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小姐”到《紧急公关》 一串汁水淋漓的瓜

1、
1984年,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的地道香港人常玉萍做了个决定:北上广州,去中国大酒店做公关小姐
她那年26岁,名校毕业,又在著名外企奥美工作三年,正是风韵十足的最佳年龄。
踏进豪华大酒店那一刻,她一定没想到:5年后,自己竟然引发了全国人民对“公关”这个行业的第一次大吃瓜
她的工作是广州中国大酒店公关部经理。这个工作在当时很高薪,也挺新鲜。
在她之前,“公关”已悄悄地在广东、北京一些酒店摸索着起步:早在1981年,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深圳竹园宾馆成立了公关部,1984年,广州白云山制药是第一家成立公关部的国企,1985年,深圳总工会还开设了“公关培训班”,面向全国培训公关小姐和公关先生。
不过,这时的公关只在涉外酒店和国企的小圈子里悄咪咪自己玩,离广大群众很遥远,有瓜也吃不着。
不过,“公关”天生就是个汁水饱满、又大又圆的瓜,就看什么时候瓜熟蒂落
这一天很快就到来了。1989年底,被港剧养刁了口味的广东人惊奇地发现,街坊邻居都在追一部普通话对白的电视剧。
那时候,一说话就咩咩咩的老广们,电视剧都被TVB承包了,1986年港剧《流氓大亨》播出大结局时收视率是70%,广州某个体户就发牢骚:一个晚上就做了五块钱生意,搞咩嘢啊!丢!
——那会儿港剧就是这种万人空巷的存在。
而这部普通话对白、广东电视台出品的电视剧,播出时收视率竟然达到90%。我想肯定不止一个广州个体户吐槽:搞啥**玩意儿!*!
直到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广东省出品的《大潮起珠江》大展上,还有专门一张大海报,纪念这部划时代的普通话对白电视剧。
对,就是《公关小姐》
来看一下画质感人的《公关小姐》片头:
收视这么高,不是没道理——这瓜太好吃了:
第一条就是:老广们都没吃过这种瓜。港剧那会儿什么剧唱主角?1980年《上海滩》,1981年《流氓皇帝》,1982年《天龙八部》,1983年《射雕》一二三,1984年《笑傲江湖》《鹿鼎记》,1986年《陆小凤》《流氓大亨》,1987年《大运河》《书剑恩仇录》,1988年《绝代双骄》《当代男儿》,1989年《义不容情》……
你瞧瞧,大女主的戏,港剧也相当稀缺。
而且,《公关小姐》的名字就十分时尚洋气,勾人好奇,更别说剧中靓女们那挑衅式的大波浪、又宽又大短上衣,又窄又小一步裙,挺拔的制服,傲人的身材,又青春又成熟的颜值和风韵……
在功夫武打片世界里,吃瓜群众顿觉一扇神秘窗户悄然洞开:靓女扎堆,出入豪华,情感饱满,似乎踏一步就能进去,但又始终摸不到门道的五星大酒店里,靓女们天天都在干些啥?
谁不想光明正大的偷窥几眼?
而且,公关小姐们礼貌得体,笑脸迎人,开口会说,下笔能写,交际一流,办事干练,自控力又那么收放自如,大大方方,漂漂亮亮,简直太时髦了,太惊艳了,太有本事了,太励志了
这样的靓女,还有靓女们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怎能不让人喜欢?
1990年,中央台出了一大笔钱,买了《公关小姐》播出后,全国人民也步老广后尘开始纷纷吃瓜,吃完后咂咂嘴,回味无穷:
很多小姑娘立志要当公关小姐,很多城镇的父母对自家颜值过关的女儿的期待也是:去广州,当大酒店的公关小姐。
当然,这些都是肤浅的表象。
更深层次的热潮是:《公关小姐》就是以中国大酒店公关部经理常玉萍为人物原型,写了30万字的编剧脚本,取景就在中国大酒店,实打实地拍出了这个行业最真实的存在感
比如人物原型常玉萍,1984年初到中国大酒店时,一位华侨就来投诉:“你们工作人员语言粗俗,骂了几次‘他妈的’,她以为我听不懂,出于礼貌我们才没有当面指责她。”
常玉萍赶紧去了解,没想到服务员理由充足:“入住酒店的都是有钱人,许多是资本家,是剥削阶级,我们怎么可能对他们有好脾气?”
