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渔薪古镇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已出版散文集《故乡的女儿》。
一、本文缘起,一天一曲(曹诗秀)搜集,心然(陈艳萍)整理编辑。
以前,在渔薪人嘴边常流传着一句活:渔薪河,九道弯,算路还有三里三。
这是老人们眼里的渔薪之大。但现在看来,它就是弹丸之地。但自古以来,渔薪的来头就不小,它是天门四大古镇(渔岳皂干)之一。天西重镇,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前段时间,看了乡友王哲刚写的一篇《渔薪小记》文章,百感交集,思念不已。渔薪在历史的巨变中,不再是记忆里的样子。水泥地上竖起一座座钢筋结构的楼房,可我还是喜欢,喜欢那久远的参差不齐、鳞次栉比、古香古色的房子。喜欢河边纤夫的号子声,很晚了还不时传来的棒棰声,喜欢早上小街上“热溜巴哟”的叫卖声,喜欢傍晚的凉风土气。
尽管故乡小镇,给我留下过深深的伤痛。但我永远怀念它,永远喜欢它。乡友杨存国说:过去的渔薪,就像陶潜笔下的桃花园。我觉得,那有点不现实,倒不如说它就是鲁迅笔下的江南鲁镇更确切。
有乡友说,渔薪过去那个样子多有味嘞!
深深的乡愁,深情的怀念,驱使我把王哲刚这篇《渔薪小记》推荐给家乡人以及远方的游子,让我们共同回忆渔薪古镇夕日的繁华昌盛,怀念我们美好的家园。
大家读了之后,热情洋溢地回忆起自己的左邻右舍,回忆起那遗落的点点滴滴。怕这些口头的美好又丢失了,记忆的美好又散佚了,几个老人决定,把它们归拢起来,拼成草图,编成文字,让那些望乡的人,思乡的人,爱乡的人,有些依凭,有些影像,回忆起故乡来,更清晰,更生动。当然,不成比例,也不规整,还会有很多遗漏、错误,也或张冠李戴。望知情人补充,如有冒犯请谅解。
二、王哲刚老师倾情之作《故梓漁薪小记》。气势磅礴,情深意长。值得一读再读,反复品读。
王哲刚老师简介:男,1946年出生,天门渔薪人,1964年毕业于天门中学,1974年起任教于天门中学直到退休。爱好文学,曾发表过《王哲刚诗词选集》。现居天门城关。
故梓漁薪小记
小镇漁薪踞天门腹地。当昔全盛之时,闻名遐迩,四方争凑,千村咸通,車水马龙,歌吹沸天。小镇紧傍柘水,东西伸延数里,屋舍参差错落,凌清瞰远,擅奇含秀。
小镇西去八里,青山数点,郁郁葱葱。一峰高绝,状似鹰嘴,市井尊为山神。峰下香火炽盛,不限晨昏,善男信女,叩首祈拜,盼山神福佑庶民。一泓柘水,凌清瞰远,岸边杨柳,蔚然成荫。林间百鸟争鸣,嘤嘤成韵。河上舟楫往来如织,打鱼捕虾,经年不歇。
小镇街道,石板嵌镶,虽略显狹窄,却不碍车马争驰。深院豪庭,绣户珠帘,新声巧笑迥啭于花衢;幽静巷陌,小楼画阁,升平祥和何止于殷富之家。小镇商贾云集,店铺栉比,集四海之珍奇,购销两旺;能工荟萃,琢玉烁金,大小繁难琐事,全赖独运匠心。小镇美食,五花八门,尤以曹家米粉,严氏豆饼为最。网寰区之佳肴,收乡野之鲜蔬,庖厨尽显手艺。茶坊滿座,高谈阔论,挥斥方遒,绝非避世之士;酒肆飘香,知已相邀,醉倒多少怀忧之客。按管调弦,惊堂木开拍,说书人演义人间春秋;敲锣击鼓,引吭高歌,皮影戏倾倒闲暇散淡之人。
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隆重庆典,悉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每年腊月过半,紛纷购置年货,街道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寸步难行。主妇腌肉腌鱼,推磨炒米,油炸烹蒸,空叹分身乏术,辛苦半宿,抱怨年节。童稚企盼日久,窥伺佳肴,早已垂涎欲滴;试着新衣新帽,欣喜洋溢心田。待到元宵佳节,白日春游,腰鼓队声势浩大,鼓声直冲云霄。高翘花鼓,彩龙旱船,蚌精倩女,惊艳四方。小丑插浑打科,笑煞滿街童叟。晚夕灯会,目不暇接,颜色之斑斓,机关之灵巧,《马福兴》的跑马灯独占鳌头。及至端午,龙舟竞渡,柘水两岸,人山人海,如堵如墙,摇旗呐喊,锣鼓助威,烂赏叠游,莫知厌足。中秋临近,《陈万顺》的月饼品种繁多,供不应求。户户鸡汤煨板栗,静候冰轮高升。
