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冬之味】◆千里赵牧

作者简介

李强,笔名“千里赵牧”,1976年生,河北永年人。在挚爱的教育事业里奋斗已25年。他迎着朝阳阔步而前,伴着星月满载而归;他在三尺之台的一言一行,谨守了“玉壶存挚心,遍种百花香”的从教誓言。他在忙忙碌碌之余,稍纵的闲暇时光,便是扶老携幼,漫步苍翠,遥望星空;偶尔记录撩动心弦之文,尽是心意满满。格子间一撇而过,顿觉不枉此生。几年间,所写散文、时评、传记、专业论文等百余篇,在各级各类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等融媒体上公开发表,获得广泛认可。在疫情期间中长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三篇,5天内网络点击量达到万余次,评论数过千,社会反响强烈。
青春过隙不待惰客,他用真诚、醇厚的心境,去感触、收获无处不在,价值千金的质朴与无华!
冬之味

再喷香的美味偶尔浅尝是美美的,最自在的生活平淡无奇是精彩的。读一点书,看一点剧,写一点文字,想一点心事,顺便去寻味一下不同的烟火,原来我们和这个世界竟如此从容相处,冬之味是好味道。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一首唐代诗人祖咏的绘冬诗句,把我们带进了傍晚都市里几分积寒的情境之中。每到这个时节,都会有民谚在人群中流传,“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冬季进补的时候到了。

说到这里,酱香浓郁的炖肉就呼之欲出了。各类荤腥食材中,猪肉属于最接地气儿的最大众化的温性食物。往咱们的餐桌上一看便知,烹饪猪肉的手法多种多样,且易学易操作,可以一年四季不断。尤其是猪肘子,更是大家餐桌上常见的硬菜儿。说到肘子的经典做法,酱卤肘子首当其冲。选上好的后肘,眼神好一些的,用镊子一根一根的去净剩毛,清水洗净,凉水进锅焯水,去除污血骨渣捞出,锅里用上香叶,桂皮,大料,陈皮,小茴香,还有各家自己的特殊调料等等,有老汤最好,焖煮三个小时,离骨酥烂。肉香在时针的转动中蔓延四溢开来,家里的边边角角能听到火苗催动汤水翻滚的声音,更是能闻到厚重浓香的肉味。要是在过去的胡同平房里住着,灶台上的烟火味早已经顺着窗棂的缝隙,招来了一群小馋虫儿。喷香扑鼻的炖肘子出锅后,不能马上摆盘,需耐心等着它凉透,外皮紧致红肉服帖了,用大片刀儿横着切下去,薄薄的片儿码在平盘里,夹起一片,能透出冬日暖阳的和煦,一层皮儿,一层油儿,一层瘦肉儿,夹在烧饼里,卷在大饼里,抑或是沾着调好的蒜汁儿,那叫一个香!

酱味肘子名气最大的当属北京“天福号”,笔者每次赴京,都要在他家店里买上一个带回来,让老人孩子尝尝京味儿。这家的肘子用六必居的面酱涂抹全身,颜色红得发黑,切开来看,皮子酱色浓厚是一层,粉红色的里肉是一层,吃一片肉质紧密自然酱香。而我们日常的百姓做法,佐料都是常见的,肘子大都是去骨捆绳入锅,出锅的肘子是里外一色,酱油的深红色为主,肉质松软。喜欢吃原味的,一筷子一片,两片直接入口,喜欢吃蘸料的,抄起大片,满满的裹上酸辣汁儿,忙不急的送进嘴里,轻轻闭上眼睛,用心品味,大片小片外皮韧劲儿足,红肉软烂不散,谁知道美味的汁液,早已经顺着嘴角浸到了外面,香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白兔在民间有着许多的美丽传说,它的食用价值也同样可以信手拈来。比如“飞禽莫如鸪,走兽莫如兔”,“荤中之素”等等。兔肉蛋白质含量高,人体消化率极高。咱们常吃的猪肉、牛肉、羊肉只能望其项背。俗话说“食补胜药补”,又到了冬季进补的时刻,选择炖兔肉,不失为一个保养身体,积蓄能量的好法子。

