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中医高手的治病绝招【一点资讯】

1 萧龙友:伤食腹胀用糊米

萧氏家中经常备有炒黄黑的糊米,小儿伤食饮用。成人腹胀,常用砂仁一粒,以针穿其孔中,在火上烧焦,取下,纸包捻碎,去纸嚼服,甚效。又疰夏不思食,用荷叶粥宽中解暑,妙用非常。

2 祝谌予:当归六黄汤治甲亢

处方: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各等份,黄芪加倍,共为细末,每服15克,水两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

此方为祝老在临床治疗甲亢之首选方剂。口渴、自汗、肌肉痉挛时加生牡蛎、木瓜、五味子;手颤甚加用白头翁;甲状腺肿大加橘核、荔枝核、夏枯草。

3 岳美中:四神煎治关节炎

关节炎,亦称鹤膝风,膝关节红肿疼痛,步履艰难,投以《验方新编》四神煎恒效。药用生黄芪240克,川牛膝、远志肉各90克,石斛120克。先煎四味,用水1000毫升,煎至2碗,再加入金银花30克,煎至150毫升,顿服。历年来,岳氏和几位同道用该方治此病,多获良效,很值得推广。

4 朱小南:芫荽(香菜)熏气治恶阻

有些严重的妊娠恶阻患者,往往药入即吐,甚至见药闻味即吐,长期厌食,以致影响营养吸收,形体消瘦。

对此类患者,朱先生采用祖传熏气法:取鲜芫荽(俗名香菜)1把,加苏叶、藿香各3克,陈皮、砂仁各6克,煮沸后倒在壶内,壶嘴对准患者鼻孔,令其吸气。

因芫荽性辛温,含挥发油,有强烈的异香气,功能宽胸和胃,定逆顺气,悦脾醒胃。病人闻此芳香之气便会顿感舒适,数分钟后即可进易消化的食物,一天熏气数次,熏后可少食多餐。

此法对于严重妊娠恶阻,甚至尿酮阳性,药、食难进者,亦可应用。

5 颜德馨:生半夏、水蛭粉治哮喘

生半夏化痰之力甚著,颜氏治哮喘习用之,一般用9克,加生姜2片,无副作用。

水蛭粉能改善缺氧现象,每服1.5克,一日2次,其效亦著。

6 关幼波:牛皮胶升血小板

牛皮胶系民间验方,其制法如下:取新鲜牛皮(不拘量)去毛洗净,用绞肉机搅碎后,用清水煎熬成稀胶状,以无皮渣为度。功能养阴补血,效如阿胶,通过实践,对于提升血小板有一定效果。

服法:成人每日服100-200毫升,小儿每日服50-100毫升,服时可加入少许香油、食盐或白糖以调其味,可以单服,亦可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配合汤药同服。

若有的小儿单服出现烦躁者,可另用白茅根、小蓟各30克煎水为引同服。

7 刘绍武:调心汤治疗冠心病

刘先生用调心汤治各种心脏病,尤对冠心病更宜。调心汤:柴胡15克,川椒10克,紫苏子、党参各30克,大枣10枚,甘草10克,黄芩15克,百合30克,乌药10克,瓜蒌、丹参各30克,郁金15克,牡蛎30克。

此方是刘氏从医60余年悟出的,以小柴胡汤作为协其之总方,宣其表里,疏调三焦,充其津液使五脏戴泽,调其阴阳使气血衡常,该方坚持久服,其效颇彰。

8 孙重三:推天柱骨治各种呕吐

天柱骨穴,是指项后中间入发际一寸处直至第7项椎。以示指或拇指自上向下推800次以上,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均有很好的止吐作用。

曾治疗一例2岁的患儿,病儿反复呕吐,滴水不进,中西药无法投入,靠输液维持生命,加西药滴注无效。

孙氏云:“本症是胃气上逆,需降逆止呕,推天柱骨一穴可止。”

