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3万儿童性早熟,毁掉孩子的不是炸鸡豆浆,而是家长的不自知

近年来,关于儿童性早熟的新闻屡见报端,不少家长对此谈之色变。性早熟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而且会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的性早熟发病率约为0.43%,全国约53万名患儿。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的报道,将性早熟的原因归结于炸鸡、豆浆、牛奶等等,但其实孩子性早熟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家长的不自知。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关于性早熟的谣言

性早熟分真性和假性两类,真性性早熟则称为中枢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是内外生殖系统都提前成熟,也叫完全性性早熟,这样的孩子性征出现早并具有生育能力,这样的属于疾病,需要去医院及时就诊。

而假性性早熟称为外周性性早熟,即第二性征发育与性腺发育步调不一致,睾丸或卵巢本身并未发育,但部分第二性征却提前出现。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属于假性性早熟。

很多人把假性性早熟归结到炸鸡豆浆,甚至还有非常常见的动物食品导致性早熟,典型说法包括避孕药喂养的鳝鱼和水产、打了激素的速生鸡、催肥的猪等。

关于鳝鱼喂避孕药或者激素的问题,谣传了很多年,后来人民网甚至专门做了一期“求证”专栏进行辟谣,结论是根本不可能喂避孕药或者激素,否则鳝鱼只会死得快。但有一点是真的,鳝鱼小时候是雌性,长大了就变身雄性,但这并不需要任何外源性激素。

而速生鸡其实是白羽鸡,这是良种选育和科学饲喂的结果,“催肥”的猪倒确实有可能存在激素问题,不过不是性激素,而是β受体激动剂,属于拟肾上腺素类药物,也就是常说的瘦肉精,和性早熟也不想干。

还有很经典的牛初乳导致性早熟的说法,虽然牛初乳中的雌激素含量较高(约为常乳的5—10 倍),但是由于它们(雌酮、雌二醇和雌三醇等)主要分布在乳脂肪内,牛初乳保健食品的加工工艺中都包括脱脂工序,通过脱脂后脱脂乳中的脂肪含量通常低于0.5%,脱脂工序能够大幅度降低成品中的游离态雌性激素含量。此外,超滤、加热等加工过程均可能造成乳中雌性激素的损失。

造成性早熟的主要原因

造成假性性早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高脂肪食物的过多摄入,造成能量过剩和营养不均衡,这样儿童超重或肥胖,人体内积累的脂肪过多就会促进雌激素形成,从而导致性早熟。炸鸡、豆浆包括牛初乳这些本来就是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

很多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孩子缺少营养,过多地给孩子补充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还有一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孩子想要吃炸鸡汉堡,就纵容孩子过多摄入高热量食物。

在国新办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报告结果中显示: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

除此之外,许多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小孩没有吸收到营养,给孩子乱吃补品,甚至是成人补品,有的所谓的保健品连“蓝帽子”(获得保健品批文的保健食品,可以在产品外包装上印刷保健品批文标志的蓝帽标签)都没有,这样就会导致小孩激素水平异常。

最后一点就是,家长给孩子买的塑料玩具,很多家长很喜欢在街头小摊小贩购买塑料玩具给自己孩子,而这些很可能是劣质的塑料玩具,塑料制品的生产中所用的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双酚A等内分泌干扰物(EEDs),具有拟雌激素样作用,其中双酚A是全球产量最高的化学物质之一,全球每年生产220多万吨。很多物品中都含有双酚A。比如材料为PC的水杯水壶、不合格的玩具等。

它们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或皮肤等途径被儿童摄入吸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对 EEDs 较成人敏感,较低剂量就可能促进小孩性早熟。

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毁掉”孩子的反而是家长。家长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谷物、蔬菜、肉蛋奶的合理搭配,不要以为高蛋白才是好食品。

除此之外,塑料玩具的购买应该要做好功课,不要贪图便宜,要购买正规合格的塑料。塑料玩具,避免选购PVC材质的,还要避免有刺鼻味道的,以及查看是否有3C(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认证标志。

如何知道孩子是否性早熟

性早熟是有年龄限定的,一般是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比如乳房发育、月经初潮、阴毛胡须发育、突然长个子等,才能被纳入性早熟诊断的年龄界限,一旦超出这个年龄,就不属于性早熟。

孩子长个头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2岁以内;第二个高峰期是青春期,而性早熟一般是八九岁,八到九岁的孩子在短时间内突然长高,比如一个月突然增高了1厘米,那么家长就要引起注意。

在青春期的时候,女孩在乳房开始发育1年内,男孩在变声前,女孩平均每年长8厘米,男孩9~10厘米,而就在同龄孩子个子猛蹿时,性早熟孩子因为提前“透支”而停止了生长,只能眼睁睁看着别的孩子长个子,一个个超过自己而无可奈何。如果家长们发现孩子的身高生长与平均值偏离较大,就应该注意是否出现性早熟或发育延迟问题。除此之外,家长要留心观察孩子性格上的变化,孩子会由于自己身体上的变化而产生不安情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