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记|雨打红萍展吾眉 余光中集(第二卷 诗歌)(一)
京华读余光中的诗集,感觉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意境特别美,古典与现代的结合,纵使不能完全理解那其中的意思,还是有很多感受相同的地方,这本诗集林林总总读了三个月,终于读完,这两天更新摘记。
以下是摘记:
《莲的联想》
1.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这样的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等你,在雨中》
2.一只掌握的是绝望,两只掌便将
便将永恒捕住
呼永恒,来,挥永恒,去
月在江南,月在漠北,月在太白的杯底
------------《第七度》
3.只要心中还有,只要梦中还有
还有一瓣清馨,即夏已弥留
即满地残梗,即满天残星,不死的
仍是莲的灵魂
-------------《永远,我等》
《敲打乐》
4.这种浮词游语、陈腔滥调,真能保证作者的情操吗?在悲剧《李尔王》里,真正热爱父亲忠于父亲而在困境之中支持父亲的,反而是口头显得淡漠的幼女。中国人常说“孝顺”,其实顺者有时未必是大孝。爱的表示,有时是“我爱你”,有时是“我不知道”,有时却是“我恨你”、“我气你”。
写于二十年前的这些诗,今日读来,仍能印证当日深心的感受。诗,应该是灵魂最真切的日记。有诗为证的生命,是最值得纪念的。
-------------------《<敲打乐>新版自序》
5.史前的童真夜咽下了我们
无首无尾的黑暗
生之前,死之后
水涧漱着细细的地下水
------------------《钟乳岩》
6.再回顾,已落向
指点以西,眼眸绝望
以西,向叠来叠去的千嶂万嶂
印第安的传说里
--------------------《天栈上》
7.当然,那样子的风平浪静,只是浮面的幻觉罢了。寂寞原是一座水晶的牢狱,透明尽管透明,其为牢狱则一。空间上的阻隔,使我对自己的国家,增加了灵视的真切。我无法摆脱旅美中国人特有的那份失落感。寻寻觅觅,惶惶栖栖,那份失落感在我的心中,在从《七层下》到布朗森公园的一系列诗中翻翻滚滚,直到它在《敲打乐》中扬扬鼎沸起来,而我攫回了迷失的自己。
-----------------《<敲打乐>后记》
《在冷战的年代》
8.十七阵的红泪,悯地,悲天
落在易水,落在吴江
落在我少年的梦想里
也落在宋,也落在唐
也落在岳飞的墓上
更无一张飘来这海岛
到冬天,更无一片雪落下
但我们在岛上并无温暖。
----------------《枫和雪》
9.天空是一蚌雕空的珍珠
背光的一面总朝着我们
雾里,有一些隐形的歌者
在枫树的暧昧里好听地辩论
海的方向。究竟应该向自己辞行
或者不应该,已经成为一种
形而上的享受,真正地惊讶为何
一切都成熟得好纯粹好透明
即使乡愁,也变成好脾气的遗忘
陪我坐在空无的中央。
----------------《公墓的下午》
10.九条命,维持九盏灯
一盏灯投九重影,照我
读一部读不完的书
黑暗是一部醒目的书
从封面到封底,我独自读
-------------------《九命猫》
11.大寒流降自江南,在岛上
在下风处,仿仿,佛佛
多感的鼻子仿佛就可以
嗅到腊梅清远的芬芳
那是少年时熟悉的一种香味
像母亲生前系围裙的身上
曾经嗅到的那种
那只是一瞬间的幻觉罢了
想古中国多像一株腊梅
那气味,近时不觉
远时,远时才加倍地清香
---------------------《腊梅》
12.相传时间老耋后便化成空间
化成黑色的空间,覆在这荒城
空间老耋后便龟裂而下坠
像洪荒的天花板,一片片坠下
散成这些怯懦的灵魂
月,是一只复明的明眸
被历史的潮汐洗得多清亮
我站在清亮的永恒下
悲歌如刀切般终止,夜静如此
没有吠声,也没有蝙蝠的黑翅
---------------《月蚀夜》
13.如何让中国像疯狂的石匠
奋锤敲凿你切身的痛楚
敲落虚荣,敲落怯懦
敲落一鳞鳞多馀的肌肤
露出瘦瘦的灵魂和净骨
被旋风磨成一架珊瑚。 如何
中国将你毁坏,亦将你完成
像一个苍老的,愤怒的石匠
------------------《自塑》
14.此地葬一个可爱的女人
肉体已成灰,只留下灵魂
一缕灵魂,只留下一束记忆
记得小时候,在江南
秋天拾枫叶,春天养蚕
一缕灵魂,曾经是一张脸
是我记忆中最早的形象
早于这世界,早于月,早于太阳
一张脸,曾经是一双眼,一种笑容
小时候,是我唯一的气候
母亲啊,你竟已成为一缕灵魂
一缕灵魂,曾经是一双手
辛苦经营,将我编织成形象
凡颅所顶,凡足所履,凡身所衣
来自你,来自那一双手
此地葬一个可爱的女人
葬的是骨灰,不是灵魂
这首诗是她永生的陵寝
保存一种美好的形象
防腐,防火,防盗,而且透明
------------《母亲的墓》(全文)
文|京华
图|网络
编辑|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