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瓜斋第114期:戏说繁简字

瓜瓜君的家乡是西安市下辖的一个县,叫周至县。周至县没什么名气,除了籍贯西安的人,很少人知道这个县。虽然全国人民吃的猕猴桃有近一半来自陕西,陕西猕猴桃有近一半来自周至。周至设县历史很早,汉武帝时就有了,那时写作“盩厔”(音同“周至”),并说什么“山曲曰盩,水曲曰厔”。这两个极生僻的字作为县名,一直沿用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改作“周至”。之所以改,估摸是为了顺应简化字的潮流。可是,近些年,文化复兴之风刮起,大家都想着怎样更有点文化。比如周至旁边的户县,改作了鄠县,后来又改作鄠邑区。周至当然不甘示弱,本地的文化人觉得应该改回“盩厔”二字,因为“周至”看着就像文盲,“盩厔”一望而知文雅古奥。

别急,单纯从字的产生时间来看,到底哪个更古呢?

“盩”字确实够古,古书上有“诸盩”,据说是周王的某先祖。周朝的青铜器上也有“盩”字,据考证也与周朝先祖有关。周至竹峪镇一带,就是周朝祖先频繁活动的区域。但我在甲骨文字典里没查到“盩”。“厔”字呢,我不太清楚青铜器上有没有。不过既然汉武帝时已设立“盩厔”县,那么至少西汉时就有了这个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收录“厔”字,可见使用频率很低,没有被许慎想起来。

然而,毫无疑问,甲骨文里不但有“周”字,也有“至”字。周,甲骨文写作

大概表示靠围墙划分区域,里面种了东西。金文有时写作:

跟楷书很一致了。至,甲骨文写作:

有说是箭头射到靶子上,表示到达;有说是人交叉双腿倒卧在床榻上,表示到家就休息,不管怎么说,都有“到”的意思。

所以,从文化史的角度看,“盩厔”是占了优势;从文字史的角度看,“周至”应该是更古老些。先民造字,一般是先造具象意义的字。从本义看,“周”当然是具象的,“至”虽然表义抽象点,但也是意义浅显的动词。这两个字,自古以来就很活跃,生命力很强盛。它们并不是什么简化字。

所以说,繁体和简体,有时跟我们望文而生的“义”并不一致。

繁体和简体总有些掏掏扯扯的东西可资谈笑,略举几例。

○从书写便利的角度看,我觉得有的简化字是比古字好写。比如:

國——国

圖——图

“國”字里面的“或”,是“域”的本字,表示城邦、疆域。简化字的里面改写成“玉”,据说是从“國”字的篆文异体字

减省而来(左下角有个“玉”)。这样一改,确实容易写好,因为繁体中的“戈”钩,挤在匡匡里,写起来实在憋屈,连古人也常常省略那个钩。不信你试写写看。

柳公权的“國”字

“圖”字里面的“啚”,是城邑,横横竖竖很多笔画,很不好写。简化的“图”,里面的“冬”字,既方便,又容易写好看。这个“冬”,是根据“圖”字的草书形态楷化而来的:

孙过庭的“圖”字

○有些字则改得失掉了微妙的意义。比如:

態——态

導——导

態,上部的“能”,表示可能,有趋向的意味,加个“心”,就表示心理的趋向,就是态度嘛。简化的“态”字,“趋向”的意味不见了。

導,上面“道”,表示道路,下面“寸”,其实是手。合起来表示在路口抓着人的手引路。简化字的“导”,上部的“巳”,据说在甲骨文中表示“新生儿”的意思,但在“导”字里则不知所云。我猜“导”的简体是从“導”的草书形态改造而来的:

孙过庭的“導”字

还有:

藥——药

愛——爱

藥,草头底下一个“樂”(乐)字,吃了草藥病好了很快乐。药,草头底下一个约,吃草药是一种约束、束缚,简直是痛苦啊。据说出土的汉代文献里就有“药”字,可见也不是什么简化字。古人仁者见仁,有人觉得吃藥樂,有人觉得吃药苦。今天我们只使用“药”,意思吃药总是痛苦的事。

愛,中间有心,愛当然要用真心。爱,心不见了,爱大概只和友情等量。怪不得现代社会离婚率高。

以上胡说八道,别轻信。

○还有一批字,瓜瓜君不懂考据,不知道它们依据的何种简化方式:

趙——赵

風——风

區——区

鳯——凤

鄧——邓

樹——树

漢——汉

對——对

難——难

这批字,义无反顾地把繁杂的偏旁简化成“×”和“又”,很省事。但瓜瓜君特别讨厌“趙”字的“×”,叉叉总有种不吉祥的意味。瓜瓜君就姓趙(赵)。

最后说两个字:

來——来

麥——麦

“来”是“麦”的本字,就是麦子的意思。甲骨文的“来”写作

是田里麦子的形状,古代楷书写作“來”。麦子早先由西域传入中国,甲骨文时代,中国境内已有种植。因为麦子是外来作物,所以这个“來”字虽然表示麦子,但也含有“外来”的意思。后来义项分化,“來”只表示“外来”之意,而另在“來”下面加了个部件,造了“麥”字:

此字专门表示农作物麦子,于是“來”和“麥”各司其职,成了两个字。这就是繁体的“來”和“麥”外形相似的原因,它俩是血亲。

瞎掰完了。晚安。

(0)

相关推荐

  • 汉字漫谈(二)汉字简化

    这一讲说一下汉字简化. 为方便起见,这里将汉字简化分为广义简化与狭义简化.先说广义简化. 广义简化包括汉字从甲骨文发展演变至今3000多年间的简化.在这3000多年间,汉字简化的总体趋势是由" ...

