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中庸》赏析(28)王天下有三重

《中庸》赏析28)王天下有三重

各位网友,《中庸》第二十九章,是对“居上不骄”的阐释和发挥。

作者开宗明义,提出国君治理天下的三件大事。“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王天下”的“王”字,读四声,作动词用,指在天下做王,也就是统治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治理天下能够做好议订礼仪,制订法度,考订文字规范这三件重大的事,也就很少有过失了吧!”这是承接上章“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而说的。在上章中,作者引用孔子的话说:“我谈论夏朝的礼制,夏的后裔杞国已不足以验证它;我学习殷朝的礼制,殷的后裔宋国还残存着它。”本章则对夏、商时代的礼制为什么不能在当下实行做出说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这里的“上焉者”,指的就是夏、商时代的礼制。“征”字,指验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商两代的制度虽好,但没有验证。如果没有验证的话,就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遵从。”作者在上章中说:“虽然有相应的德行,如果没有相应的地位,也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本章则指明了其中的原因:“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这里的“下焉者”,指在下位的人。“不尊”,指没有尊贵的地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身在下位的人,虽然有美德,但没有尊贵的地位。没有尊贵的地位,也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也不会听从。”孔子的经历就是这样。论德行,论学问,他都享誉天下,门下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足见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大。当时就有人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八佾》)“木铎”二字,在这里比喻宣扬教化的人。意思是说,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老夫子为木铎传道于天下。在那个礼坏乐崩的年代里,民众有这样的期待,这样的呼声,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由于孔子虽有其德,而无其位,他的政见在当时不被统治者接受,因而无法得到推行。

接下来,作者指出了君王“居上不骄”的六个要点。“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一是“本诸身”,就是本源于自身。这一条,强调君王治理天下应该以自身的德行为根本。二是“征诸庶民”。这一条,指出君王的所作所为,还要从老百姓那里得到验证,才能取信于民。三是“考诸三王而不缪”。所谓“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君王。“缪”字,与谬误的“谬”字同音同义。这一条,强调尊重历史的必要性,就是要考查夏、商、周三代先王的制度,看有没有违背的地方。四是“建诸天地而不悖”。这里的“建”字,是立身于此的意思。这一条,要求君王立于天地之间而不悖逆自然。五是“质诸鬼神而无疑”。这里的“质”字,指质疑,求证。“鬼神”,指天地造化万物时变幻莫测的现象。这一条,要求君王质证于鬼神而没有疑问。六是“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这里的“俟”字,指等到,待到。意思是说,等到百世以后圣人出现也不会产生疑惑。这一条,要求君王所做的事情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作者进一步指出:“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下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这里的“道”字,指先导。“望”字,指威望。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质证于鬼神而没有疑问,这是知道天理;等到百世以后圣人出现也不会产生疑惑,这是知道人意。因此,君子的举止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先导,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语言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准则。从而使远处的人常有仰望之情,近处的人也没有厌弃之意。”

作者引用《诗经·周颂·振鹭》的诗句来加以印证:“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这里的“射”字,读四声,是厌弃的意思。“庶几”,是几乎的意思。“夙夜”,是早晚的意思。诗的大意是说:“在那里没有人憎恶,在这里没有人厌烦。日日夜夜操劳啊,为了保持美好的名望。”作者最后断然地说:“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这里的“蚤”字,与早上的“早”字同义。意思是说:“君子没有不这样做而能够早早在天下获得名望的。”

本章所阐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主张为政者要有良好的德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从而以道德去感化人,教育人,这样,才能得民心,得天下。其中,关于为政者有了好的德行修养,还要有行为实践的验证,才能取信于民,使人听从的观点,尤其值得注意,这是从无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得出的宝贵启示。有鉴于此,当今时代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坚决摒弃那种务虚名,走过场,搞花架子的不良作风,扑下身子,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以实实在在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取信于民,努力使自己成为“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的人民公仆。

附:

【原文】

王天下(王天下:在天下做王,也就是统治天下。王,音wàng,作动词用)有三重焉(三重:指上章所说议礼、制度、考文三件重要的事),其寡过矣乎!上焉者(上焉者:指夏、商时代的礼制)虽善无征(征:验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下焉者:指在下位的人)虽善不尊(不尊:没有尊位),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本诸身:本源于自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君王)而不缪(缪:音miù,通“谬”,谬误),建(建:立)诸天地而不悖,质(质:质疑,求证)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俟:待)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下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世为天下道:世世代代成为天下效仿的榜样。世,世代。道,通“导”,先导),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望:威望,仰望。令人敬仰,使人仰慕),近之则不厌。