当即推此穴千余次,稍息10分钟,以水滴患儿口内,已不恶心,但饮之仍吐。再推千余次,休息10分钟,可饮水1小杯。二诊能进少量流汁,共推4次而愈。

9 蒲辅周:童便治诸血证

童便对阴虚痨怯,吐、衄、咳、唾诸血病,皆有效,且不妨碍其虚。

蒲氏云:“凡骨蒸劳热,内热入血诸证用之皆效。

惜乎世人以秽浊视之,殊不知乃浊中之清,真良药也。产后服之,诸恙皆息,百病不生。又治跌打损伤,单服此一味即愈。”

其回忆1934年悬壶成都时,友人之妇年30余岁,患内热病两载,服药数百剂未获一效,诸医束手。

求治于蒲氏,教以服童便,次日早、午、晚每服一碗,服20余日见效,60余日痊愈,童便滋阴降火之功,于斯可见。

10 章次公:凤凰衣、木蝴蝶治胃溃疡

章氏治疗溃疡病有独创方,药用凤凰衣、木蝴蝶各30克,马勃、象贝母各20克,血余炭、琥珀粉各15克,共研细末,每服2克,每日3次,食前服。

这张验方之制,既不效仿古人,又不同于流俗。凤凰衣可用于治疗淋巴结核、溃疡不敛,它是先生治疗溃疡病常用之药。木蝴蝶善治肝胃气痛、疮口不敛,还有补虚、宽中、促进食欲之功,与凤凰衣同用,起协同作用。

马勃既能止血,又能疗疮。象贝母具有清热泄降、医疮散结之功,对于溃疡病之胃痛吞酸,尤为适当。

琥珀不仅镇惊安神,而且有化瘀止血、疗疮治痈作用。血余炭主要有消瘀止血作用,与琥珀同用,治溃疡病出血极佳。

11 夏度衡:四味芍药汤治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夏氏提出应重视“动用静药”的规律,认为治疗此病以生牡蛎、石决明为上品,惟此二药平肝潜阳之力专。

选用白芍、甘草,取其酸甘化阴之用,缓急止痛之功。

久病入络,当择味苦性微寒的丹参以佐之。

夏氏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经验之方——四味芍药汤(白芍、生牡蛎各30克,丹参、甘草15克)。

方中重用白芍、生牡蛎以柔肝潜阳息风;白芍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丹参养血通络,合具柔肝潜阳、和络息风之功。

在通常的情况下,夏氏治疗三叉神经痛均首选此方,其疗效远在一般方药之上。

12 黄一峰:鼻渊散外用治鼻窦炎

一峰先生,苏门之老医,曾传一方治鼻窦炎甚效:土藿香15克,苍耳子15克,青木香15克,鱼脑石15克,辛夷15克,鹅不食草9克,共研细末,用棉花包,塞鼻外用。

13 刘奉五:瓜石汤治疗闭经

刘老创立“瓜石汤”治疗阴虚胃热型继发性闭经,通经率达67.3%,用于临床,屡获良效。

瓜石汤的适应证为:闭经、月经愆期、错后,恶心,善饥,咽痛口干,口舌生疮,头晕头痛,低热面赤,鼻衄倒经,急躁易怒,心胸烦闷,乳房胀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腰部酸痛,性欲减退。

方药组成:瓜蒌15克,石斛12克,玄参、麦冬、车前子各9克,生地黄、瞿麦、益母草、牛膝各12克,马尾连6克。

方中瓜蒌甘寒润燥,宽胸利气;石斛甘淡微寒,益胃生津;马尾连清胃热,护津液,益母草活血化瘀,瞿麦、车前子、牛膝清热通经,引血下行。

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润燥、宽胸和胃、活血通经之效。若胃热者,可加黄芩、枇杷叶、大黄、生石膏;肝热者,加胆草、栀子、竹茹或芦荟、木通、桑叶、菊花;血热者,加旱莲草、藕节、白茅根;气滞者,加柴胡、川楝子、枳壳、木香;血瘀者,加泽兰、红花、川芎、赤芍、桃仁;阴虚者,加沙参、枸杞子、白芍。

