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2又拉胯?用户吐槽屏幕发黄,到底是为啥?
作为科技界最让人关注的产品之一,新款iphone发布以来一致话题不断。此前因为“环保”不配备充电器惹得一大波用户不快(当然该买的还是买了),相比上代的续航缩减也让人忧心忡忡。
随着新款开售和用户的上手体验,更多的问题暴露了出来:新款蓝色配色因饱和度太高险些翻车;虽然已经采用了高通基带,但最让人忧心的信号问题似乎还是没得到完全解决;新的磁吸充电方式还会让磁性较弱的卡片(如房卡)消磁。不过,苹果“贴心”地准备了售价479元的皮革卡包,用户再也不用担心消磁了呢!
此外,许多用户上手第一感觉就是:“屏幕怎么这么黄!”如果说信号只是偶尔抽风,颜色难看还能戴壳,消磁就把卡片分开保管。但屏幕却是用户每天必须“面对”的。iPhone12的屏幕怎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
色温和屏幕
屏幕的观感和色温有关。顾名思义,色温就是用温度来衡量颜色,单位为K,通常用在物理和天文学领域。先上图:
色温谱 (图源:wikimedia.org)
常见的一些光源,比如白炽灯、紫外灯以及晴天正午的太阳光的色温分别是2800K、9000K(及以上)和5600K。标准白色的色温是6500K。
为了确定色温,需要了解绝对黑体的概念。
绝对黑体指的是能够在任何温度下将辐射到其表面上的任何波长的能量全部吸收的物质,是对热辐射线吸收能力最强的一种理想化物质,绝对黑体实体并不存在。
黑体在受热后,从绝对零度(-273℃)开始升温,逐渐由黑变红,转黄,发白,最后发出蓝色光。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黑体发出的光所含的光谱成分,就称为这一温度下的色温。
注意,色温和我们所说的冷暖光是不同的。通常我们将红色、黄色等视为暖光,而白光和蓝光视为冷光。但在色温中,实际上红色的色温最低,然后逐步增加的是橙色、黄色、白色和蓝色,蓝色色温是最高的。
我们整理了近年来部分全面屏iPhone旗舰的平均色温。由于不同批次的产品存在差异,所以下表只做参考之用。
部分iPhone手机屏幕色温 数据来源:soomal.com
(注:所有测试均开启原彩显示,在自然光线和冷光环境下测试,取平均值)
可以看出,历代产品中不存在相同色温的情况,甚至在同一代产品中也是这样,这是因为厂商通常会将零件订单分给多个供货商,屏幕色温的不同往往就是因为供货厂家不同造成的。
理论来说,暖屏和冷屏在性能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只是会给人不用的感官体验。一般地,我们所说的冷屏一般指色温在9300k左右,感官偏白;暖屏色温6500k左右,感官偏黄。
因此,结合上表我们可以发现,苹果在屏幕调校方面一直都是偏爱暖屏,这在此前的6代和7代上都有所体现。
与其他厂商的产品相比,华为P40 Pro在鲜艳模式下色温为7145K,标准模式6575K;小米10 Pro这两组数据分别达到了7321K和6633K。
可以看出,其实此前iPhone和其他手机产品相比的色温差异不是很大,基本维持在同一范围内。但是这次的iPhone12貌似严重翻车,有用户将其与前代iPhone或者友商产品比较,发现暖屏严重。
于是,有人怀疑这是iPhone原彩显示的问题。
原彩:不是我的锅,别甩了!
