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桌上最尴尬的个人行为和暗语,你掌握了吗?
你有细心留意过茶桌上暗暗难堪的一瞬间吗?有木有学会无声胜有声的茶桌“暗号”?
今日郑莲英就来给大伙汇总一下,茶桌上这些饮茶大神也经历过的、让人印象深刻的尴尬时刻及要掌握的茶礼暗号和密码。
转发送给身旁的朋友学习学习,说不定他们也都正在经历呢。
01、茶当酒来喝,礼仪知识搞混
茶桌和宴席上的礼仪知识,实际上有非常大差别。
饮酒注重豪放,“干一杯”、“我干了,你随意”这种词经常挂在嘴上。
饮酒还喜爱干杯庆贺说些祝愿,高脚杯一碰必须把酒杯里的酒喝掉,以显示对对方的尊敬和重视。
但茶注重品位,三口成“品”,一小口、一小口地渐渐地喝,才可以感受到茶的妙。
茶桌上饮茶,一般也不干杯。饮茶气氛向来注重一个“静”字,连倒茶时的谢谢,都静静的用叩手礼来表述,若茶桌上总敲茶杯,人免不了心静不下来,违背初心。
02、品茗杯、闻香杯分不清
品茗杯、闻香杯这两个茶杯,第一次用免不了失误。
在较为注重的茶境上饮茶,通常有两个小杯子一道摆放在你眼前,即闻香杯和品茗杯,一高一矮,高的里边一般倒有茶汤,矮的里边则是空的。
此刻若立即拿出高杯喝,喝法与别的客人迥然不同,在所难免看起来一些难堪。
适当的做法是,将高杯(闻香杯)中的茶汤倒入矮杯里,用闻香杯闻香后再品茗。
03、用茶席上的水盂洗手消毒
茶席上的水盂是用来温杯、冲洗的,并不是用来消毒的。
在一些茶席上,边上通常会放一个水盂,用以盛装温杯、冲洗等的污水, 但并不是用于喝的。
自然,绝大多数人也不会去喝,但用这一水盂洗手消毒的事,有的人真做得出。
假如客人一就座就见到水盂里有水,并且水盂还是美美的模样,免不了会错意。
由于像宴席上小龙虾、新鲜水果的情况下,也会摆上一个水盂,是洗手消毒用的,里边还飘有干柠檬片或者花朵,乍一看茶镜上飘有几块荼叶的水盂和它还真有点儿相近。
因此 ,想降低那样的尴尬瞬间,最好是一开始就将水盂清除整洁,那样也较为符合礼仪知识。
04、茶满欺人
想来许多茶友们小时候都听过老人们教育,说“酒要满,茶要浅”。
由于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容易被烫,而茶是热的,倒的过满,不仅端起时发烫乃至弄翻杯盏,纵使端起也不太好入口,都是会给客人导致尴尬,对客人的不尊,相似让客人牛饮,有骂脏话之意,也是有挑事、赶人走的行为。
民俗也是有“茶要七分满”或“倒茶只倒七分满,留得三分是人情世故”的叫法。
碰到这类状况,一些人耐着脾气等茶稍凉后,再“心惊胆战”地端起来喝,害怕汤色渗漏到杯子外,看起来吃力不讨好。
另一些人,看杯子有杯套托着,或者杯子就在茶台上,倒几滴水也可以,会稍微歪斜杯子,倒入“不必要”的汤色,悄无声息地解决难堪。
茶倒过满的无意之举,是能够被原谅的,但最好是还是真诚提示一下,掌握好倒茶的分寸感,以防以后的每一杯还是那么满,那么就更尴尬了。
05、叩礼茶与致谢
在茶桌上,茶艺师或主人家给我们倒茶时,有些人站起,有些人要说“感谢”,有些人把酒言欢接茶,有些人则不知道该怎么办……
实际上了解一个小小礼数就可以了,那便是以广东兴起的以指叩桌的“扣礼茶”。
“叩礼茶”的方式有三种:
① 老人倒茶:
右手手心朝下握紧拳头,用指节在桌子轻敲三下,表示感激与尊重。
② 平辈、朋友倒茶:
右手握紧拳头手心朝下,外伸食指和中指,曲指闭拢轻叩桌面上三下,表谢谢。
③ 小辈倒茶:
右手食指在茶桌子叩一下,以手代首,等同于点头的含意。
茶桌子,叩礼茶的使用更为广泛,好处多多的。
既能够表明留意到茶水正倾入茶杯,“但倒无妨”;
又带有致谢之意,等同于说“这厢有礼了”;
此外,主客尽能够谈笑自若,交谈不容易因倒茶的客套话而切断。
06、'吸溜'发出声音可表称赞
饮茶和饮酒还是有差别的,“一口闷”或是“亮杯底”这类酒界豪放派千万要留意。
可是,饮茶能够发出声响。
相比“吸溜”发出声响的饮茶方法,能够让气体与汤色更强的结合,也无外乎对茶的一种称赞。
07、'响杯擦盘'有叫嚣之嫌
提杯饮茶时,不可以随意把杯底在茶台上嚓,茶喝了放杯时还要轻,尽可能不许品杯发出声音,不然有“强宾压主”或“有心叫嚣”之嫌。
08、饮茶皱眉头没礼貌
饮茶时皱眉头,这便是对主人家的警示动作。
主人家发觉客人皱眉头,便会觉得别人看不上自身茶不太好,不合口味。
09、'留茶不饮'表明回绝
和饮酒一样,主人家给客人倒的茶最好是还要喝了,不可以浪费。
假如感觉茶不合口味,或是确实喝不动了,能够留半杯茶汤在杯中,主人家就了解含意了,能够不再为你续杯了。
10、'新客人换茶'表热烈欢迎
主客饮茶时,正中间有新客人来临,主人家要表明热烈欢迎,马上换茶,不然被觉得“慢客”,“待之不恭”。
换荼叶以后的二泡茶要新顾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脱叫“却之不恭”。
11、'久不更换茶'是暗下逐客令
主人家民风淳朴,每以浓茶水待人接物。但有时候因喝茶时间过长很有可能会误工作中,或是与客人话不投机半句多等,主人家很有可能会有意不更换荼叶。
这时候,客人就需要发觉主人家是“暗下逐客令”了,何不全身而退告别。
|本文由【郑莲英茶文化】原创
|首发于公众号:郑莲英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