14 叶橘泉:单味鲜蒲公英治黑疸

叶老生前治黑疸有一案,颇有效验:某中年妇女,病由黄疸后变成黑疸,面目青黑色,胸满腹胀,大便顽固秘结,邻人悄悄说:“黄病变成臌胀,怕是不治之症了吧!”患者呻吟病床已年余,家中典卖一空,寡妇孤儿,情殊堪怜,叶老予以免费诊治,并送了几剂药,稍稍好转。

后教给他十多岁的儿子,自挖蒲公英,每天大量(90-120克或更多)煮汤喝,喝了一个多月,不花分文,竟把这迁延了一年零七个月的慢性肝胆病治愈了。

这对叶老触动很大。蒲公英过去也常用,而这次鲜草大量单独用,未料竟有如此威力。

15 矢数道明:防风通圣散治高血压

日本汉方医学家矢数道明,善用防风通圣散治血压高。

处方:当归、芍药、川芎、山栀、连翘、薄荷叶、生姜、荆芥、防风、麻黄各1.2克,大黄、芒硝各1.5克,白术、桔梗、黄芩、甘草各2克,石膏3克,滑石5克。

此方用于高血压症之肥胖体质或体格壮实者。

对邪结腹中而腹部膨满,呈现俗称之“大鼓腹”“重役腹”之腹征,兼便秘者有效。

16 吴佩衡:使君子壳治使君子仁中毒

吴氏用使君子壳治使君子仁中毒,颇具妙思。

病例:张某,四川人,住昆明市,有子10岁,常患蛔虫腹痛,面黄肌瘦,纳呆食少,夜卧常咬齿流涎。

其在药店购得使君子60克与子服食,意欲驱杀蛔虫。

然不知该服何许剂量,随其子剥去外壳而食之。因使君子仁味香甜,小儿于一日内服食达30克之多,遂发呃逆不止,心烦欲呕而不思饮食,无法止住,来院求治。

早年从师习业,曾闻师言,服使君子仁致呃逆作呕者,其壳可解。

当即介绍此法以试之。

病孩返家后,照法用使君子外壳30克,煎汤与其子服,一日内连服数次,次日呃逆得除。

清代名医马培之,孟河医派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江南第一圣手”。马培之熟读经典,深谙经旨,“以外科见长,以内科成名”,临证用药独具特色,常常“师古不泥古”,“用药平正轻灵”,成为孟河医派代表人物之一。今天,分享其临床治疗不寐的医案及经验。

1、胃气不和证

某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行阳则寤,行阴则寐。

泄泻后寤不能寐,呕吐痰涎,阴伤胃不和也。

拟《灵枢》半夏秫米汤。

本医案是由于泄泻后导致胃气不和,选用《灵枢》半夏秫米汤即《灵枢》卷十之半夏汤,为《内经》仅有十三方之一,专为不寐而设。为治疗不寐之良方,具有补泻兼施、交通阴阳、调和营卫之功效。

半夏秫米汤由半夏、北秫米二药组成,药味简单而意旨深厚。

半夏性温味甘能通阳,降逆而通泄卫气,李时珍《本草纲目》言半夏能除“目不得眠”;

北秫米性味甘凉能养营,益阴而通利大肠,李时珍说:“秫,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半夏汤(即半夏秫米汤)中用之,取其益阴气而利大肠也,大肠利则阳不盛矣。”(《本草纲目》卷二十三谷部);

“流水千里以外,一扬之万遍”者,即后人所谓甘澜水,其源远流长,能荡涤邪秽,疏通下达,取此煎药可以调和阴阳。

半夏、秫米合用,而助以甘澜水,使本方有通有补、有升有降,共成补虚泄实、交通阴阳、调和营卫之功。

现代许多医者将半夏秫米汤用于饮食不节,宿食停滞,痰湿内阻,“胃不和则卧不安”的不寐,如此大大地局限了半夏秫米汤在临床上的使用范围,也有违于《内经》设方的主旨本义。

