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视点:彼此眼中那座“桥”

“好心态成就好状态”对于生活如此,对于工作同样如此。虽然热衷心理学的我对这个观点深信不疑,但最近的一件小事再一次印证了这句话的魔法效应。
前几日,在梦溪路小学领导班子会议后的闲聊间,张馨书记无意中说起了杨坤主任的一件趣事。她说,别看杨坤这么大个儿一个男子汉,又当爸爸了,但是心态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我们都很好奇地追问张书记为什么如此评价他。张书记说,有一次无意中听到杨坤说来新学校以后,每天上下班时都要经过学校北边广惠街上的一座大桥,每次的上桥、下桥,非常有趣,想想就令他觉得很开心。众人听后大笑......
我也跟着笑了,但更多的是暗自惭愧和深思。因为,无独有偶,自从来到新建学校,我也很凑巧特别在意张书记口中那座我们每天必经之“桥”,这座桥也一直在我的心中徘徊萦绕,不断浮现,但却是以“阴影”的形式。在我的眼中,这座桥仿佛无限延长和拉伸了我们学校与主城区的距离,甚至是交通上的一种不太便利。以至于每次经过它,都会小小不舒服一下,感觉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好远漫长啊!不夸张地说,一度非常影响我上班的心情。
“可爱的桥”与“可恶的桥”,一座默默无闻连接起陇海铁路南北两端,每天承载着人来车往的无辜的水泥钢筋桥梁,在我们眼中竟形成如此大的反差,但都赋予了它充分的感情色彩。“桥”没变,但读它的人不同,产生出来的效果就不同了。

想起数年前在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学习到的情绪“ABC”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简而言之,A表示诱发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解释;C表示个体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同一件事,人们的看法不同,情绪体验也不同。
记得看到过一则爸爸带女儿到公园看荷花的故事,大意是爸爸和女儿约定周末一起到附近公园里看盛开的荷花,可是,谁知到了周末竟然却下起了雨。女儿失望地说,好不容易盼到周末,竟然又下起了雨,这么差的天气还怎么看荷花呀?爸爸微笑着说,下雨也挺好的呀,天气不那么炎热,人群不那么拥挤,空气也会特别的清新,而且雨中的荷花也显得更加清丽脱俗,雨中赏荷会别有一番情趣。女儿听后,心情顿时愉悦起来,跟着爸爸一起撑伞向公园走去......
“可爱的雨天”与“可恶的雨天”,同样,下雨的天气没有改变,而看待它的眼光变了,它也就变了。
由己及人,举一反三。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有很多老师或者学生在看待同样一件事情时,由于观察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产生出不同的反应结果。作为领导的我们,一定要运用科学的管理策略,通过心理学常识,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源,因势利导,化解他们错误认知,从而改变不良的情绪反应。
今天再次去往学校工地的路上,桥还是那座桥,当我想象着它在杨坤眼中的那般好玩有趣时,竟然渐渐也喜欢上了这种随着车子在桥上翻上翻下的感觉......
(本文作者冯胜  中牟县梦溪路小学)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