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裂”的黑色走进魔幻带,“无声”的宋洋走出舒适区

忻钰坤肯定不是内陆第一个尝试黑色犯罪电影的导演,宋洋也肯定不是第一个饰演哑巴的演员,但是因为他们两个都不甘于重复别人,更不甘于重复自己,于是便令《暴裂无声》无论外在还是内在,都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忻钰坤把这部充满黑色的现实题材电影带入了魔幻地带,各种意象化的镜头能刺激观众自发解读。宋洋则通过这个“地表最强失语父亲”的角色,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为争取更多的“标签”打开空间。

囤儿并不喜欢本片曾经使用过的“山野追踪”,和试图使用的“恶人”这两个片名。因为这两个名字都不如现在的“暴裂无声”点题。的确,“无声”是本片的一大核心。如果宋洋饰演的矿工父亲张保民不是哑巴的话,一来在阶层隐喻上不会如此强烈,二来其寻子时的困难指数也会大幅降低。甚至现有故事中的部分意外和巧合都将不再成立。因此说,宋洋能否演好张保民的失语状态,乃影片成败的最大决定因素。

另一方面因为张保民失语,所以本片呈现出来的是张保民的行动会领先于信息露出。也就是说,观众先看到的是张保民的行动,却看不出行动的目的性。毕竟他不会像电视剧那样先自言自语一番再行动。失语的张保民,永远是行动为先。宋洋用了很多时间去融入拍摄地的农民状态,以至于后来剧组的工作人员不注意都认不出他是演员。有这种准确的角色状态后,即便张保民行动比常规快,观众也不会出戏。再加上宋洋准确把握着张保民的神态,观众只会被他的行动牵着走。等导演在行动后补充足够的闪回后,观众会恍悟宋洋的神态与行动的内心动力。

宋洋是个很有自我判断力的演员。他对很多大众认知的概念都有自己的思考。比如“标签”这个词。很多演员避之唯恐不及,他却有另一番理解。他在《暴裂无声》的映后见面会上分享自己的心得,认为一个演员一旦被贴上某个标签,就代表他在该领域制造了一块舒适区。只要他停留在这个舒适区里,得名得利都会容易很多。标签本身并不是坏事,坏的是一个演员的标签太少,在舒适区里停留太久。宋洋觉得与徐浩峰合作的那些功夫片就给了自己一个标签,一块舒适区。他接演《暴裂无声》并下如此大的功夫去揣摩、塑造张保民这个角色,就是要走出舒适区,争取更多的标签。

很显然,张保民比宋洋之前演的角色都要复杂很多。张保民也有打戏,但宋洋这次打得一点儿都不像个功夫宗师,而是彻彻底底的“生猛后生”。这就足以看出他对戏的驾驭能力。不过囤儿觉得《暴裂无声》太过于独特了,难以重复的特性会让宋洋不至于贴上新标签,却足以让他走出舒适区。又狠又猛的行动与又忍又敛的内心,这对矛盾的存在,必将在影史上留下一个属于宋洋的位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