半夏秫米汤无论是立方主旨、方药组成等方面,都对后世临床失眠病证治疗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许多治疗失眠的传世之方也是以此为祖方,故认为半夏秫米汤堪称“治疗失眠第一方”,马培之深谙经旨,在治疗不寐医案中多次灵活应用,经常以黄粟米代替北秫米。

2、心脾亏虚证

某忧思抑郁,最损心脾,心主藏神,脾司意志,二经具病,五内乖违。

以心为君主之官,脾乃后天之本,精因神怯以内陷,神因精却而无依,以致神扰意乱,竟夕无寐,无故多思,怔忡惊悸。

西洋参、归身、赤茯苓、酸枣仁、远志、炙甘草、黄芪、冬白术、广陈皮。

该病案以心脾亏虚为主证,本证多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便溏;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不寐;

故辨证属心脾两虚,却是以脾虚为核心,气血亏虚为基础,治疗以归脾汤为基础方加减,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

脾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故方中以参、芪、术、草大队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

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多用茯神)、酸枣仁养心安神;

远志交通心神而安志宁心;

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本方的配伍特点:

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

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

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

治疗以归脾汤为基础方,原方去木香、龙眼肉,党参改用西洋参以益气生津,为防止木香辛散太过,用陈皮代之,使理气不伤阴。

3、气阴亏虚证

某心肾素亏,七情不节。骤加惊恐,二气渐消。

惊则神伤,恐则精怯,神因精怯以无依,精为神伤而不化,是以神摇于上,精陷于下,阴阳不交,终宵不寐。

生地四钱、大洋参二钱、冬术二钱、炙甘草五分、当归身二钱、枣仁二钱、远志一钱、黄粟米四钱、半夏二钱。

七情内伤,血气耗损,大恐大惧,损伤心脾肾气,加之平素心肾亏虚,导致气阴亏虚,心神失养,而出现不寐。

治疗上应以健脾养心、益气补阴养血为主。

马培之运用七福饮治疗。

七福饮源自《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有人参、熟地、当归、白术(炒)、炙甘草、枣仁、远志组成,方中人参、炒白术、炙甘草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熟地黄、当归补血养阴,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养心、益气补阴血之功,从而使气血充,肾水旺,心神安则病愈。

七福饮、归脾汤均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两方中均含有人参、白术、当归、酸枣仁、远志、炙甘草等药物,均可治疗气血虚亏、心神不安之不寐,然而七福饮中用熟地黄,重在补阴血,重点在心脾肾,而归脾汤中用黄芪,重在补气生血,重点在心脾。

该病案马培之以七福饮合半夏秫米汤治疗,用生地黄、洋参代替熟地黄、人参,增强益气养阴之功效,并合用半夏、秫米,不仅能交通阴阳安神,而且可以燥湿和胃,防止滋腻太过而阻碍运化。

4、精血亏虚证

某精血素虚,龙雷震荡,心神不安,竟夜不寐。

大生地六钱、当归三钱、川连八分、飞丹砂八分、甘草五分夜服《灵枢》半夏秫米汤。

本医案由于素体精血亏虚,相火妄动,扰乱心神而不寐,用朱砂安神丸合半夏秫米汤治疗,以滋阴清热,镇心安神。

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滋肾水补阴血,水盛则能制相火为君,以黄连之苦寒清心除烦为臣,以甘草、当归补其血不足,少量朱砂纳浮游之火,而安神明也。

朱砂为矿物质,含硫化汞,不宜多服或久服,以防造成汞中毒。

本医案中不是简单的合用半夏秫米汤,妙在夜服,以增强交通阴阳安神之功。

5、正虚痰扰证

某思虑耗伤精血,痰火扰乱神魂,夜卧不安,倏寐倏醒,怔忡惊惕,莫能自主。

法当专培精血,不可寻火寻痰,未识高明以为是否?

