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伤30万人,只为攻下莽荒之地,秦始皇被骂千年,而今才知其伟大
战国末期,秦国一家独大,秦始皇继位之后,吞灭六国,北驱匈奴,一统中原,即便秦始皇坐拥如此庞大的帝国,但是他还远远不满足于此。
从公元前221年开始,秦始皇就先后发动了三次南征百越的战争,此次战争历时十三年之久,国库被消耗一空,死伤士卒多达30万,最终将百越之地收入大秦治下,此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这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始终没有被划出过中国版图。
要说秦始皇为什么要南征百越?有人猜测秦始皇好大喜功,想要在短时间内极大的扩充秦国版图,但是却急功近利,最终也葬送了大秦帝国,秦始皇也因此被后世儒生骂了上千年。但事实上秦始皇为什么要如此不遗余力的征服百越那个蛮荒之地,还要从百越族说起。
百越族相传是越王勾践的后代,在楚国灭掉越国之后,大批越人南迁来到两广的蛮荒之地繁衍生息,久而久之,与当地少数土著逐渐融合,形成了百越族,因为百越族的祖先从越国南迁来此,为这里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文明,使得百越之地的文明快速发展,以至于最终建立了西瓯国。
因为越族人与当地蛮族人结合的后代,既拥有比较先进的农耕文明,也拥有比较强悍的战斗力,因此对于当时刚建立不久的秦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所以秦始皇力排众议,在灭掉楚国之后,命令屠睢率领50万大军长驱直下,想要凭借50万秦军的冲击力一举击垮百越,正好借此机会将百越100多万领土收入囊中。
“……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淮南子·人间训》
但是战事并不如秦始皇想的那般顺利。西瓯国当得知秦国的五十万大军南下的时候,立马组织起了一支五万人的军队来抵挡秦军入侵。有人可能会说5万对50万,而且对方还是千锤百炼的大秦军队,这无异于是螳臂挡车。但是很多人包括秦始皇都忽略了几个因素。
第一,百越地区气候恶劣
百越地区就是今天的两广之地,在秦国时期这里多山地丘陵,而且又处在亚热带气候区,气候闷热难耐,多出没毒虫猛兽。
而秦军大多都是来自陕西、山西、河南等中原地区的北方汉子,对于南方闷热的气候极不适应,因此很多秦军在和百越人的作战中并不是死于敌方手中,而是死于瘟疫、瘴气、毒蛇毒虫,甚至是中暑都可能送命。
第二,秦军并不团结
因为秦军在征百越之前,刚好灭掉了楚国,因此这时秦军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楚国的俘虏,这些楚国人并不心甘情愿为秦国,因此在战争的过程中并不出力,这就导致了秦军在和百越的战争中处处掣肘。
根据《绝越书》中的记载:“秦始皇并楚,百越叛去。”秦国灭掉楚国以后,楚国军队里面的很多来自百越部族的士兵就反叛了。但还有一部分百越士兵,还是随着楚军投降,随后被编入了秦国军队中。
这些士兵之后跟着秦军进攻百越部族,很大一部分就在这个时候反叛了,使远征的秦军遭受了较大打击。
第三,百越人虽然人少,但熟悉地形,作战勇猛
两广之地多山地丘陵,而且大部分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百越人长期生活在此,自然熟悉地形,他们对秦军展开游击战,打完就跑,绝不恋战。而秦军初来乍到,不但无法展开大规模作战,而且就连粮草后援都难以为继。
“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淮南子·人间训》
即使面对重重困难,秦始皇也没有放弃征服百越的计划,粮草运输是个问题,那就派遣大军在南方开驰道,修通灵渠,打通运粮之道。百越人彪悍,那就在山地中训练秦军,选取健壮之士组成敢死队和百越一对一硬拼。
“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淮南子·人间训》
面对强大的大秦帝国,百越人终归是小国寡民,在双方对峙了九年之后,百越人终于投降。
之后秦军又花费了四年的时间,在百越地区就地屯垦,并将关中、河东居民迁往百越之地,用来充实汉族人口,从此汉族人和百越人逐渐融合。而百越之地则永远的被纳入了中国版图。
“发诸尝捕亡人、赘婿、贾人为兵,略取南越陆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五十万人戍五岭,与越杂处。”——《资治通鉴·秦纪一·秦始皇帝三十三年》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桂系军队为抗日战争立下了不世功勋,桂系军的大部分人就是当年百越人和秦国人的后裔。
如果说不是秦始皇当时执意要打下百越地区,而是任由百越部族发展的话,之后的百越部族,很可能会发展成一个类似匈奴的军事集团,到时候,我华夏不但会遭受来自北方匈奴的进攻,还会受到来自南方百越的进攻。
在那种情况下,华夏的生存压力则是呈指数级别上升,初生的华夏文明,很可能会遭遇覆灭。
可能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早就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不顾朝中大臣反对,开灵渠、修驰道,死伤三十万士卒,也要拿下百越这一片在当时还处于莽荒状态的土地。
攻下百越地区之后,秦朝还主导大量中原移民填充此地,促进了百越部族与中原的融合,最后百越地区被中原同化,这个隐藏的大患消弭于无形。2000多年后看到了历史脉络发展痕迹的我们,才知道秦始皇的伟大,不愧祖龙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