病知道怎么治但是治不了,那也没办法,病人来找你不是真心的也是治不了的。
你就可以把他支走了,他的病很厉害,但是他不知道。找你看病并不一定就相信你,开了方不去抓药,抓了药也不吃。你给他费劲治好了,他也不说是你治好的,最后还说你没看好,还得把你的名声臭了。他不是一心一意在这里看病,他会去很多地方看病,中西药都吃,什么样的病人都有。
还有汤液经法里面的几个五劳汤,治疗的是病人虚弱的病,陶弘景收录下来以备他在山上修道。可以拯救人的危难,组方非常奥妙,一般人理解不了。这种虚侯的病五脏之气相克相成,而且这些虚病往往会有实证,脏腑有了虚实就相互克了。用药都是寒热并重的,后世的温病时方派就很难理解张仲景把热药和凉药放到一起用,比如乌梅丸里附子、干姜和黄连、黄柏在一起用。寒药和热药在一起不是中和了,它们是各行其路的。
这些方子还是补泻相参的,一个方子里面有补有泻,上古先人的用药开方已经超出普通人的想象了。从汉朝和晋朝以后,历代明医咸师此汤液经法,都是学习汤液经法才出现这么多大师。他们的著作都是改编自汤液经法,好像是没有按照以前的旧方子来,实际都没有出这部经典的五角图之外。只是药味上做一些变动,里面暗合了这部经典的核心精神。
这个五劳方里面最著名的就是小建中汤,张仲景直接就拿过来了,汤液经法里面叫养生健中汤。都是要建立中气,并不是土不厚。配方是桂枝三两、白芍六两、炙甘草三两、饴糖一合、生姜五片、大枣十二枚。中气虚了要用甘味的药去补,辛味的桂枝加酸味的白芍就可以辛酸化甘,这是对脾最有好处的。用六两白芍可以泻肝,如果辛味和酸味用量一样的话属于平调肝木。原来是用枳实和白芍两个酸味药,这里是没用枳实而把白芍的量加倍,同样是泻了肝就补了脾。
所以不用直接用甘味药,还用了五谷精微的麦芽糖。饴糖就是把黄米蒸熟后加麦芽糖变成水的,这就是一物降一物,最后出来是膏状的。这是对人体最有好处的糖,是真正甘味入脾补脾脏的,五菜里面生姜为甘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