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水稻秸秆还田,提高氮磷钾肥的利用率,...

推进水稻秸秆还田,提高氮磷钾肥的利用率,提高水稻土壤的保肥、供肥性能,维持土壤中氮肥、磷肥、钾肥数量的平衡。
1、稻田土壤中各种化肥当年的利用率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氮肥是40%左右,磷肥是15%左右,钾肥是50%左右。按照这个肥料利用率计算,对比水稻需肥数量,计算的施肥数量还要加倍。但事实不是这样,为什么呢?就是如果进行水稻秸秆还田的话,土壤中的微生物每年还要分解一些有机养分,降解一些矿质养分。如果不进行水稻秸秆还田,稻田土壤中没有了有机质,土壤微生物不能生存,对不起,土壤中的矿物质养分也无从降解,矿物质养分只能逐年积累与土壤中,土壤板结到 空气减少了、水分减少了,化肥利用率更低了,那氮磷钾施用量要翻倍增加。
2、稻田土壤中各种肥料移动性是不一样的。磷钾肥移动性小,一边被土壤固定,一边被生物释放,只要掌握好施肥比例就基本能够维持平衡,很少流失。氮肥不一样,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大。
3、氮肥在水稻田土壤中有三种形态。根据作物对土壤中氮素吸收利用的难易,可以把土壤中的氮素分为以下三大类:
(1)无机含氮化合物。这类含氮化合物主要为铵盐和硝酸盐,有时也有极少量的亚硝酸盐。此类化合物在土壤中含量极少,一般只占全氮量的 1-5%,常以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形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或被土壤胶体所吸附。无机态氮素在土壤中含量虽然极少,但却是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养分,因此对作物营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2)含氨的有机化合物。在含氮化合物中,这类化合物含量最多,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腐殖质、酰胺等化合物。按其分解矿质化速度又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比较稳定而不易分解的含氮化合物,如腐殖质、复杂的蛋白质(如核蛋白)以及一些复杂的缩合物等。这类物质不易矿质化,不易为植物利用。另一种是易被弱酸或弱碱溶液水解的含氮化合物,例如简单的蛋白质类,这类物质较易矿质化,所以在一定时间内,对植物来说是比较有效的。再一种就是.氨基酸和酰胺类。多溶于水,很易矿质化,是无机含氮化合物的主要来源。
(3)土壤空气中分子态氮。这类氮素在土壤空气中含量虽然不少,但只能为固氮微生物利用,水稻不能直接利用。种植豆科绿肥作物,就是通过生物固定土壤空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氮素水平,以供给作物利用。
从上述分类我们看出,水稻田土壤中的氮素营养主要是有机态氮,无机态氮含量极少,土壤空气中的氮水稻是不能利用的。如果不进行秸秆还田,土壤有机态氮极少,没有土壤微生物的吸收转化,当年施用的无机态氮素化肥流失非常严重,一部分下渗到地下水,一部分经地表流失到江河湖海当中。另外,在嫌弃气条件下的水稻田里进行的反硝化作用,氮素变成游离态释放到空气中。如果你的氮肥利用率是40%,另外的60%在土壤有机质极少的情况下,就都上天入地了。天上飞、地下跑、水里游的都有。水稻秸秆还田,不但土壤中的氮素被吸收,还要补充一部分氮素到土壤中,供微生物利用,这就是差距。推进水稻秸秆还田,提高土壤的保肥供肥性能,即可提高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尤其是氮肥利用率,维持土壤中氮肥、磷肥、钾肥数量的平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