小镇人物,风流倜傥。自辛亥革命至抗侮击倭,国共争斗,先知先觉者舍家抛业,解布衣于倒悬,仁人志士,赴汤蹈火,救生灵于涂炭。一曲曲悲愤挽歌,气壮山河;一段段传奇佳话,万古流芳。小镇达人,殷实富商,身拥万金,不屑驕奢,热心公益,情倾桑梓。乡缙倡议,士绅解囊,英才景从,无论卑俭,解佩捐簪,然后柘江中学创立。四方学子,纷至沓来,如细流汇入长河,似白云眷恋山岫,刻苦攻书,映雪囊萤。手握灵蛇之珠,怀抱荆山之玉,瑰意琦行,九霄得路,蹑云折桂,报效国家,矢志九洲。渔中声誉,名滿荆楚,远播八荒。
太平日久,花光滿路,歌舞升平,金翠耀日,罗绮飘香。垂髫之童,但习文墨,斑白之老,不识干戈。先辈苦心经营,晩生奋力劳作。富足不显奢靡,贫困力求变迁。
一旦“文革”,黄钟毁弃,瓦釜为鸣。人性畸变,可怜苍生。坛罗虺蜮,阶斗麏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昏见晨趋,新鬼烦冤。凛凛霜气,簌籁风威,白杨早落,芳草前衰。小镇风景,薰歇烬灭;居民优雅,光沉响绝。吾时年二十,青春岁薄,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委身乡野,苟且偷生。关山难越,空馀报国之情;穷且益坚,难坠青云之志。君不见世间盈虚有数,千亩地換八百主,何不效先贤之通达,享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春雷殷殷,福祸轮回。改革开放,正本清源,扫尽妖霾,世归清平。不叹东隅已逝,何悲桑榆已晚;处涸辙犹得清泉,穿暗柳已见花明。遥念故梓,悠悠魂牵。不揣浅陋,敢竭鄙诚,恭疏短引。至于光耀漁薪,令其重振江湖,俱赖后起之俊彦云尔。
三、一天一曲根据大家的回忆用笔绘制的古镇草图。
四、众乡友忆起的昔日古镇之布局。很不可思议,好几十年了,还记得名字。这是古老相邻的体现,本身就是一种美好。
正街南边,从西往东:
1、李永昌,广货铺(李允年家)
2、李恒昌(李早香家)
3、沈聚義(开过照相馆)
4、吉昌園(吴礼然,吴礼蓉,吴元二家)
5、李兴園(庆二家)
6、彭園茂(彭傳忠家)
7、三友,皮头铺(有文振兰父亲一股)
8、汇兴園粉馆(李祥年家)
9、李仁元家
三太码头巷子
10、吴三太,吴源茂合作伙伴(吴傳畗家)
11、曹松林粉馆,曹诗阳(曹天香)家
12、段开泰锅碗铺(段纪律家)
13、胡中和,染坊、副食(胡维尧,胡维贤家)
14、货站
15、永昌(李允龙家)
16、菊二磨面粉(端阳家)
17、易兴发(易大福家)刘和平,荆屏居住
18、货栈(刘士敬家)
19、汇兴元粉馆,李枝二家
20、李延明之父
21、熊衍标家
22、胡中和(胡维想家)李佐清在做衣服
23、马武福(马柏州,菊林家)
寿章福码头
24、趙茂圣(趙立平家)
25、李延叔家饭馆
26、李兴发
27、船运站
28、久二的婆婆(吴银四勤行铺)
29、.张保生药店
30、凃福兴园木匠铺
31、张落心婆(烟、糖果生意)
32、茶馆、皮影子馆
张家巷码头
(李鸿儒提供}
正街北,从西往东:
1、华章(面馆)
2、吴源茂大墙屋(解放后开过银行)現在还原了一个
3、廖保寿大药房(一)墙面屋,廖必胜家
4、廖保寿大药房(二)墙面屋
5、陈万顺,正街通后街的大牆面屋(酱園铺、糕点)
6、很大的被服社
7、不知商号,开盐行
8、李允淦老师(老房子还在)
9、李允鹏
10、李兴園,高台子屋,李鸿儒家(江海,福海)
11、刘兴发,墙面屋,刘伦芳家开金货铺,解放后是仓库
12、李年访(租给同春的开皮头铺)(陈秀英家)
13、李全仁堂勤行铺,李正英家
14、马同兴打线铺、染天门绢
15、向義兴,杂货铺
16、?
