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 | 故宫的小可爱们

忘了一共去了几次故宫,都是陪来北京玩的朋友。大家都说,北京人不去故宫,就像陕西人不去兵马俑一样。作为陕西人,我想说,我去兵马俑了。

不知道怎么跟别人讲,兵马俑值不值得看?

俑坑、陶俑、战车兵马,说实话,跟图片上看的没太大区别。但在现场,那种感觉确实不太一样。仿佛眼前就是一片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磅礴气势。

如同在新疆看的五彩城,那种沧海一粟的渺小感,天地之广阔的感慨,一样的景不一样的感触。把五彩城推荐给了朋友,却说不过是一堆烂石头。

所以,我也从来不给人推荐故宫。看之你幸,失之你命。不会幸运半分,不会悲伤半点儿。

在看完“故宫100”的系列纪录片之前,我看故宫,跟我看大唐芙蓉园和颐和园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带着古代气息的亭台楼阁而已。毕业那年,在上下班的地铁上看完那100集的纪录片,重逛故宫才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和体会。

看过纪录片,才知道进去的时候,一定要走金水桥上中间的那个最宽的桥,毕竟那是皇帝专属的“御路桥”;才会去仔细的看角楼的屋檐,去仔细观察太和殿上的仙人和10只角兽;会去注意不同楼阁不一样颜色的琉璃瓦: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尊贵的黄色琉璃瓦,文渊阁用来以“水”防火的黑色琉璃瓦,皇子们居住的绿色琉璃瓦的“南三所”,还有祈天祭祀的蓝色琉璃瓦……

前一阵子听了前故宫院长单霁翔的现场演讲,更是给故宫增加了很多“趣”的东西。除了之前看的历史、文物、建筑之外,又有了故宫文创,故宫猫。院长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言语之间不乏对自己的调侃,完全不是那种老师范儿的说教和呼吁。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故宫打卡,喜欢买故宫的周边。

但还是希望能静下心来看看发生在故宫的历史,回顾那一大堆什么“子”的轴心时代,看看商周青铜、秦俑汉简、唐彩宋瓷、明词清曲。

想想一下彩绘的陶俑,还没有长出铜绿的带着明晃晃“金文”的青铜器。

上面的两行图,一个是呆萌呆萌的酒盅,也就是古人的“觥”。右边是香炉,下面的蟠龙也是可爱的紧。还有喝茶用的漆器,古人喝酒、喝茶都是很讲究的。什么梅花上的雪,收集埋在地下,几年后挖出来煮茶喝。

前两天看书,才知道China是“瓷器”,而Japan是“漆器”。我们的漆器,居然是到了日本才被发扬光大。所以才有了威尔·杜兰特说的:“漆器的艺术始于中国,但传入日本才达到了最完美的地步。”

如果说兵马俑是战火纷飞的狂风战乱,硝烟一片,是秦始皇的西部世界。那故宫就是觥筹交错,铭文鸟兽满天飞的蓬莱仙境。

时不时的还能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发的故宫可可爱爱的展品,让人不由得笑出声。呆萌的用来装酒的兽面纹兕觥,连喝酒都喝的这么高级。还有勇士以手扛鼎的让云雾缭绕的博山炉,一个香炉而已,却拥有勇士和莲花山。

等下雪了,可以去故宫看看房檐楼阁和故宫猫,细细的找找那些个藏起来偷着乐的飞禽走兽。那些书法字画、文物器皿,无一不是从历史的长廊里走向我们。而我们,才是点亮她们的那束光,让文物会说话,诉说那些远古的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