兔肉炖着吃是家常做法,我们每家都有自己的炖肉诀窍。最常用的一个技巧是要配上肥肉和兔肉一起炖,兔肉的脂肪很少,单独炖煮,出不来浓香的味道。加入肥肉后,可以让兔肉更香更厚,不柴不寡。笔者二十多年前,在黄梁梦镇一家国营企业的家属院里,品尝过多次农家炖兔肉,那味道,那感觉,那氛围至今记忆犹新,如今早已经物是人非。一间大屋子,一张再普通不过的木质圆桌,一只尖底铁锅,一套煤气单眼灶,一两层白菜垫锅底,上面盛着四斤红烧兔肉。任凭屋外北风呼啸,大雪漫天,屋里照常人声鼎沸,酱色的浓汤在火苗儿的催促下,咕嘟咕嘟,一阵一阵的白色雾气向着房间的顶散去,肉汤的气息则肆意的滋润着屋里的每一个人,还有屋子里所有的锅碗瓢勺,瓶瓶罐罐,真是肉香人兴。除了炖兔肉是一绝,配菜“土豆饼”那也是独一无二的。手切的土豆丝加入了一点儿面粉,摊薄了放在铁鏊子上,正反煎至金黄焦脆,放在一个八寸盘里,切八块,直接吃香,脆,微甜;沾着汤吃,还是香,还是脆,还是微甜。为了这口炖肉,这口饼子,前后三次带着锅顶着大风,骑着五零小摩托和刚结婚不久的媳妇儿,买回家围坐一起大口朵颐,如今回想起来,还是余味未消,暖意融融。

伴随着回忆,站在寒气袭人的冬夜,半空里挂着的那轮明月愈发引得人感慨万千。女儿稚嫩的声音,在这个时候于耳边响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是啊,“一呼一疑”是女儿的天真烂漫,“一捣一问”是李太白面对现实与理想而生的凄怆感慨。

扫除冬季心底的阴霾,即使每一天阳光黯淡,冰雪凝结,只要我们心有阳光,热爱生活,定会一路芬芳,香气烂漫。

时至今日,坊间谈论起大鹅,孩子们熟悉的是骆宾王的咏鹅诗,老人们所想的是童年时养大鹅看家的经历,之于我们这些夹心儿呢,兴趣最浓的便是想着鹅肉好吃了,特别是时下春节将至,尤甚。

先来说说我们北方的美味大鹅吧。大鹅的做法不多,但蕴含着各种滋味那都是留香饱满的。我爱看电视里的东北铁锅炖大鹅,烟雾缭绕的厨房里,从铁锅里抄出来一只,随便撕扯几块放在盘子里,配上几杯烈酒,要不干脆拿上一个大白馒头,就着吃喝,当嘴解馋。虽然在意犹未尽之时,能感觉到少了点南方烹饪的细腻。走进店铺里的炖大鹅呢。相对于南方的精致做法,架上铁锅文火炖煮那是北方别有一番风情的操作,慢火咕嘟的方法可以让鹅肉滋味更足更通透。商家惯常先将白菜叶子什么的铺在锅底,可以防着鹅肉糊锅,再将已经切块的鹅肉码在上面,一切就绪,佐料集中配好一碗倒进,最后补充些老汤掩着肉了,锅盖一盖。下面的火苗子似有似无,袅袅的炊烟算是有了挤出来的道道儿,偶尔的白气儿升腾,肉香其实早已经钻进了鼻子,勾着馋虫满肚子爬呢。不经意的抬起头,朋友们围坐一旁,看着雾气腾腾,聊着是是非非,想着往事连连……

腊八过后的腊八蒜,即使是淡口吃一瓣,哪怕是想一想,脆生生,酸溜溜,通透,爽!据说腊八蒜不但解腻消食,还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大厨们发现这个好“伙伴”,常用它来做辅料,比如腊八蒜炒肚丝,让荤腥味重的肉瞬时间美味迸发。家里烹饪大鹅选它也是好办法。因为鹅的体型大,肉多,在家里做的时候就少。我曾经在朋友家吃过一次,做法简单,味道独特。先从密闭了一段时间的玻璃罐子中,取出一小碗儿碧玉色的蒜瓣备用,大鹅切小块,用料酒、盐等等佐料腌制一个多小时,嫩蒜炝锅,下肉爆炒,再加老汤,文火一阵子后,收汤加入腊八蒜,添老抽上色。做得了上桌,赞誉声不绝于耳,对厨艺最好的褒奖就是风卷残云。

在南方我们最熟知的是烧鹅。“舌尖上的美味”能一下子勾起大家的食欲来,回想起一帧一帧色泽诱人的画面,口水瞬间润喉。尤其是广州香港,走进狭小的街巷之中,炊烟袅袅仿佛回到了很久以前,饭点还早,成群结队的熟客已是纷至沓来,屋里屋外的食客爆满,架子上精致透亮的烧鹅仔,飘香四溢,一股酥香直冲肺腑。其实在我们这个更注重食文化的东方古国,类似“烧鹅”这样的词汇很多,多带着标志性的含义,比如陈醋数山西,臭桂在安徽等等。它们更像一个形容词,把有关食的料理的注释提升到很高的层次,扩展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听到一个词儿,手艺,香味,橱窗,老作坊,都能历历在目。

厨间的烟火气纷纷扰扰的,似是我们一起经历的过去一年的境遇。或有高低顺逆,出生与死亡却一定是永恒的主题。只是在面对生命中的甜酸苦辣,悲欢离合之时,要有一份看淡,一份从容,放下包袱,安心向前才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