西洋参二钱、黄芪一钱半、茯苓一钱半、归身一钱半、茯神一钱半、枣仁二钱、远志一钱、陈皮一钱、炙甘草五分、湘莲肉二钱。

复诊:服秘传酸枣仁汤,竟能酣睡,连宵达旦。

前议专补精血,不寻痰火,已合机宜。

第病两月之久,势深药浅,以致怔忡惊悸等症未能悉退,宜加温补三阴之品。

大洋参二钱、黄芪一钱半、冬术一钱半、炙甘草五分、归身一钱半、茯苓一钱半、酸枣仁二钱、远志一钱、茯神一钱半、淮山药二钱、熟地四钱、枸杞二钱、山萸肉二钱”

某大产后气血交亏,心脾并损,素多痰火,乘虚内扰,心神不安,不寐。

大生地四钱、东洋参三钱、茯苓三钱、新会皮一钱、炙甘草五分、半夏三钱、酸枣仁三钱、细枳实一钱、远志一钱、竹茹一钱半、丹砂三分、黄粟米一两

病案1由于思虑太过,暗耗精血,内生痰火,扰乱神魂,引起夜卧不安,该病案以精血耗伤为本,内生痰火为标,治疗上以培补精血,佐以清热化痰,治以秘传酸枣仁汤加减,

秘传酸枣仁汤来源《永类钤方》卷十,由酸枣仁、远志肉、黄芪、莲肉、人参、当归、白茯苓、茯神、陈皮、粉甘草、炙甘草组成,

方中黄芪、人参、当归、炙甘草益气养血,枣仁、茯神、莲子养心安神,远志、粉甘草化痰宁心,茯苓、陈皮理气化湿,协助黄芪、人参补气健脾,以绝生痰之源,故全方具有补血养心,化痰安神功效,

马培之用西洋参替代人参,以益气养阴,防止人参温燥虚不受补,复诊增加温补三阴之品,以“专培精血”,待精血复则诸证自退,而“不可寻火寻痰”治其标。

病案2由于处在产后,气血交亏,心脾并损,虽素多痰火,乘虚内扰导致心神不安,不宜过于攻治,应该虚实兼顾,选方用药颇为棘手,马培之采用十味温胆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减治疗,使益气养血而不助邪,清热化痰而不伤正。

十味温胆汤首载于《世医得效方》,即温胆汤减去清热化痰的竹茹,加入益气养血补心安神的人参、熟地、五味子、枣仁、远志而成,具有益气养血、化痰宁心之功效,化痰而不过燥,清热而不过寒,是以平和中正之剂调理人身阴阳、气血、脏腑之功能。

由于患者素多痰火,马培之依然加用竹茹,即用温胆汤以清热化痰,东洋参、生地黄、酸枣仁、远志以益气养血补心安神,合黄粟米与半夏以和胃化痰安神,佐用少量朱砂以重镇安神,以增强安神作用,不用五味子以防收敛痰火之弊,

其处方用药体现了马培之“不忘于产后,又不拘于产后”,使气血生、痰火清而心神自安。

东洋参又称牛蒡,系牛蒡之根,具有滋补之功,性味偏凉,功似人参而弱,《本草纲目》中详载其“通十二经脉,除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

马培之称“牛蒡子:…根、茎、叶苦寒无毒,混名'气杀医生草’”,故用东洋参替代人参,以防人参温燥助火。

6、心阴亏虚证

某心火妄动,心血耗伤,口渴咽干,虚烦不寐,由思虑焦劳所致。

熟地四钱、洋参三钱、茯苓三钱、归身二钱、天冬一钱、麦冬二钱、丹参一钱、枣仁二钱、远志一钱、五味子八分、柏子仁一钱半、桔梗一钱。

本医案由思虑焦劳所致,心火妄动,灼伤阴血,心血亏虚,出现虚烦不寐,

马培之选用天王补心丹治疗,该方载于《校注妇人良方》,主要由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酸枣仁、朱砂、生地等药物组成,具有滋阴养心之效,以养心安神为主,治疗心肾两虚、阴虚血少不寐者。

