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史 酒 事
北方风俗血缘受草原民族影响甚重,酒风刚烈,气度豪放。北史中,本来社会生活的记述很少,酒事也只有对政局造成巨大影响时,方有录记,今日读罢想来,皆有值得玩味之处。
古代北方游牧世界所饮多为奶酒,按西方人的记录,是把马奶倒入大皮囊,用木棒快速搅拌,加速发酵,味呈酸、辣,即可,此物度数不高,驱风活血,消食健胃。此技术后来发展提高,引入了蒸馏工艺,度数更高,味道更好,耶律楚材、马可波罗都喜欢,这是后话。匈奴时代所饮便是奶酒,有记录说匈奴战士斩了敌人头颅者,赏酒,这起码透露两个信息,一是说酒很稀缺,可以用来动员战士奋勇作战,二来是说明匈奴很喜欢酒,奶酒适宜于草原生活。
今人考古,在墓葬里有发现匈奴酒器的,青铜制作,是欧亚草原斯基太文化的风格,斯基太文化流传深远,有一个风俗影响最广,也和酒宴有关,斯基太人杀掉敌人后,要用敌人的头颅做成酒碗,在部落聚会上拿出来夸耀,这个风俗经由匈奴传到了春秋时代的中国,三家分晋时,赵襄子这么干过。后来成吉思汗征花剌子模,也有这个做法。
后来匈奴分裂了,有的去了西方,后来出了“上帝之鞭”阿提拉;有的搬到内陆去“内附”了,后来出了汉国王刘渊。称霸蒙古草原的是鲜卑,鲜卑风俗是“春秋大会,嫁女娶妇,髡头饮宴”,想来很让人神往,春天转暖,草长莺飞,秋天清爽,羊肥牛壮,纵马飞驰,昼夜婚宴,十余万留在内蒙古草原的匈奴融入了鲜卑,定然也在这春秋饮宴中醉在了一起。直至南北朝末年,匈奴才在我国史籍中渐趋消失。
氐族前秦的苻生,喝了酒还要带酒理事,奴婢大臣,一句话不顺耳,杀;一个眼神不对,杀;让喝酒不喝,杀;他自幼瞎了一只眼睛,但凡怀疑有人在嘲笑他,就杀;此人还虐待动物,威逼大臣当众淫乱,实在是坏事干绝,最后还想杀兄弟苻坚,被苻坚先下手杀了,死之前还在喝酒,苻坚本来想让他自裁,可是喝的太多自杀不了,只好让人士兵把他杀了。因为实在太坏,所以连个带“宗”字的庙号都没有,只叫“厉王”,祸害了朝堂两年。
善用酒能成事,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崔浩推心置腹的谈了半夜,临别,拓拔焘送了十斛酒,一两盐,还说:“朕听着你说的这些话啊,感觉就跟吃了美味一样,把这些好吃的送给你,咱俩就等于一起品尝了”。崔浩深受感动,为北魏鞠躬尽瘁了一辈子。贪杯误事,还能招祸。匈奴前赵王刘曜,文武双全,有奇才,全盛时有兵二十八万五千,后赵石勒大兵压境,准备与之决战,石勒是羯胡,是来自中亚的粟特人,白种,黄发,多须,信拜火教,刘曜、苻坚称之为“大胡”,“大胡”来袭,本该严阵以待,刘曜却在大战前喝多了,临上马还喝了一斗,结果大败,本人昏醉被擒,匈奴刘氏几代人二十六年基业毁于一旦。
当然,喝酒中也有率性豪放的。北齐豪侠高季式是高欢账下大将,不仅战场上勇猛无敌,而且在喝酒上也非常豪爽,一次夜饮,想起好友李元忠,一时兴起,竟动用公车向千里之外的李元忠劝酒一壶。高季式喝酒任性到了不讲理的地步。《北齐书卷二十一》记载,高季式与当朝驸马爷司马消难一起喝酒,喝了一天一晚,高季式不放司马消难走,而且将大门关闭,还将车轮套在两人脖子上,又继续酣饮了一天一夜,他们这种饮法,今天的人可谓望尘莫及。
抚卷独思,古人物质贫乏,得酒甚少,平民即便欲酗酒也不能,唯独君主豪强富足,有酒可饮,所以多有因酒失德者。酒对于今人来说,已不再是难得之物,但正因为如此,才恰恰应该正确用酒,正确饮酒。儒家讲究“酒德”两字,中国儒家经典历来强调酒德,劝人戒酒或节饮,珍爱身心,惜护德行,自然之明理,君子之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