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资深教师的科研之路
- 沉睡 -
1986年中师毕业的我,今年51岁了。
从教至今,已在教育战线奋战34年,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语文兼班主任老师。作为老师,我觉得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托举学生的成长是做教师的本分,所以我教的每一届学生都有各级各类的征文、手抄报、科技创新等获奖证书,我也相应的获得各式各样优秀辅导教师证书。但对教学研究不以为然,觉得教学研究是大学老师的事,教授们搞理论,我们通过学习,把教学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就行。
- 觉醒 -
但是去年春天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从此走上了科研之路。
那是去年元月份,郑州市二七区教委组织期末考试,小学五年级语文有一个有关思维导图的阅读题——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习作。第一感觉告诉我,思维导图对开发学生思维、培养条理性很有帮助,就萌生在把思维导图引入教学的想法。
寒假里,自己上网搜集了有关思维导图的资料学习,开学后又让学生买了一些有关思维导图的书籍,准备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来教学。恰逢三月份各级各类的课题上报,从没有独立主持课题的我,趁周六周日在家,依照课题要求,初步完成了《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的研究》稿子,周一上午交到学校,以使思维导图在教学更有条理性、目的性。
- 萌芽 -
星期一下午,贾校长就把我请到了校长室。首先肯定我认真写课题教学态度,然后又耐心提出许多意见:在课题题目方面,写得太大,改成有关在“小学高段习作思维导图”方面的研究,这样小而精的题目比较适合老师做研究;“研究背景”要写你发现的问题;“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综述”要写当前教育教学实际状况,不要写太大、太空;“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要详细、具体……后来又讲怎么去查找资料?每一部分怎么措辞?……侃侃而谈长达二个小时。我内心不禁惊讶:作为一个数学教学出身的校长,在语文教学方面也能有如此精到的见解,说得头头是道,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最后贾校长认真地说:“下周一就要上交课题了,你每天修改一遍,传给我,让我看。”就这样,我被推上了科研之路。
从星期一开始修改课题,常常是白天上课,晚上修改课题,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才把稿子用微信传给贾校长。贾校长也总是及时回复,有时可能忙,凌晨一、二点才回复。第二天,按照贾校长提出修改意见,再继续修改……
在贾校长指导下,经过连续七天的修改,我对思维导图的教学认识越来越清晰,对教学研究越来越感兴趣,课题《手绘思维导图提高小学高段学生当堂习作能力的研究》总算“眉清目秀”了。周一按时上报,但很遗憾,课题没有通过。
后来,在贾校长的鼓励下,去年上半年我一直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感觉收获很大:教学思路更清晰了,教学更深入,更全面了。这次虽然课题立项没有成功,但我在教学方面有了一个突飞猛进,对科研也更加热心了。
- 成长 -
通过这次的课题,我知道了做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性,体会到做研究能促进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成长。暑假里把自己上学期思维导图习作教学的经验,整理成了一篇论文,在期刊上发表。还从图书室和教导处借了许多有关语文教学的杂志,关注现在的语文教学研究方向和方法;自主学习“王崧舟《爱上语文》1-12集”视频,认真观看并记录了学习笔记,并整理成word文档,上传到博客;关注“老胡聊科研”公众号和“老胡科研工作室”微信群,虽然在微信群里发言不多,但对微信群的内容非常关注,重要内容下载收藏,反复阅读体会。胡主任在金水区艺术小学举办课题讲座,积极报名参加,使我对写课题有了清楚的认识,受益匪浅……
去年下半年,二七区“高质量全面育人”专项课题开始申报,经过近一年的学习、修改,我主持的《手绘思维导图提高小学高段学生当堂习作能力的研究》已通过立项,开题报告已完成;今年上半年,课题《小学〈探究中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又通过市级立项。
随着年龄和教学时间的增长,使命和责任感催促着临近退休的我,必须潜心读书,潜心研究,虚心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研究,让我的工作变得如此简单而有意义;研究,让我体验到了教师的幸福和快乐。
作为一名老教师,教科研,我一直在路上……
作者杨锋,郑州市二七区京广路小学
主编|老胡科研工作室
图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