  • 为什么当初要把繁体改为简体 汉字!

    简体字的演化有一个历史原因,50年代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大力扫盲,那个时期在工厂.街道.农村到处都组建了扫盲班,识字和学文化是那一时期的热潮,但是遇到困难,繁体字笔画多,难写难认,扫盲的对象是大批 ...

  • 什么叫简体字和繁体字 都是中国字哪个更好

    一.简体字与繁体字是一脉相承的 其实,简体字与繁体字应该说是相对而言的,当一个汉字出现两个以上的形体时,笔画多的形体就称为该字的繁体字,笔画少的则是该字的简体字.这要从我国的汉字起源说起,我国的汉字是 ...

  • 汉字简体好还是繁体好——有继承的合理简化,酌情使用一些繁体字

    大概在2000年前后,社会上开始出现讨论汉字繁简问题的热潮.后来很多的专家学者乃至到两会议题上,都围绕着这个话题展开深入讨论.时至今日,在日常生活中还能遇到很多人在讨论关于汉字的繁简问题.关于这个问题 ...

  • 买和卖

    买和卖,读音.字形都极其相似,还跟学生说不出个名堂来,让老师们很是郁闷!今天我们从源头处谈谈这两个字,也许会有所助益. 买,繁体为買:在9月25号的文章<说说那些部首变体>一文中,曾经谈到 ...

  • 瓜瓜斋第二十七期

    今天键盘坏了,用软键盘临时凑合打几个字. 将进酒 爱莲说(云母熟宣) 爱莲说(半生熟宣) 戏为六绝句(上) 戏为六绝句(下) 因为原创文章有字数要求,我电脑坏了没法打字,只能贴一段以前的杂论,以便将本 ...

  • 瓜瓜斋第43期:丙申年最后一期

    明天就是除夕了,瓜瓜君这几日写了几页字,放上来,算是丙申年最后一期推送. 上十图(后四页是局部),是临写文徵明的<落花诗册>.原打算通临,不料写到第六页,没了耐性,索性收笔落款.继而用这个 ...

  • 瓜瓜斋第63期:简化字的前世今生(上)

    在书法作品中,如果出现简化字,一般会遭到嗤笑,说这人没文化.通常的规矩是,在生活中,用简体,在书法中,用繁体.当然,也有在生活中装逼用繁体的,没有问题.繁体给我们的感觉是:有文化. 其实呢,古代的字也 ...

  • 瓜瓜斋第64期:《蒙古帝国史》札记

    蒙古四大汗国图 铁木真的四个儿子:拙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 拖雷的儿子们:旭烈兀.蒙哥.忽必烈.阿里不哥等 海都:窝阔台的孙子 近日读完法国史学家雷纳·格鲁塞的著作<蒙古帝国史>,该书起 ...

  • 瓜瓜斋第65期:简化字的前世今生(下)

    本期,我们接着聊一聊汉字的简化. 读过上一期的朋友已经知道,汉字的简化并非始于当代,而是古已有之.不过,汉字的演变史,也并非是一味简化的过程.下面是从邹晓丽编著的<基础汉字形义释源>一书中 ...

  • 瓜瓜斋第66期:读小书——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

    记得上学时,某学期,瓜瓜君选修了一门课程,叫<说文解字>研究,老师让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瓜瓜君出于求知的冲动,书一买回来就趴在书页上啃.第一次,啃完<序>,搁 ...

  • 瓜瓜斋第67期:走马容庚捐赠藏品展

    声明:第66期瓜瓜斋,经一位读者反映,发现文章里有一个知识性错误.误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当成战国楚国帛书,跟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国帛书搞混了.因此,该节将马王堆汉墓帛书和秦简进行对比,所得出的结论 ...

  • 瓜瓜斋第69期:重磅!瓜瓜斋出新书啦!

    重磅消息:瓜瓜斋出新书啦! 这套小书,叫<瓜瓜斋读印>,是一个小系列,共四册.关于该书的写作缘起,瓜瓜斋主人在跋里讲得很清楚,现将其移录于下,顺带含羞晒一下文笔. 跋 明清以降,印章逐渐成 ...

  • 瓜瓜斋第71期:《名家讲书法》述略

    近日以散漫之心读完了由<文史知识>编辑部选编.中华书局出版的<名家讲书法>.这本书收录的名家文章计35篇,目录如下: 既是"讲",则多非深奥知识,或即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