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志重翻】语文教师也要同样关注艺术、语文教学与科学精神、作文不应该是一种瓶颈

发表时间:2006-08-24 19:23:00

日志内容:

语文教师也要同样关注艺术,提高艺术素养。这样在讲《花未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个世界的音乐》等课的时候,不会太捉襟见肘。更何况有些艺术主题起源于文学。明确这些主题的影响,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展开。否则,再讲到罗丹、梵高、莫奈、巴赫、贝多芬……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和学生一样无知。当然,随着网络的发达,我们无需多费很多功夫就能查到很多的资料。但要记住是真“知”才能讲给学生听,否则还不如无“知”!尤其是不要冒充行家。


日志标题:语文教学与科学精神

发表时间:2006-08-25 11:26:00

日志内容:

乍看起来语文学科和科学精神相距很远。其实不然。语文学科也需要科学精神。曹聚仁曾经对清代考据学者的治学作风评价道:“这便是牛顿、达尔文的治学态度。”梁启超也曾经盛赞清代考据学者“科学的研究法”,“科学的研究精神”。可见,语文学科不能离开科学精神!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停留在课堂教学的阶段。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改变教学模式有利于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与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在专题研究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无疑可以增强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比如,在研究高中课本《赤壁赋》时,学生分组收集资料,无疑会让学生学会分工协作,来完成课题。对书本的理解如果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话,根本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踏踏实实地进行研究才能获得正确地结果,这可以体现求实精神的可贵。在写作教学上,创新精神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写作教学中,我强调白石老人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并让学生自己设置课题研究唐宋八大家的写作风格,这样,学生能够在研究的同时,既掌握前人的写作方法,又可以进一步了解创新精神的内涵。奉献精神可以通过对先进人物的事迹调查报告的形式让学生受到教育。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最直接的感受。


日志标题:作文不应该是一种瓶颈

发表时间:2006-08-25 11:45:00

日志内容: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的人觉得困难,学的人更是苦不堪言。写作真的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必备能力吗?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单就高考作文的情况来看,写作作为一种选拔手段,在以往的高考中起到了一定的筛选作用。——虽然也有统计表明由于各种原因,这种筛选并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在旧的优中选优的教育理念下呈现出来的。那么在提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下,首先应该改变的就应该是写作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写作教学的目标不应该是遥不可及的,而应该是简单实际的;写作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而应该成为一种能力(但决不应该成为“超能力”)。毕竟,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作家或诗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