马培之重用熟地黄,一滋肾水以补阴,水盛则能制火,一入血分以养血,血不燥则津自润,是为主药。

玄参、天冬、麦冬有甘寒滋阴以清虚火之效;

当归、丹参养血活血之助,以上皆为滋阴补血而设,用西洋参代替人参,增强益气养阴之功效,气旺则阴血自生,茯苓益气宁心,酸枣仁、五味子酸以收敛心气而安心神;柏子仁、远志养心安神,以上皆为补心气,宁心安神而设。

两组配伍,一补阴血不足之本,一治虚烦少寐之标,标本并图,阴血不虚,则所生诸症,乃可自愈。

桔梗载药上行,使药力上入心经与丹参相伍,可行气血,使诸药滋而不腻,补不留瘀,诸药合用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7、心肾不交证

某肾水不足,阴不上承,心阳上亢,竟夕无眠。

熟地八钱、丹皮三钱、泽泻三钱、淮山药四钱、山萸肉四钱、茯苓三钱、半夏二钱、黄粟米二合。

该病案均以心肾不交为病机,系由肾水不足,心阳上亢,导致心肾不交,出现不寐。

治疗上用六味地黄丸合半夏秫米汤治疗,以养阴安神,方中用六味地黄汤(丸)原方原量以滋阴补肾,

合用半夏、黄粟米交通阴阳而安神,又能和胃助运,防止六味地黄丸滋腻太过,全方以滋阴补肾为主,水盛则能上承于心,以制心火,使水火相济,心神得安。

8、痰火扰心证

某痰火扰乱心神,不寐。

茯苓三钱、炙甘草五分、半夏一钱半、陈皮一钱、黄芩一钱、竹茹一钱半、枳实一钱、姜汁一钱

本医案由于痰火扰心导致不寐,黄连温胆汤出自清代陆廷珍《六因条辨》,由黄连、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生姜、甘草八味药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

马培之用黄芩替代黄连,方中以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以黄芩、竹茹为臣,清心降火、化痰除烦;

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湿去痰消。

使以姜汁、甘草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全方具有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之功效。

本医案中用黄芩代替黄连,两者均有清热泻火作用,而黄芩较黄连作用弱而平和。

马培之认为:“黄连:大寒,治实火。凡痢疾目疾,非实火误服致命,为倒胃之药”,而“黄芩:苦寒,风痰骨蒸,喉腥痈痛,养阴退阳。”

9、虚阳上浮证

觉翁右寸脉虚,是气之不足,两尺沉细,命肾皆亏,两关小而带滑,肝脾二经夹有湿邪,欲小便,大便亦随之而下,有时气坠于囊,精凝成粒,此气虚挟湿,肾元不固,虚阳上浮,头目眩晕,卧不成寐。

拟益气固阴,以敛浮阳。

党参、丹皮、菟丝子、生地、淮山药、山萸肉、白芍、归身、益智仁、沙苑子、泽泻、枣仁。

本医案的病机是宗气不足,肾阴肾阳皆亏,不能化湿行水,虚阳上浮,阳气欲脱,导致卧不成寐,马培之仿“金匮肾气丸”之意,阴阳气血并补,以固肾元、纳浮阳,菟丝子、益智仁、沙苑子温阳补肾,党参补中益气,

该组药物具有益气温阳之功,则能温里散寒化湿,以敛浮阳引火归元;

