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专栏(228) | 宋广勤:梅开山乡报春来

沈丘专栏主编 / 露白(鹿斌)

沈丘专栏副主编 / 张杰民  刘彩珍  王倩倩

文:宋广勤 / 图:堆糖

梅开山乡报春来

—一赏析莫非的小说《梅朵》

人的生活当中除了感情,还有很多东西。我想试试写人性里的东西,有人性里的善念,有人性里的思考与挣扎,有人性里的选择与决断。一一莫非

上面一段话是莫非先生在小说《梅朵》一文后面的留言。其中可以看到,莫非先生创作这篇小说的初衷。说实话,我在初读《梅朵》上篇时,还真没找到感觉。等我读完《梅朵》下篇时,才恍然大悟,感觉到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用笔之妙,使我对这篇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有些想法想和文友们一同分享。

首先从主题上说,这篇小说以小见大深刻反映了农民工进城,怎样融入城市,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主人公梅朵在城巿里的生存窘况,是千百万进城务工人员的一个缩影。她一无学历,二无技术,靠广告推销来赚取微薄的工资,生活确实是举步维艰。女主人公最终未能融入城市,她又回到乡下,开始了新的生活。这篇小说似乎揭示这样一个道理:不是所有的农民工都能融入城市,得到很好的发展;有些农民工并不适合在城市生活,他们返乡创业,照样可以闯出一片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路上,有多次选择。有的人选择激流勇进,有的人选择激流勇退。这是无所谓对错的,宜进则进,宜退则退,能进退自如者,方有大智慧也。从中我们可以理解梅朵的选择虽可能出自无奈,但她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我想这是该篇小说的社会价值所在吧。

其次,作者在这篇小说中深刻地挖掘和剖析了人性,并在有限的篇幅中成功的塑造了梅朵,C先生等人物形象。例如男主人公C先生,他帮助素不相识的梅朵,完全是出于内心的善念,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对梅朵他或许有几分怜香惜玉,但决无非分之想。这可以从他婉拒梅朵的答谢和最后删除她的联系方式等情节中看到。C先生通过他的举手之劳,给困境中的梅朵以温暖和希望,而他自己却一无所求(甚至冒着被妻子误解的风险),读完小说后,一个善良,爱家,乐于助人的谦谦君子的形象在读者的脑海里鲜活起来。同样对女主人公梅朵的塑造也很成功,梅朵不仅美丽,善良,勤奋,爱孩子,她更懂得知恩图报,尽管这种酬谢非常简单,只是一盒带肉的盒饭而已(在这一点上,梅朵有些像进入大观园中的刘姥姥)。对梅朵来说,这是她的一片心意啊!至于C先生婉拒了她的邀请,也不是因为她的午餐寒碜,没有咖啡。很大程度上是C先生怕引起夫人的误会,因为他毕竟向夫人撒了一次谎,他不想再撤第二次谎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男女主人公的相遇(仅两次吧),是两个萍水相逢的人之间的相助,是一种感激之情。甚至连友情也算不上,哪有半点的男女私情呢?所以作者以严肃的创作态度,歌颂了人性之善,人性之美!这跟有些作者为了博眼球,赚流量,不顾社会道德和影响,滥写什么血腥的场面,男欢女爱的艳遇等等有辱青少年三观的细节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二者相较其职业操守之高下,判若云泥也!

第三,这里我重点谈谈本篇小说的写作手法,作者在小说中运用了虚实相生,衬托对比和寓情于景等写作手法,现在逐一分析如下:

虚实相生本来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创作手法,在这篇小说中也得到成功运用。故事中的C先生在元旦前夕,在家中看电影新片《我愿意》,影片的内容是反映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故事,C先生正想通过影片找一下当年相亲的感觉……正在此时,梅朵发来了求助的信息,去还是不去?屋内温暖如春,有娇妻爱子陪伴,屋外天寒地冻,黑夜沉沉。C先生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或者说是心理挣扎),在电影插曲《我愿意》声中做出决定,这看似浪漫的情节亦真亦幻,把戏里戏外对接,使读者不禁产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共鸣。这种虚实相生的创作手法确实高明啊!

再说衬托对比,以作者对梅朵肖像的描写为例。C先生乍见梅朵时,她是这样着装的:……上身穿黑色薄羽绒服,下身穿淡蓝色牛仔裤,头上戴的毛线帽子是橘色的,脚上穿一双有些褪色的白色旅游鞋,手上戴着红色的半指手套。我刚看到这一细节时,不禁哑然失笑,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穿着”五彩服”,打扮的像个丑小鸭似的。这也太不会搭配了吧?等我看到梅朵的两张“照片”后,才悟出了作者的用笔之妙:第一张是梅朵和儿子的亲子照,在草坪上她捏住小男孩的手,笑容灿烂,多开心呀。第二张是梅朵在回乡后,与闺蜜身着民族服装在梅林中远望的照片。你看二者反差多大呀!这说明梅朵是个懂生活爱美的女人,她在城中之所以像个丑小鸭,那也是生活的重压,把她压成了那副模样,她没有钱去买时装(更别说买化妆品了),没有时间打扮自己,所以穿着上就很随意,天气冷时就寒不择衣,只得穿着旧衣服(或者是别人送的旧衣服)来将就。作者为突出小说的主题,运用前后对比的写作手法,真是用心良苦啊!

