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山房旧书店

《姑苏晚报》2021年08月10日 B07版

  婷云

  最近台风来袭,宅家的时间变多了,为了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我开始整理书架。有一本书,是我始终珍藏在书架首层的,那是一本上下册的书,名字叫《吴门贩书丛谈》,作者是江澄波老先生。

  这本书的珍贵之处在于书的扉页有江老先生的亲笔签名。那是去年6月我逛钮家巷的时候路过老先生的文学山房旧书店所购。书店面积不大,却书香气息浓厚。很幸运的是老先生当时正在书店里,我便有幸得到了先生的亲笔签名以及钤印,江老在古籍收藏修复、版本鉴定方面颇有建树,对历代古刻及名人抄校善本书有较高的鉴定能力,还为学界整理了版本目录资料。老先生签完名和我聊了聊天,知道我对苏州文化感兴趣,与我讲了很多苏州的历史掌故,过去文人的交往以及自己经眼的好书,老先生还曾协助促成过云楼藏书归公。

  文学山房书店有一百多年的文化底蕴,祖父江杏溪于1899年创建文学山房,贩售古籍。百余年来书店历经波折,但是江家三代人为之坚守初心,文脉未断,秉承着优良的家风,耕书为业。书店在1956年并入苏州古旧书店,他还有曾经被下放到苏北的经历,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江老仍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退休后他又重新注册了文学山房书店,并且身兼店主和店员,每天上班。老先生笑称这是退休后的乐趣所在,还能预防老年痴呆,真是一个幽默风趣、乐观开朗的老爷爷。谈话中不断有后生晚辈来访,老爷子不端架子,与年轻人热情交谈。

  回家后,我便迫不及待阅读起来。全书上下册共六属,上册为版本目录之属,有鉴别古籍版本、宋元时期苏地刻书概述、范仲淹著作版本源流考等;下册为书林旧闻等六属合辑,有过云楼藏书归公亲历记以及民国藏书大家郑振铎访书和编辑出版活动等文章。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在听一个老人不急不慢讲述着过去发生的大事记。其中过云楼藏书归公记让我对这段藏书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过云楼,以收藏书画及图书著名,珍品如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南京图书馆负责人找到江老,打算收购过云楼藏书,让藏书留在江苏。当时,过云楼藏书分作四份,由顾家后人各自保存。江老因与顾笃璜相熟,又怕直接开口被拒,所以请钱瑛同志先问问笃璜先生。一日,两人共同参加戏曲志编撰会议,笃璜先生因宴请客人来得稍迟,江老打趣说:“照你的身份,请客起码松鹤楼啊。”笃璜先生忙说没钱,江老马上说:“你是背靠米囤活饿死。”笃璜先生心领神会,邀请江老到其家中,将古籍拿出来供江老记录成册,随后另外两份也一并收归在册。南京图书馆最终以30万左右的价格获得过云楼四分之三的藏书。另外四分之一的藏书后来以两千多万拍出,2017年更是拍出1.8亿元的天价。江老再见笃璜先生时,心有不安。笃璜先生的一句话令人释然:“同你不搭界,书都归到南京图书馆,你也没有拿我一分钱。”由此可见,笃璜先生的思想是高尚的,正是由于前辈们高瞻远瞩的格局观,这些宝贝才能安然保存于南京图书馆之中。

  这本书的编后记描述了此书能够刊出的曲折艰辛,历时十年之久,出版时江老已经九十三岁高龄。

  合上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凝聚了江老一生致力于古籍修复工作的心血,江老的精神也值得我辈学习和践行。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他依然能够以乐观幽默的心境去直面困顿。历史是让后人评论的过去,而真正经历过的人在历史的洪流中顽强坚守,始终留存初心,成为后辈心中的高山景行。每每看到扉页上老人的题字,我都告诉自己,人生坎坎坷坷、跌跌撞撞是在所难免的,无论希望如何渺茫,都应该坚持走下去,在前行的路上发光发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