常玉萍哭笑不得,但公关方式却非常专业:
一,承认自己错误,表示酒店刚开业,服务还不够;
二,肯定对方的投诉,您的意见很对,酒店会教育培养员工服务意识;
三,让经理带着服务员一起道歉;
四,给予适当的补偿:邀请对方免费参加酒店的活动;
五,建立关系,特别声明有什么事都可以找公关部投诉或帮忙。
这个桥段,在《公关小姐》里就有准确呈现。现在仍然是教科书级别的

常玉萍  安哥 摄影

所以,观众吃瓜,专业人士却搬来小板凳进行业务学习。也是这部《公关小姐》的带动,一次“公关热潮”在全国铺开来:企业成立公关部,大学开办公关课,报刊杂志纷纷说公关。
真的是一部电视剧催火了一个行业。当然,电视剧这种文艺作品,不可避免地带着天生的夸张和渲染,人物和情节当然也会集中展示矛盾和看点。所以《公关小姐》也有不良影响。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的《中国公共关系史》是这么总结的:
教科书概括得很全面,《公关小姐》电视剧之后,“公关实务”确实在各个领域不断显现,迅速分化成男频女频两个取向(怎么有种网文的感觉?)
2、
很多事情就这样,一火就变味。
《公关小姐》大火后,很快催生了两条线,首先我们来讲男频取向的上线。
为什么要用“男频取向”这个词呢,看一看这则广告截图:
对,这是当年太阳神集团的著名CIS,我至今还记得,广告中一群光膀汉子,一大早草原上一阵忙活,然后大喊一声——喝!两根粗大木柱biubiu就竖起来,接着壮男们就吼出这两句广告词。
如此阳刚无比的太阳神,不卖重工,不卖钢铁,而是卖口服液。
这广告词,搁现在就是活脱脱一标题党啊。
可在90年代初,以CIS为核心的公关手法却极其新鲜,一下子就把广告打到天上去了,1993年,太阳神营业额13亿,秒杀什么海尔、联想、万向一众对手。
这种公关手段,随后被各种“点子公司”、“策划公司”推到极致,新闻炒作、标王竞拍的热潮,让一批企业迅速爆红发迹,又急剧跌落,万劫不复。
《公关小姐》的大火,催生的另一条女频取向的产业线,则带有更多灰色乃至违法色彩。
写到这里,我分明听见你在嘿嘿嘿窃笑。
不要嘻嘻哈哈,我们在说很严肃的事情呢!
比如1994年《妇女学苑》这本杂志,来自中国妇女干部学院的作者,就用一个个活生生案例,忧心忡忡地提出公关的“黑暗与丑恶”:
类似的场景,很多有责任感的报刊杂志都纷纷发文警示:好好的“公关”工作,被你们这些低素质人员搞坏了。
除了反应现实生活的报道外,一些虚构的小说,也基于社会热点,纷纷编排起“公关小姐”故事。
1992年贵州省文联《山花》杂志刊登的文学作品《卡拉OK之夜》节选
报刊杂志如此重点揭露,群众肯定也议论纷纷,公关由此第二次沦为谈资,但这一次不再光鲜亮丽、充满青春美,而是走入灰色地带。
口碑被搞得如此不佳,“公关”难免波及到生活中更广泛的领域,比如家庭情感婚姻:
更要命的是,1997年,当时一些沿海开放地区(就不点名了),还把“公关小姐”降维使用,公关小姐竟成了一些娱乐会所卖淫女的统一称呼。
看到这样的新闻,各大学公共关系专业的教授学生、国企央企民企外企的公共关系科处部工作的公关人,内心应该是撕裂的吧——
为什么一定要叫“公关小姐”,就不考虑我们的感受吗?就不能换个别的词吗?