17、陈天祥
18.李忠汉老师家,高台子,以后开照相馆
19、王鼎兴墙面屋(王世新老师,及儿子王哲刚家)
墙马巷子
19、冯鼎兴(冯德厚家,锅碗铺)
20、李兴園(李仁康家)
21、吴家驹家,豆腐铺
22、寿章福,高台子,大牆面屋(以后是搬运站)
23、王福兴,墙面屋(王功德家开糖坊)
24、吴礼浩家
25、杨志华家(当过体育老师)
26、张落成鞋铺,(张方云家)
27、?
28、熊衍清家
29、王守玉家
30、天河茶馆(转角屋)
李鸿儒提供
張家巷子西边:
1、天河茶馆(转角屋,两面邻街)
(毛家艮?付武发?)
2、李天亮饭馆
3、吴东新
4、张忍香家
5、张金海家
6、张乐新
7、李贺海
8、凃己未、凃运安
9、解保成
10、黄义生,黄同生,黄礼生
11、李恒清、李寿青
12.、康道媛家(两面邻街砖角屋)
后街口
13、杨国凎老师家(邻街转角屋)
14、得月来文具店(李鸿泽家)
15、王长生药铺,兰幺
16、李新年
17、李鸿范家(肉包子)
18、杨怡兴染坊
19、杨大兴墙屋(杨楚清,杨运碧家)
20、彭海二
21、李双喜
22、刘四关
23、李信华(何建军家)
吴业清提供
张家巷东边:
1、鸿麻子理发店
2、黄义兴(老大、老二)
3、沈崇德
4、王鼎兴织袜作坊,颜料铺(王瑞华家)
5、张杏林
6、张忍干
7、张荣华(木匠铺)
8、李大顺酒坊
9、杨道兴墙面屋(杨运幄家)
10、张香佴
11、杨义芳,勤行铺.剪刀铺(转角屋)
彭家街、双后台街口
12、李德广,李贞清
13、杨道新
14、彭永安、彭西祥家(轧棉花)熊金水,高台子屋
15、黄平安
16、郭章荣
17、张贺海伞铺
18.渔薪小学
吴业清提供
后街南边:(由东往西)
1、康道媛家(邻街转角屋)
2、李仁浩
3、沈英杰杂货铺
(巷子)
4、杨会长家大墙屋,做过医院、派出所
5、邓邵华
6、郭琼华家,糕点铺
7、高台子大墙屋
8、吴玉龙大屋
9.、寿章福高台子大墙屋
9、李尚元、李鸿德
10、?
11、刘德?
墙马巷子
12、赵?吴学文
13、李永生,李延习镇委会榨屋
巷子
14、李仁发
15、李鸿生、付习年
16、周杂货
17、陈萬顺后街(老区委会)陈远记、陈兵兵
巷子
18、李汉清
吴业清提供
后街北边:(由东往西)
1、杨国淦(转角屋)
2、邓言广
3、?
4、李延东
5、四关胡子两家
6、万?
7、广播站
寿章巷子
8、电米厂(寿章福房子?)
9、李恒生.李尚元米行
10、李?
11、李延本
12、童家齐(鲁金香伞铺)
13、邵培、崔大华
14、圣望兴饭馆
15、高台子大屋,李乐成、李延年、罗光秀、花行
16、陈远记,陈劲昌大屋,(陈克兰家)
17、宋兴发
18、李桂年(吴业清外婆家)
吴业清提供
彭家街东,
1、李真清粉馆
2、黄某,黄国庆?黄庆平?
3、熊行斌肉铺
4、会川
5、张红珍
6、李延汉
7、张冬狗打线铺
8、陈马老
9、秦顺强副食
10、魏南廷杂货铺
11、李又清
12、彭善元
13、彭善强打铁
14、盛毛字酒房
15、彭香佴豆腐铺
16、彭傳道炸房
17、黄福兴炸房
18、彭允茂
19、彭先烈
20、彭先林面粉厂
21、彭春阳
22、彭汉洲杂货铺
双合台彭姓几家榨油坊不详(谅解)
康道媛提供
彭家街,西:
1、修配厂
2、悦来酒楼,(彭传训、彭传谟、彭传琳家)
3、张二狗,打線铺(张炳香家)
4、张小年
5、张百清铁铺
6、李仁山
7、李炳生白案,李平安
8、王海儿铁铺
9、李正江
10、李团字
11、李安元肉案
12、余福兴杂货铺
13、彭法佴工商联
14、李延生理发店
15、陈青海医生
16、美英豆腐铺
17、彭汉佴杂货
18、陈望佴白案
19、余厚元白案
20、陈丙佴白案
21、杨沙牛
22、彭腊生
23、彭新安
24、彭六郎
25、董许兴白案
康道媛提供
张家巷东后区域片
1、酒坊
2、吴业银(太平),吴业清,小平家
3、培元家
4、田医生家
5、熊忠娥家
6、张昆明家
7、李美萍家
8、吴庆桃家
张忍干提供
横街东(从南往北)
1. 华章面馆(转角屋) 3? 4? 5厚昌祥张忠江家 6? 7?
