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知道护士们经历了什么,我们的感动将没有意义

4月1日,广州市第八医院的护士汪某,被一位外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殴打,并咬伤脸部。事件起因是患者不配合抽血检查,还试图强行走出隔离病房,护士在阻拦时遭到了殴打。
过去这三个多月以来,护士的出镜率非常高,医护人员被恶意伤害的事件,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
大多数时间,她们是逆行者,是英雄。但也有一些时刻,是以受害者的形象出现。
“白衣天使”不应该只是一个标签,只有真正看到他们在做什么,进入她们的世界,我们才会将感动化为实际行动。
01
猝不及防的恶意
护士在职业生涯中,会遭遇不少危机,这其中最危险的一项,莫过于被袭击。
据《每日邮报》报道,澳洲的一位护士被新冠病毒疑似患者吐口水。理由居然是,他觉得“反正这位护士早晚都会得病”。
这样的事件并非个例。
早前,澎湃新闻也曾报道,在武汉的一个三甲医院内,一个患者向护士索要口罩、温度计被拒后,竟然对其进行追打。
冒着巨大的风险治病救人,没有获得应有的称赞和奖励也就算了,还要被恶意对待、被患者当做发泄情绪的手段,这是最令人寒心的地方。
《护士的故事》一书中提到—— “根据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卓越研究所的资料,一年内上报的针对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工作人员的袭击事件达六万八千六百八十三起。”
而这,还仅仅只是上报的。
在疫情期间,护士们原本就要面对病毒感染的威胁,而来自患者的恶意攻击,一方面可能加深护士们的恐惧心理甚至是患病风险,另一方面,则在情感上对护士们造成了巨大伤害。
不久前,《美国医学会杂志》进行了一项心理状况的研究,调查对象为中国34家医院中1257名接触过新冠肺炎患者的医护人员。
他们中有很大一部人表示,曾经有过抑郁、焦虑、失眠和心理困扰等症状。
因为女性较为敏感,她们的症状往往更为严重一些。而据不完全统计,支援一线的护士们,有90%都是女性。
其实,不只是疫情期间,护士都是一种付出灵魂的工作,但有时候,付出了灵魂也没有回报。
02
总被认为是医生的附庸
除了要每日面对猝不及防的恶意,护士们还要面对无穷尽的误解——很多人都以为,在抗疫一线中,医生打头阵,护士不过配合打打下手罢了。
实际上,与病人接触更多的是护士,危险系数更高的,也是护士。
医生诊断病情以后,打针输液、查体温、吸氧……都是由护士来操作的。
疫情期间,关于护士群体的报道众多,护士在疫情中承担的重要角色及专业形象得到体现:
各专科护士有不同的特色和技能,ICU 护士具备娴熟的重症设备操作能力,善于观察及护理危重症患者;急诊科护士作为第一道防线,能对病人做出专业快速的判断和救治……
其他科室护士也一样,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他们都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专业群体。
在确诊患者病房内,所有东西都有可能是感染源,基础的安全措施不能百分百保证她们的安全。而且这些安全措施,有时也会增加工作难度。
比如防护服笨重,护目镜又容易起雾,对病人的常规护理,可能都要花上以前的好几倍时间。
加上隔离病区的特殊性,家属和护工都无法进行陪护,某种程度上,护士还需要充当“家人”。
一方面,除了常规的护理以外,还要对病人进行生活护理,端屎端尿之类的活也需要承担。暴露在分泌物面前,也加大了被感染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要更多地与病人们进行沟通,提供情感方面的支持。这对他们原本就已经紧绷的状态来说,无疑是种消耗与负担。
护士的职责绝不只是给医生打打下手,如果说医生是更多地是在治疗的技术上提供支持,那么护士就是在实际执行和情感上提供帮助。
在病房中,他们常常像陀螺一样四处奔波,帮助不同状况的病人处理病情,解决额外的问题。这对体力、应急反应能力、专业能力,都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就拿输液来举例,看起来护士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扎针,但其实还要考虑注射速率。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病情的人,即便是注射相同药物,对注射速率的要求也有着巨大差别,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记住这些差别,还要进一步结合病人的体重进行注射速度的计算。
这些看起来“打下手”的工作,在你看不见的细微差别里体现着护士们的专业。
03
护士可以获得更多理解吗?
世界卫生组织有一项衡量护理水平的数据——床护比,即一床病人与照顾他的护士数量的比重,中国的数字目前是0.4,一位护士需要照顾2.5个病人。而理想状态是两人护士照顾一个病人,中国与之相差5倍。
尽管这一数字在不断改观,我们的护士也一直承担着更多的压力。
在 2013 年接受采访时,钟南山医生提到,SARS 过后,他有一个很大的遗憾,就是公众、政府部门以至媒体「对医务界的一些偏见没有改变」。
而这次,在接受采访时他再次重申:
通过这一次新冠疫情,我希望广大的社会、公众,能够相信我们医务人员。我们中国的医生绝大多数都是很尽责任、很有责任感,而且他们是真正献身于这个事业的一群人,他们从来都是白衣天使,从未离开过。
护理人员同医生一样,同样践行着自己的誓言,是真正献身于医疗事业的人。
一味歌颂所谓伟大、却不去了解她们的付出,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知道她们经历了什么,不了解她们工作中的困扰和苦恼,不能在日常接触中多一些善意和尊重,那么我们的感动将毫无意义。
只有对护理人员保留应有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发展出健康的护患关系,改善护理的执业环境。

把护士们当普通人看,尊重她们的工作,帮助她们解决实际的问题,才是最应该做的。

图片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