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神器华夏九鼎去哪了?
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成九鼎,代表九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以象征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
此后,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九鼎为镇国神器、传国之宝。《墨子·耕注》: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
周武王灭商后,曾公开展示九鼎。周成王即位后,周公旦营造洛邑,将九鼎置于该城,并请成王亲自主持祭礼,将九鼎安放在明堂之中。
东周开始后,周朝王室衰落,各诸侯开始觊觎王权。周定王时,楚庄王首次于洛邑“问鼎之轻重”,被周大夫王孙满驳回。楚庄王碰了一鼻子灰,只好作罢。这也就是成语“问鼎中原”的来历。
秦惠王时,张仪制定策略,希望能夺得九鼎以号令诸侯,楚顷襄王、齐王亦希望争夺宝鼎。周赧王周旋于两国以及魏国、韩国之间,令其相互制约,得保九鼎不失。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带领人马来到洛阳,直接入太庙明堂中欲窥九鼎。秦王围着九鼎观览一番,赞叹不已。并指雍字一鼎叹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守鼎的官吏说:“此武王定鼎于此,未曾移动,每鼎有千钧之重,无人能举。”有着天生神力的秦武王尽平生之力,将鼎抬离地半尺。正要迈步,不觉力尽失手,鼎坠于地,将秦王压住。众人急忙将他救出,秦王疼痛难忍,血流不止,挨至半夜,气绝而亡。
司马迁在《史记》周、秦二“本纪”中记载,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周赧王死,秦从雒邑掠九鼎入秦。但在《封禅书》中说:“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此处所说的“宋之社亡”即宋国灭亡,也就是公元前286年。九鼎在秦灭周之前,即“宋之社亡”时,已经不见;那么,前者所述秦昭襄王五十二年,秦从雒邑掠九鼎归秦,就自相矛盾了。
东汉的著名史学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汉书》中认为,公元前327年,九鼎沉没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泗水之下。不过这个时间跟众多史料中所记载关于九鼎的资料有矛盾,因此这个可靠性不高。此外,当时彭城远超周天子的控制范围,大老远的把九鼎运送到泗水去沉掉,这也太不符合情理了。
以当时秦国的实力来看,将九鼎收入囊中轻而易举。而九鼎每个都重达千钧,并非是什么可以偷偷隐藏起来的小物件。作为镇国神器、王权象征的九鼎,不入秦国还能入哪国?
史料中关于九鼎下落的记载,到秦之后,便再无下文。但民间对于九鼎下落之迷一直在讨论中。其中,比较多的说法有三个:一、九鼎被秦始皇带入秦始皇陵中;二、九鼎在项羽灭秦时毁于战火;三、九鼎沉于泗水之下。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说法“九鼎被秦始皇带入秦始皇陵中”。众所周知,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地宫中埋着无数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仅目前已发现的陪葬坑就有180多个。秦始皇要将九鼎带入地宫中,并非不可能之事。
第二个说法“九鼎在项羽灭秦时毁于战火”。持这个说法的人认为,项羽火烧咸阳宫,九鼎在咸阳宫中一同毁。但普通人尚且知道九鼎乃是国之大器、王权象征。作为西楚霸王的项羽,岂会不知?鲁莽的一把大火将九鼎给烧了,那跟傻瓜有什么区别?
第三个说法“九鼎沉于泗水之下”。这和上文中班固在《汉书》的说法并不一样。项羽在灭秦之后,王都定在了彭城,而九鼎就被项羽带去了彭城。之后,楚汉相争,项羽战败,于是将九鼎沉于泗水之下。这是唯一可以解释九鼎为何会沉于泗水之下的说法。
作为镇国神器的九鼎,至今仍未有确切的下落。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或许有一天,九鼎将会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