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3章》孔子的“成人”标准有何意义?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3章孔子的“成人”标准有何意义?

14·13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所谓“成人”,就是古人所指的完人,即人格完备之人。臧武仲:是春秋末期鲁国大夫臧孙氏,名纥(hé)。据传他很有智慧。公绰:是鲁国大夫孟公绰,他很清廉,是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人。卞庄子:是鲁国著名的勇士,据说他能够独自与老虎格斗。冉求:是孔子的学生冉有。“久要”的“要”字,是‘约’字的借字,‘约’,有穷困之意。“久要”,就是长久穷困的日子。“平生”,指平日。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子路问什么样的人才是成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孟公绰那样没有贪欲,卞庄子那样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礼乐的人文修养,这样就可以算是成人了。”孔子又说:“如今的成人哪里一定要这样呢?遇到利益时能想一想是否符合道义,遇到危险时能挺身而出不惜付出生命,经过长久穷困的日子,也不忘自己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算是成人了。”

怎样理解孔子提出的“成人”标准呢?提出“成人”标准有何意义呢?“成人”,并不是指年龄特征上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从道德内涵上强调人的人格养成。所谓“成人”,也就是古人所指的完人,即人格完备之人。孔子从两个层面阐释了成人的标准:第一个层面是高标准。这个标准,包含了“智”、“廉”、“勇”、“艺”四方面的品质,再加之以礼乐的人文修养。这显然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一般人不易达到。第二个层面,面对当时世风日下的状况,孔子又提出退一步的要求:“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见利思义,指在利益面前,要考虑它是否符合道义,自己该不该得到。“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见危授命,指在国家有危难时勇于授命,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在危急关头可以“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指虽然长久地处于困穷之中,也不会抛弃诚信的品格。这三条虽然是次一等的要求,也体现了做人的基本素质,因而孔子说,“亦可以为成人矣”。

成人,是孔子教化人、培养人的目标。儒家讲教化,着眼于培养具有健全完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也就是所谓“成人”。孔子的“成人”思想,体现了他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深刻反思和觉醒。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得住,行得通,仅有先天的质朴本真的禀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后天的人文修养,使文与质两者兼备,配合恰当与协调,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君子。而人文的修养离不开教化。教化,正是使人“成人”的途径和方法。

附:

【原文】

14·13  子路问成人①。子曰:“若臧武仲②之知,公绰③之不欲,卞庄子④之勇,冉求⑤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⑥不忘平生⑦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注释】

成人:古人所指的完人,即人格完备之人。②臧武仲:春秋末期鲁国大夫臧孙氏,名纥(hé)。据传他很有智慧。③公绰:即鲁国大夫孟公绰,他很清廉,是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人。④卞庄子:鲁国著名的勇士,据说他能够独自与老虎格斗。⑤冉求:即孔子的学生冉有。⑥久要:长久穷困的日子(‘要’为‘约’的借字,‘约’,穷困之意)。⑦平生:平日的意思。

【译文】

子路问什么样的人才是成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孟公绰那样没有贪欲,卞庄子那样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礼乐的人文修养,这样就可以算是成人了。”孔子又说:“如今的成人哪里一定要这样呢?遇到利益时能想一想是否符合道义,遇到危险时能挺身而出不惜付出生命,经过长久穷困的日子,也不忘自己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算是成人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