如此污名满身,1997年,河北省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的《公关世界》第7期,开篇就为自身正名:
毕竟是行业重点期刊,几句话就把道理说透:这些丑事坏事违法事,都是“假公关之名”,“公关不是不三不四、任人摆布的事业”
说得好,“公关小姐”这些低俗案例,只是支流里的小浪花,扑闪扑闪就没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关越来越普及,越来越接地气,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
不变的是,公关继续被吃瓜。
3、
公关第三次被集体吃瓜,是沦落为“黑公关”,成了“抹黑”代名词。
最早提出“黑公关”的,是2003年北京某记者与某家大家电厂商的冲突。
这个词一晃竟然出现了快20年了。
2003年《IT时代周刊》9月报道
2010年,蒙牛伊利爆发大战,同样在这一年,鹅厂和360互撕,都牵扯出网络媒体是否存在以抹黑对手为目的的策划、是否存在倾向性误导性信息的争议。
此后,租车行业、饮料行业、甚至网络众筹行业、直播行业,都纷纷说自己遭遇了黑公关。
这些往事,每一件都足以写一篇以上文章,读者想看的话,我找个时间再来写。今天既然是梳理“公关脉络”,就直接上结论吧。
这也是前文提到的行业重点期刊《公关世界》自己做的盘点总结:
本大叔很赞同《公关世界》杂志一位作者陈先红说的话,我就直接摘录了:
“黑公关”的幽灵仍在不时出没,而那些在公关一线的从业者们很快发现,他们的第四次沦落,是成了吃瓜群众讨伐和嘲讽的对象。
群众们纷纷批评:你们这些公关人,太不会危机公关了。
4、
群众讨伐职业公关人员不会危机公关,似乎成了当下的一个热梗。
最近一次大型嘲讽现场,就发生在十天前。
最近那两家公司——多多家和棉棉家,都因为一系列的操作失当,被正义人士骂上各类头条,斥责声不绝于耳,包括并不限于:
这两家公司的公关是在比烂吗?公关翻车让甲方学到什么?公关全面失败该怎么救?字里行间一片苦口婆心。
阴谋论者还发现:当年某度因为竞价排名引来骂声无数,最后群嘲归为一点:这一届公关不行。
骂到最后,企业照样骚操作,但沉重的大铁锅,却让公关部扛了。
事后群众一反思:公关部这一招妙啊,搞不定别人也搞不定东家,干脆搞定自己好了呢。
于是,这次两家公关部,看不懂的套路一再上演,看起来不是正常演砸,而是花式假摔,群众就在想——是不是主动背锅?
还有人建议:把这些骚操作写入《公共关系学》的案例,意思是铸成历史,警示后人。
大家讲的我都同意。因为不同意也没办法。
再说,企业非要那么声明,你也只能发发牢骚,不然呢,你又没啥办法。
甚至,公关已经被简化成PR——连个正经的中文名字都没了呢。
5、
接下来快速进入第五次吃瓜梳理吧。
既然公关的瓜这么好吃,汁多肉厚,谁都想来尝一口。
于是,公关被各位编剧老师和各大导演看上了,看上就看上吧。30多年前《公关小姐》如此经典,拍些新作品,青出于蓝,瓜众们喜闻乐见地吃吃瓜,不是更好吗?
遗憾的是,公关这一次,意料之外地沦为扭曲臆想的重灾区,与生活真实相比,割裂鸿沟之大,可能仅次于手撕小鬼子和步枪打飞机。
比如虎扑女神之一佟丽娅和黄轩主演的《完美关系》,豆瓣评分惨烈至3.9,三万人上去打了一分。
比如观众们吐槽:这剧太不真实了,公关和助理有这么拽的吗?当面教训客户,还骂客户是猪脑子?
讲真的,这工作岗位还招人吗?我也想去当当这个可以骂客户的助理,底薪多低都没问题。
瓜众们要求其实不高,瓜过得去就行,可不能卖的时候说是,回来一看,是
作为一部职场剧,职场的人也跑出来怼:
不过呢,这剧的气质,还是蛮符合电视播出平台那味儿的。
就是可惜了安建,拍过多少好剧的导演啊,被谁坑了呢安老师?
6、
不梳理,还真是不知道:公关和这片古老大地金风玉露一相逢,竟摩擦出了这么多胜却人间无数的奇景。
这几天,又一部以“危机公关”为看点的剧《紧急公关》上演了。大家一看主演黄晓明,心里就咯噔一下。
好在这次播出的平台,是相对稳重的央视八套。
但现在才开播4集,槽点已经若隐若现了。
虽然很想吐槽,但为负责起见,我决定再等几天,攒起来一块说。
希望不要诱发公关次生灾害,不要成为大型灾难现场。
拜托了教主大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