《诗》(《诗经·周颂·振鹭》)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射:音yì,厌弃的意思)。庶几(庶几:音shù jī,几乎)夙夜(夙夜:早晚。夙,早),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蚤:即“早”)有誉于天下者也。

【译文】

治理天下能够做好议订礼仪,制订法度,考订文字规范这三件重大的事,也就很少有过失了吧!夏、商两代的制度虽好,但没有验证。如果没有验证的话,就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遵从。身在下位的人,虽然有美德,但没有尊贵的地位。没有尊贵的地位,也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也不会听从。

所以君子治理天下应该以自身的德行为根本,并从老百姓那里得到验证。考查夏、商、周三代先王的制度而没有违背的地方,立于天地之间而不悖逆自然,质证于鬼神而没有疑问,等到百世以后圣人出现也不会产生疑惑。质证于鬼神而没有疑问,这是知道天理;等到百世以后圣人出现也不会产生疑惑,这是知道人意。因此,君子的举止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先导,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语言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准则。在他远处的人常有仰望之情,在他近处的人也没有厌弃之意。

《诗经·周颂·振鹭》说:“在那里没有人憎恶,在这里没有人厌烦。日日夜夜操劳啊,为了保持美好的名望。”君子没有不这样做而能够早早在天下获得名望的。

(0)

相关推荐

  • 《中庸》导读(九)

    第二十九章 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原文]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 ...

  • 富金壁:《中庸》是关于君王道德修养的讲义

    朱熹<中庸章句序>开头便说:"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他把道学的核心称为"道统",并说这就是尧之所以授舜的"允执厥中 ...

  • 中庸原文译文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上天赋予人的这一点真灵,就是人的自性本性.人依循天理良心(本性)的所思所做所为就叫做道.接受圣人的教化,改毛病去脾气,能调整自己的太过或不及,而回到自性中 ...

  • 语音版《中庸》赏析(21)天下至诚

    <中庸>赏析(21)天下至诚 各位网友,<中庸>第二十二章,是对"自诚明,谓之性"的引深和发挥. 作者认为,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的人,就是圣人,因而说:&q ...

  • 语音版《孟子》赏析(28)与人为善

    <孟子>赏析(28)与人为善 --第四单元 论涵养 第十五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四单元的第十五节,节选自<公孙丑上>,孟子举子路.禹.舜三位圣贤为 ...

  • 语音版《中庸》赏析(32)学者入德之路

    <中庸>赏析(32)学者入德之路 各位网友,<中庸>第三十三章,大量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借以阐发作者的观点. 作者引用<诗经·卫风·硕人>说:&quo ...

  • 语音版《中庸》赏析(31)至诚之道

    <中庸>赏析(31)至诚之道 各位网友,<中庸>第三十二章,承接上章所言至圣之德,讲至诚之道.朱熹在<中庸章句>中说:"至诚之道,非至圣不能知:至圣之德, ...

  • 语音版《中庸》赏析(30)至圣之德

    <中庸>赏析(30)至圣之德 各位网友,<中庸>第三十一章,阐述圣人的品格及其深远影响. 首先,作者从五个方面概括了圣人的品格.其一,"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quo ...

  • 语音版《中庸》赏析(29)圣人风范

    <中庸>赏析(29)圣人风范 各位网友,<中庸>第三十章,在对中庸之道方方面面进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转向实际,落实到一个具体的榜样上来,这就是孔子的风范. 作者说:" ...

  • 语音版《中庸》赏析(27)不可自用、自专

    <中庸>赏析(27)不可自用.自专 各位网友,<中庸>第二十八章,承接上章"为下不倍(背)"加以引证发挥. 作者首先引用孔子的话说:"愚而好自用, ...

  • 语音版《中庸》赏析(26)大哉圣人之道

    <中庸>赏析(26)大哉圣人之道 各位网友,<中庸>第二十七章,讲学习圣人之道,进德修业的途径和方法.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对圣人之道的赞美."大哉圣人之道!洋洋 ...

  • 语音版《中庸》赏析(25)至诚无息

    <中庸>赏析(25)至诚无息 各位网友,<中庸>第二十六章,从天地运行变化的角度,阐述诚的功用.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天地之道,可以用一个"诚"字来囊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