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轴山一瞥
丰润车轴山,在唐山城区西北。
若驾车出唐山市区,走外环向北驶入唐丰快速路,不过十几分钟,远远就能望见绿树掩映中的一座小山,山顶上三座青色古建筑,在广袤的平原上,显出不一样的气质。
10月20日下午,秋高气爽。暖暖的阳光下,山上古建筑的楼顶泛着红光,在薄雾缭绕之中,宛若仙境。
朋友指着那里说:“快看,那就是车轴山了!”
车轴山地属丰润,在丰润城南约10公里处。
如今,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这座山与唐山市区离得越来越近了。
车轴山的地势,与市区的凤凰山、大城山类似,虽然海拔不高,但是平地起孤峰,平中出奇,秀美可观,即便在古代,也被认定为名胜。
据乾隆二十年修撰的《丰润县志·杂记篇》记载:“县南二十里曰车轴山,奇峰特起,四面皆平田也,对县城为前案卓笔峰,术者谓文明之征也……”“卓笔”意为直立的毛笔,形容山的形状似笔头。此处距繁华市区不远不近,恰为修学的好地方。
丰润的古籍中,称车轴山“若卧毂然”。毂为车轮中心的圆木,中有圆孔,用以插轴,是名“车轴山”。
校园中寿峰寺遗址,在200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学校扩建,增加了许多新建筑;老校园建筑如大门、图书馆、教室,目前作为历史文物,被修缮保护起来。
车轴山旧照 资料图片
资料介绍,车轴山中学始建于1903年,在唐山大地上,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名校。1914年,丰润中学校在车轴山利用寿峰寺殿办新校。
此后,校园里依次建了罗马式两层小楼的图书馆、会议室与牌坊式铁格扇大门。中轴线两侧,修建了300多间房屋,组成教学区和生活区,因此建筑设计,当年学校校长郭李航被民国政府授予“七等嘉禾勋章”。
由白葆端题写的“中学校”校名。
白葆端(1874年11月3日-1955年5月3日),字叔庄,号澹庐,直隶省新城县(今高碑店市)人,清末及民国政治人物,光绪朝同进士出身。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会试,白葆端中式第14名;殿试登三甲第6名,后授以主事分部学习。后赴日本考察法政。历任山西平鲁县、天镇县、代县等县知事,河北丰润县知事,热河平泉县知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史馆工作。
走进挂着“丰润中学校”牌子的红色大门,我们看到旧址中的6棵千年古槐。
穿过山脚房屋的拱形门洞,绕行正在修缮的图书馆、教室,拾阶而上不过几百步,山顶上的三座青砖阁塔,忽地巍然险立在眼前,须仰视才见全貌。
主体建筑无梁阁,高29米,占地121.5平方米。看外观,青砖斗拱立起三层阁楼,未用一根木料。推开铁门向里,穹顶上彩绘龙凤花纹早已斑驳。
无梁阁及内部穹顶上的壁画
地面上,横卧一方古碑。清乾隆年间,丰润知县吴慎游历车轴山,在一首诗中记录道:“于土丛中得断碣,洗而读之,盖万历间人题韵也。”如今,这块明万历三十六年刻制《重修万佛无梁阁碑记》的石碑就在这里:“阁重修于宋重熙六年(公元1037年),其初不知谁氏,旋巧技,无梁木,以起之……”
无梁阁内珍藏的万历年石碑 。
沿无梁阁内的狭窄楼梯至二层大殿外,凭栏远眺,秋日的田野金黄,远处高楼林立,山脚下,是绿树掩映中的学校。
站在无梁阁二层走廊,看西侧八面形青砖砌成的药师灵塔,上面刻满佛像,一派庄严气象。车轴山中学建校时,在无梁阁东侧的老塔基址上修建了一座灰石结构、高20多米的文昌阁,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三座建筑皆有损毁,后来又被精心修缮。
药师塔上的砖雕图案 。 韩立军 摄
车轴山中学已建校100多年,从这里走出了许多栋梁之才。早期的老校友安体诚,1922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吴德,河北省原省长李尔重等十多名党和国家高级领导干部;此外,著名剧作家宋之的、中国历史学家杨向奎等一大批专家学者,都曾在车轴山中学读书。
“丰润中学校”大门外,青白相间的教学楼下,数百名着红色校服的学生穿行其间,人数多却不喧嚣。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校园,是这样古朴而静谧。
站在无梁阁上俯瞰车轴山中学校园 韩立军摄
来源:唐山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