生地、淮山药、山萸肉、泽泻、丹皮补肾养阴,当归、白芍、酸枣仁养血安神,该组药物具有养血滋阴之功,使阳气生化有源,

全方合用能阴中求阳,引火归元,达到阴平阳秘,体现了中医阴阳互根、气血相生的理论,使肾气足、气血旺,则能引火归元,浮阳潜藏。

10、阴火上升证

某脉虚如丝,左关稍弦,不任寻按,心、脾、肝、肾四脏皆虚,阴火易升,头眩心怯,夜不成寐,忽寒忽热,腰酸足乏,气血俱虚。

当养心脾,柔肝肾。

北沙参、淮山药、当归、茯神、龙齿、白芍、生地、黑料豆、女贞子、红枣、潼沙苑、合欢皮。

“阴火”的提出,是李东垣运用阴阳学说,精研《内经》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辨别内伤和外感发热不同的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提法,

阴火是指饮食劳倦,七情所伤而导致的脾胃虚弱、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失调、阳气浮动、气火失调的一种致病性“壮火”。

该病案系由心脾肝肾亏虚、气血阴阳不足,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火上升,扰乱心神,出现头眩心怯,夜不成寐,

故治疗以养心脾、柔肝肾、补气血,用北沙参、淮山药、女贞子、生地黄、黑料豆补肾阴,当归、白芍养肝血,茯神、红枣、潼沙苑补气健脾,茯神、龙齿、合欢皮宁心安神,全方能养心脾、补肝肾,则阴火自除。

通过以上多则医案的分析,发现马培之治疗不寐的一些特点:

(1)善用古方,灵活化裁;

(2)用药平和,善于养阴,常用西洋参代替人参,以防人参温燥;

(3)认为不寐虚证和虚实夹杂多见,实证较少;

(4)认为七情内伤,不仅影响气机,重在损耗气血阴精;

(5)注意顾护胃气,防止滋腻太过。

治疗眼科疾病的用药经验。

01

清轻用药

眼位在上,热邪易侵,所以当用清轻之药。

所谓轻者,乃用轻飘上浮之品,如菊花、薄荷、蝉衣之类;所谓清者,就是非大寒、大泻之剂,系用凉药清解之意,如双花、酒芩、茅根等味。

轻则药达病所,清则热邪易除。同时,轻还意味着药量要轻。要使病除,药轻非精不可。所谓精者,则是精通病机、病理,药物性能,权衡用之,药饵对症分毫不差。

按语:本节张老医生谈到精用药物的问题。每逢临证处方,他总是推敲再三,每张处方用药不过六、七味之多,且分厘之量亦为常见,但疗效甚髙。

用药如用兵,不在多,而在精,笔者也有深刻的体会,例如1976年治一张姓病人,患心火赤脉症,方用黄连3克,栀子6克,生地、赤芍各9克,归尾6克,甘草1.5克。一剂不应,二剂反重,随请教张老医生。

他说:“药物对症,应当药进病减,今反重者,是因黄连多用,可减半再服。”依其所嘱,又进一剂,果然病去大半,三剂而愈。

后问其故,他说:“黄连清心,医者皆知,若重用便为泻心,治病当以去邪为要,万不可泻脏之体。”

02

生熟用药

生药味重而性悍,熟药味醇厚用而性缓。性悍者祛邪尤捷,反易伤正;性缓者善滋补,祛邪反迟。

故邪气重而病势急,当用生药,以速祛其邪;正气虚而病情缓当用熟药,以防邪去伤正。

眼科用药酒制者颇多,一则取其上升之意,一则缓其药性之功。如芩、连、军、柏以酒制为妙,以去其苦寒泻泄之性。

此外,药之生熟,能改变药物的功能。

如荆芥,生用除风而退目赤,炒黑则有止血之功。一味地黄,生用清心凉血为主,酒制养血育阴力雄,熟地大补真阴而偏走肾经。

药物的生熟应用,不要轻看,只要用之得当,就可增强疗效。

03

四季用药

春季木旺,肝盛风多,柴胡、荆芥、防风常用。夏季炎热,心火偏盛,常用黄连、竹叶。长夏暑气盛,鲜多兼湿,常用藿香、佩兰。秋季燥金,肺易受戕,常用知母、麦门冬、沙参。冬季主蛰,肾水主之,當用茯苓、薏苡仁及蔓荆子。此理易明。