随着现代人对手机的依赖不断加深,各大厂商在细节方面也下足了功夫。为了使夜间的使用体验更加舒适,保护视力,手机厂商都增加了夜览或者黑暗模式。苹果也相继增加了夜览和原彩显示功能。
这些新功能的加入,其实都是为了减少用户眼睛受到的蓝光危害。
什么是蓝光呢?这一切还要从电磁波讲起。
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凡是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释出电磁波,所以电磁波无处不在。但是,绝大多数的电磁波相当隐蔽,比如,X光、紫外线、微波等,人眼并不可见。电磁波根据波长的不同分为不同类型,如下图:
电磁波谱 (图源:https://vdocuments.mx/-color-management-.html)
不过,在这些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中,总有一些例外。介于400nm-770nm的电磁波可以被人眼观测到(也有少数人能感知380~780nm波长),我们看到的颜色其实是大脑对这些电磁波的解码,根据不同的波长显示不同的颜色。
这些可被看见的电磁波就是可见光,其颜色取决于波长。最长的波长770nm,人眼识别为红色;最短的波长为400nm,人眼看到的是紫色;波长位于两者之间的波构成所有其他颜色的光,如橙、 黄、绿、蓝。
蓝光,也叫高能短波蓝光,是波长处于400nm-480nm之间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下图中HEV部分就是高能短波蓝光。
可见光谱 (图源:eyesafe.com)
短波蓝光具有极高能量,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黄斑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吸收蓝光波段后,会产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大量具有细胞毒性的自由基,破坏细胞正常生长,导致视网膜色素的上皮细胞衰亡,从而导致光敏感细胞缺少养分而引起视力损伤。
而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因此受影响的细胞会层层累积,导致双眼的感光体慢性损伤,到达一定的临界点后就会引发视网膜黄斑病变,继而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蓝光进入眼睛示意图
(图源: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bd3eb13533fa828b2f5988bdfa1f4134970a5a71?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xMTY=,g_7,xp_5,yp_5)
蓝光大量存在于电脑显示器、荧光灯、手机、数码产品、显示屏、LED等光线中。因此,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数码产品就有了防蓝光一说。
苹果的原彩显示也有防蓝光的效果,通过环境光颜色和亮度传感器,设备可以自动调整屏幕显示的色彩,让屏幕看起来更自然,也就是变得更黄。
同样,苹果在iOS9中加入的夜览功能也具有同样的考量,不过却不是使用传感器,而是单纯调整屏幕色彩,使其发出暖(黄)光。这和目前windows10中的夜览是一样的。
但是,有用户在关闭iPhone12的夜览和原彩显示后,新机的屏幕相对于上代或者友商产品还是偏黄,有的甚至偏红。
查询iPhone12系列的供应链可知,目前由三星和LG为苹果提供屏幕。二者的供应情况如下:
iPhone12系列屏幕供应商
12 Mini和12 Pro Max还未发售,出现屏幕问题的主要还是12和12Pro。目前还没有针对这两种型号发黄概率的统计,还不了解哪一型号的暖屏更严重。不过,从反馈来看,这两个型号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不同供应商的屏幕都出现了发黄,因此很难认定是屏幕的锅。
剩下可能的原因就是苹果自己的调校,不过由于目前的屏幕数据较少,还不确定这代产品的色温是多少,苹果也尚未就此做出回应。
冷暖自知,存在就有意义
这并不是苹果第一次在屏幕色温上翻车。被称为划时代产品的iPhone5S也曾出现过暖屏问题,引发用户大量吐槽。当然,不止苹果,其他中国本土厂商此前也曾因为暖屏而被用户批评。
总的来说,我们中国人似乎更喜欢冷屏,对暖屏的容忍度较低。有一种说法认为,9300K这样的高色温对黑眼睛的亚洲人来说是偏白,但对于蓝眼睛的欧美人就偏蓝。反之,6500K对亚洲人偏黄,对欧美人偏白。
这种说法在网络上流传很广,但是并没有实际的实验数据支持。按照这种说法,在亚洲用户认为iPhone12屏幕发黄的情况下,那么欧美用户就应该认为其是正常的,但事实是,欧美用户吐槽暖屏的人也不在少数。
关于亚洲人偏爱高色温,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由于使用习惯造成的。
日本的电子产业十分发达,曾一度占据电视行业。日本在设定色温时,选择了D90标准,也就是将其设定在了9000K。这一色温在光谱上位置靠右,显示为白色。作为手机、电脑普及前人们接触最多的有屏产品,这一设定可能也影响了亚洲人的屏幕喜好。
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在出厂前都会进行屏幕色温校准,而且都采用D65光源(6500K,视为标准白色),这一标准较为常用,由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D65大致相当于西欧或北欧的平均正午光线(包括直射阳光和晴空漫射光)。
6500K的色温偏黄与否是需要参照物来决定的。人眼对光线的适应能力很强,一旦适应了6500K且没有更高色温作为参考,就会认为其显示的是白光。
当然,我们建议用户在追求屏幕观感的同时,也要注意用眼健康。诚然,高色温对色彩鲜艳度的还原更好,但其产生的蓝光也就相对更多,对眼睛的伤害也就更大,长时间使用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虽然业界目前多采用D65光源调色,但是有的厂家还是会根据销售地进行调整,会以7000多K来调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iPhone12这次并没有这么做。但是,考虑到市场和用户对苹果的宽容度,暖屏问题似乎并不会影响到新款iPhone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