8右拐过去戏园子 9 金台兴金货铺 10区委会大墙屋
戏园子对面: 1李允嵩 2姚百华
横街西(从南往北)
1李延春家 2? 3宝安堂大药房,墙屋,李仁琨,李忠仿家
4李鸿志,李鸿芳家 5? 6? 7新虹馆 8李?
9吴礼爱 10? 11? 12大众餐馆(转角)
大巷子:由东向西南边:
1、理发
2、李德平、李德刚
3、工人俱乐部
4、李小松(饮食)
5、裴家驹
6、罗三友、罗?
7、造纸厂斗笠厂
小巷子
8、吴小桃
9、崔老师(李德枝)
10、吴正安
11、罗太惠家
12、李建明
13、罗建平
14、李鸿義(会计)
15、刘元九
16、李中?
17、邓三青、邓英
18、高黑子
19、李德佳
小巷子
20、董香二
21、李红清.李长军
22、吴主福.吴运年
23、李鸿義.李鸿奎.李延清
24、王才宝
25、(宝清邪子的屋)
26、钱明意
27、吴重关.张想姑
28、雷选国.雷选霞
大巷子:北边由东向西
1、吴子姑
2、王正元
3、天义
4、李德忠.李忠仿
5、李?毛
6、李鸿浩两家天亮
7、李德华
8、李?
9、艾??
10、蒋书元
11、罗师傅
12、金平
13、李大国
14、李小毛
15、李祥生(李丙香家)
16、边明玉杨??(理发)
17、陈长华的
18、艮匠铺
19、李忠仿.李忠年
20、李新二
21、粮管所
22、李洪三
23、李德仁
24、罗染房
25、李?哥
26、罗?
27、印刷厂
28、李?亮
29、冉秀兰的
30、吴傳忠、吴傳金?
吴三桃提供
沿河街南,由东向西
1、萧金香
2、李延秀
3、 李延华,李正华
北边:
1、李延春
2、?
3、李三清
4、李鸿清。万祖英
5、李忠元
6、罗运清
7、李鸿山
8、李忠明
9、李太平
10、李应平
11、王小山
12、李正在
13、李鸿春
14、李传生、李德玉
15、李寿清其父系民主人士
16、李鸿光
17、李鸿寿
18、李安香
19、.龚玉兰
20、李延忠
21、吴礼培
22、吴礼宣
23、李德林
24、吴端阳
25、杨林
26、吴传德
27、杨成林
28、李宝堂
29、李德贵
30、吴礼述(吴傳年)
上榨街好几家大榨坊,吴同顺是其中一家。
(李德新提供)
墙马巷子西边:从南到北(从正街到后街)
1、王聚和、王哲刚家左侧 2、谢木春 3、 李忠汉 4、陈世九 5、杨厚盛
6、陈世九铁铺 7、苏启凤 8、萧婆陶器铺
9、刘道义(佳木斯军区司令)
10、俊台空地台 11.赵?打线铺
(苏厚元提供)
墙马巷子东边(从正街到后街)
1、冯鼎兴 2、毛金成 3、范红顺皮匠 4、胡正兴铁匠铺 5、李忠年陶器两家
6、胡冯玉铁匠铺 7、李花子篾器 8、冯德年铁匠铺 9、刘五金杂货
(苏厚元提供)
龙华寺往北(中学路
1、吴发清 2、陈三 3、李运生 小巷子 4、李鸿义 5、李汉成 6、李德安
7、吴石林 8、吴传富 9、李天成 10李鸿英 11李延均
(吴海堂提供)
《故乡的女儿》是一本散文集,全书分六个篇章:《日暮乡关何处是》、《拂水飘绵送行色》、《田园瓜蔬新米粥》、《回望更觉滋味长》、《一片冰心在玉壶》、《月挂青天是我心》,全九十三篇文字。
我用谈家常式的行文风格,说故乡的风俗、风景、风物、食物、人情、地理。其实也没有分开,每一篇描写物的文字里都有人,每一篇描写人的文字里都有景 ,而情,那更是必须的,旋流在我的每一个文字里。
谁不念儿时?谁不忆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