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红楼 | 黛玉到底有没有管家能力?

第六十二回,宝玉过生日,群芳贺寿,喝酒行令,很是快意。因彩儿的娘搬开是非,被林之孝家的带到探春面前处置。代理管家的探春一边下棋,一边轻描淡写地处理了。

接下来便引出了意味深刻的一个细节。

黛玉和宝玉二人站在花下,遥遥知意。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很多黛粉拿这件事来佐证黛玉有管家能力,只能说明这些人对管家有误解,对黛玉也有误解。对管家有误解很正常,毕竟绝大多数没有接触过这么复杂的管家实践,对黛玉有误解就不应该了,就想问问黛粉们,如果没有这件事,黛玉在你们心中就是一个智力低下的人吗?

其实,只要稍微正常一点的人,对家里的事有一点点关注,就能简单地看出贾府已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要看明白非常容易,无非就是一进一出。贾府的进项有多少?贾赦拿世袭的福利,他本人都已经穷到要靠卖迎春来支撑了,又有多少用于补贴家用?贾琏的官是捐来的,只是个名声而已,没什么薪水可领,唯一正常领薪水的贾政就是个五品官,而且还是个不懂得捞外快的清官,能有多少薪水?再看贾府的开支,随着奢侈的深入,比上几辈收入丰盛时开支更大。所以,整个贾府,基本上处于坐吃山空的状态,看明白这个事实,需要很强在能力吗?完全不需要,以黛玉的聪慧,当然是一看就透了。

也许有人说:迎春惜春也不少智,为什么就没看出来?其实不是没看出来,而是作者没写而已。只写黛玉,是有深意的。

这事发生在第六十二回,自从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后,黛玉就将精力从宝玉身上移开了,和湘云一样亲近宝钗,并在宝钗的影响下逐步成长。这时的她,才回归了正常人,所以才会关注宝玉以外的事,自然就关注到了贾府入不敷出的现状。

这件事,又从侧面映衬了两个人,一个是宝玉,一个是贾母。

黛玉在成长,宝玉依然活在少年梦里不愿意醒来,以他的聪明才智,他能看不出来吗?他只是不愿意看而已,不愿意去面对,及时行乐,才是他的梦想,反正天塌下来都有祖母撑着。在他固执的梦里,只要自己不长大,贾母就永远不会死,他的贵公子生活就能一直延续下去,所以他才会说“凭它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的”。

宝玉的这个回答,让黛玉很失望,也让她发现他们之间已经有了差距,所以黛玉没有接宝玉的话,而是转身去找宝钗了。

此时的黛玉,与宝钗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已经不屑于与宝玉一起做梦。

那么贾母又是什么心态呢?

贾母在清虚观打醮时,就已经意识到了贾府的衰败已成必然。

贾珍一时来回:“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 “《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贾母笑道:“这倒是第二本上?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又问第三本,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贾母听了便不言语。”

贾母为何不言语?信奉神佛的她,知道这是天意,已经无力挽回。作为支撑猢狲的大树,贾母并没有陷入焦虑,也没有开始行动去做些努力,而是准备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享受该享受的富贵,不去想子孙后代的事。

第七十五回:

贾母歪在榻上,王夫人正说甄家因何获罪,如今抄没了家产,来京治罪等话。贾母听了,心中甚不自在。恰好见他姊妹来了,因问:“从那里来的?可知凤姐儿妯娌两个病着,今日怎么样?”尤氏等忙回道:“今日都好些。”贾母点头叹道:“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赏月是正经。”

和贾府历来交好的甄府被抄,贾母应有兔死狐悲之感才对,想办法应对以避祸,但她依然不愿意放弃中秋赏月这样的享乐机会。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像黛玉这样有所觉醒的人对贾府的未来无能为力,贾母和宝玉这一对有能力改变的人却耽于享乐,这就注定了女孩们进入薄命司的命运。

红楼洋洋百万言,无一处闲事,每一个细节描写,都要结合通篇来看,不能断章取义。所以,这一段,并不能拿来佐证黛玉有管家的能力。

那么,黛玉到底有没有管家的能力?

原著中没有写,但我们依然能分析出来,这个依据来自探春。

探春可谓是临危受命,因为凤姐病倒,李纨又缺乏魄力,才让早已有心施展才干的探春有了用武之地。

在此之前,探春已经有了很多理论上的积累,只差实践了。理论充足就能管家了吗?不能,只会纸上谈兵而已,这才有了《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

雄心勃勃的探春准备大干一场,,但缺乏实践,理论脱离实际,极容易出问题。宝钗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以提点和补充,改革之事就成了,且皆大欢喜,达到了“全大体”的目的。

在这里,有一段脂批:探春看得透,拿得定,办得出,是有才干者,故赠以“敏”字。宝钗认的真,用的当,责的专,待得厚,是善知人者,故赚以“识

”字。敏与识合,何事不济?

相比探春,黛玉是否有管家的理论?这是值得怀疑的,毕竟她一直以来都把精力用在了两个方面:一是作诗,二是和宝吵架。她已经没有余力去钻研管家了。

而且,她从未有过实践的机会,管家这么复杂的工作,可不是凭诗才就能搞定的。

所以,说黛玉具备管家能力,至少在原著中找不到依据。

读经典

寻书中清幽之境,遇古今善读之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