但应注意,四季开首,不可泄之太过。

如春季开首,荫芽始生,木气始旺,春风始动,虽患肝旺之疾,风邪为患,但不可多用柴胡、荆防。若泄之过甚,疏之过急,证虽去而木不生,肝气不足,入夏欠长,至秋仍患目病,如春之首患眼弦赤烂,痛痒兼作,如不斟酌用药,过于祛风,秋季必然再发。

04

眼科用药规律

一、肉轮用药

1. 实证:大黄、元明粉、花粉、茅根、蒲公英

2. 虚证:人参、焦白术、黄芪、茯苓、升麻、柴胡、炒薏仁、甘草

3. 热证:黄芩、知母、花粉、茅根、石膏、寒水石、竹叶

4. 火毒:银花、连翘、蒲公英

5. 风证:白芷、薄荷、荆芥、防风、地肤子、羌活、蔓荆子

6. 湿证:薏苡仁、车前子、茯苓、焦白术、苦参、白鲜皮、苍术

7. 燥证:麦门冬、花粉、石斛

8. 痰证:陈皮、半夏、浙贝母、胆南星

二、血轮用药

1. 实证:黄连、犀角

2. 热证:黄连、木通、生地、瞿麦、车前子、竹叶、茅根

3. 虚证:当归、酒白芍、麦门冬、酒生地、炒枣仁、远志、菖蒲、龙眼肉、炙甘草

4. 郁证:郁金、香附

三、气轮用药

1. 实证:桑皮、葶苈子、酒大黄、石膏、元明粉

2. 热证:银花、酒黄芩、知母

3. 风证:荆芥、防风、麻黄

4. 气滞:桔梗、郁金

5. 湿证:车前子、木通、薏苡仁、葶苈子

6. 虚证:黄芪、人参、茯苓、麦门冬、地骨皮、天门冬、酒知母

四、风轮用药

1. 实证:羚羊角、龙胆草

2. 热证:菊花、柴胡、秦皮、青葙子、密蒙花、青黛、酒黄芩、决明子

3. 气郁:香附、郁金、青皮、陈皮、元胡、柴胡

4. 虚证:当归、酒白芍、熟地、川芎、枸杞子、女贞子

5. 肝阳上亢:酒生地、元参、夏枯草、菊花、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

6. 肝风内动:防风、僵蚕

五、水轮用药

1. 阴虚:熟地、山萸肉、大门冬、元参、桑椹子、覆盆子、石斛、盐知母、车前子、五味子

2. 阴虚火旺:盐知母、盐黄柏、菊花、酒生地、夏枯草、元参

3. 阳虚:枸杞子、菟丝子、沙苑子、肉苁蓉、巴戟天

六、理血用药

1. 血热:生地、赤芍、茅根、丹皮、犀角

2. 血虚有热:酒生地、酒白芍、当归、牡丹皮

3. 血虚:熟地、当归、酒白芍、旱莲草、何首乌

4. 血瘀:当归尾、赤芍、红花、茺蔚子、苏木、刘寄奴

5. 气滞血瘀:香附、郁金、元胡

6. 出血:茜草、血余炭、侧柏炭、白芨、三七参

七、止泪用药

1. 热泪:决明子、青葙子、薏苡仁

2. 冷泪:酒白芍、枸杞子、山萸肉、蕤仁

3. 迎风流泪:荆芥、防风、白芷、细辛

八、退翳用药

1. 退一切翳膜:蝉蜕、秦皮、蛇蜕

2. 退薄翳:蝉蜕、谷精草

3. 风热生翳:木贼、蒺藜

4. 肝火生翳:密蒙花、青葙子、秦皮、石决明

九、缩瞳用药:酒白芍、五味子、山萸肉、覆盆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