现在说一下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写景不仅是为了烘托气氛,更主要的是为写人服务。例如小说中作者对苏州那年下大雪的描写,雪天天下,下得工厂停工,学生停课,公交车停运……这场雪灾,给像梅朵这样的弱势人群带来的是雪上加霜啊!正如唐朝诗人罗隐在《雪》一诗中所写的那样:“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在作者的笔下,那一场场大雪,同时又象征着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记得《水浒传》中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那里面也写有一场大风雪,“那雪正下得紧”,结果把大军草料场的两间草厅(林冲的住室)给压塌了,林冲无奈来到山神庙投宿。这样林教头才躲过一劫,因祸得福了!同样的在这篇小说中,也是大雪把梅朵逼回到乡下老家,使梅朵重新思考,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坐标。从而使我们体悟出困难这东西也具有两面性,它既是挑战,有时又何尝不是机遇呢?这是这篇小说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吧。

还有作者对每一个景物,场景的描写,那怕是C先生脖子上”黑白相间的围巾”,都是有用武之地的,全篇几乎无虚空多余之处,作者的匠心独运,着实让人佩服!

第四,再说一下这篇小说的语言特点,这篇小说的语言自然,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很生活化,有些语言凝练,富有哲理,如“生活中很多人事总归会走到无语……来与不来,去与不去,留下与离开都在那笑声中艰难抉择”一句,再如(喝咖啡)“那点缀的糖是苦中作乐,那一小匙牛奶是补充流失的幸福”等句子,既富有诗意,让人回味悠长,又符合剧情的发展。这是作者借C先生之口,总结的人生感悟,怎不让人产生共鸣呢!当然个别句子,我也想吐槽两句,如“敌军还有五分钟就要到达战场”,开始读到此句时,弄得我一头雾水(也吓我一跳),不知是谁说的,后来再看,方知是c先生的儿子玩着“王者荣耀”说的,应该注明这句是小家伙嚷嚷出来的,读者才好理解啊!还有一句“人一辈子有几次机会,能做点事情为正为难的人雪中送炭又锦上添花呢”,这句有些冗长费解:我们对困难人群的帮助,从来都是雪中送炭,怎么说是锦上添花呢?

最后再说说小说的结构安排,在这里着重谈一下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小说的开头看似平淡,极写c先生一家假日的游玩吃喝,这实际上是在为女主人公的出场进行铺垫,同时反衬出女主人公在城里的窘况。小说的结尾更值得称道,这里面有两个亮点:一个亮点是C先生在微信中看到了梅朵的照片。照片显示梅朵和她的女伴身着少数民族服装,在梅林中远望徜徉,这给读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间:梅朵的家乡山明水秀,空气新鲜,那里或许已开发了生态旅游,梅朵和闺蜜是否办起了农家乐或别的什么产业?看梅朵穿着节日的盛装,她面带微笑心情自然是不错的。这样的结尾给人以温暖和希望。另一个亮点是c先生在他的通讯录中直接删除了梅朵的联系方式,他做得干脆利落,毫不犹豫。这看似不近情理的“大结局”,也催生了读者的联想:C先生看到了梅朵的笑容,一颗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删除就删除吧,但脑海中的过往,是那么容易删除的吗?写到这里作为一个读者,我忽然有个奇怪的想法:我想有机会到苏州一趟,去拜访c先生,顺便到国金中心,星湖街等处走走。然后邀上C先生,一同西去贵州,到梅朵的家乡看看(不用打招呼,在百度地图上,很容易就找到她家的地址了)。如果是在冬季,说不定在那里还能欣赏到满山盛开的梅花呢。我好期待呀!

2021年1月12日写于沈丘县实验中学

相关链接

沈丘专栏(220) | 宋广勤:路,还得孩子一个人走沈丘专栏(220) | 宋广勤:路,还得孩子一个人走

沈丘专栏(220) | 宋广勤:路,还得孩子一个人走

沈丘专栏(210) | 宋广勤:宁梦  奔走在诗和远方的路上

“中原红木杯” 第二届浣花文学奖征文启事

作者简介

宋广勤,网名浪迹江湖,1963年生,河南沈丘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湛蓝

顾问: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总监:徐和生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柳依依  暖在北方 胡迎春  尾子

主编:烟花    清欢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陈风华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朱晓燕

美编:无兮    ETA    张婷儿

播音部:

主播:魏小裴自在花开   眉如远山   西西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