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药品供应严重依赖中国,德媒既担心又无奈
欧洲市场的抗生素主要来自亚洲,特别是中国,因为欧洲制造商根本无法与中国制造商竞争。德媒认为这种依赖性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回迁到德国生产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德国许多患者都对2018年的药物丑闻心有余悸:疫苗和重要药品持续短缺。尽管工业界和政治界都做出了承诺,但如药物监管机构BfArM每日更新的清单所揭示,重要药物的紧缺几乎每天都在德国继续,特别关键的是抗生素供应的紧缺,抗生素是抗击严重感染的最强药物武器。如果抗生素稀缺,并不总是可以轻易转换到另一类药物。这一事实甚至动摇了患者对德国卫生医疗体系的信心。而德媒则认为问题的症结就在德国对中国抗生素的依赖上。
两年前中国一个药厂爆炸,造成一种生产哌拉西林重要原料的紧缺。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重症肺炎和复杂的医院感染。几乎没有其他药物可以替代。因此在中国事件发生后,哌拉西林供不应求,德国许多诊所不得不采用应急计划,就是只优先最紧急的病例。
另外就是今年关于含缬沙坦成分的的降血压药物,部分中国产的缬沙坦(valsartan)中,竟然含有N-亚硝基二甲胺(N-nitrosodimethylamine,NDMA,又称二甲基亚硝胺),这是一种对动物极危险的致癌物。据医保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约有900万包含缬沙坦的药物被开在处方上。由于约40%的批次被召回,大约有90万名患者可能会受到上述处方的影响。
德国现在有声音要求将这种重要药物的生产转移到德国和欧洲。但有多现实呢?最新由管理咨询公司Roland Berger进行的一个新研究说明基本没有可能。
欧洲对于抗生素的需求量是相当大的,如下图,需求最高的几个国家肺病是法国,意大利,英国和德国。
但是现在这些抗生素都不是德国生产的了。研究人员以德国第二个最常用的抗生素头孢为例(和德国第一个最常用的抗生素青霉素一起覆盖德国约60%的抗生素),直到不到两年前,德国还生产头孢,但在2017年,最后一家工厂在Hoechst关闭了,原因就是当时的生产商Corden不再可能与中国竞争对手进行价格竞争。在德国,每年需要约100吨这种活性物质。如果要在德国解决整个生产过程以终止对中国药品的依赖,在扣除了生产,分配和折旧的预期成本之后,根据计算,德国将要承受大约5500万的损失。
无法击败中国
欧洲市场的需要更大,估计约为500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的损失将达到7800万欧元。
所以说,“在德国或欧洲市场生产抗生素是非常不经济的,这是由于与中国竞争对手相比,欧洲这里的制造成本和资本支出较高。”
这不仅仅是人员,物流成本,质量控制的成本也显著增加。对于德国和欧洲的本地市场而言,可实现的规模经济也远远低于中国的全球大规模生产。
减少依赖性代价昂贵
要解决这种困境,研究人员只看到了一种解决方案:国家必须介入。“纯粹以市场为基础,这个问题无法解决。为了使当地生产的头孢更具吸引力,国家必须承担5500万欧元的额外成本。“
如果德国每年服用的抗生素为1.2亿剂量,那么每日剂量增加的成本就高达46欧分。然而,这仅指抗生素一种。根据德国想把抗生素和其他重要活性物质都转到德国生产的话,医疗保健系统的额外成本将进一步增加。专家们还计算出这对德国卫生系统意味着什么。目前,法定健康保险公司每年花费约220亿欧元用于药品的购置。如果加上计算出的额外支出5500万欧元的话,相当于增加了所有药品支出的0.25%。
另一方面,国家也可以直接补贴生产成本。然而,这在政治上难以执行。研究人员认为:“有一件事是清楚的:如果德国想减少对国外药物生产的依赖,国家将不得不花钱。研究人员认为最简洁的方法是国家向那些拥有抗生素生产能力的制造商支付了一种保险费。当然,在这种情况下,联邦财政部或卫生部等部门将不得不承担责任。目前来说,也不太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