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就不怕分数排名

据近日中青报报道,日前,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但目前依然有小学和初中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公开排名。

该新闻的标题更加鲜明,“60.2%受访者希望义务教育阶段老师坚决不排名”。但是,像给学生减负、扼制奥赛一样,“不排名”三令五申,却屡禁不止。直到如今,说得越坚决,怕是越不靠谱。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或家长,你没有别的追求,这排名游戏就很难下线。

所谓别的追求,简言之,作为学生,不可能无视分数,但要超越分数,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更全面的人,回归教育的本质。

在目前教育环境和机制惯性下,成绩不公开,在升学和分班等教学安排中,怎样防范“暗箱操作”?成绩不排名,怎样评价班级和老师的教学效果?不排名虽然减轻了成绩差的学生的压力,那成绩好的学生和家长同意么,有必要么?老师能够做到,或者说有必要对分数优劣守口如瓶么?可能的结果,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校方不排名,家长千方百计自己排名。有资深老师认为,在小学不排名都很难做到,更不要说直接面对中考的初中了。

笔者有个读初中的侄女,成绩排名不佳,原来挺爱学习,在分数排名的压力面前,近来有些放弃努力的迹象。经历过孩子成长,又处于旁观的我们,感觉侄女目前的确有成绩的压力,但背后最大的问题是心理和思想的成长。一是家庭条件不很好,孩子隐约有些自卑;二是孩子时有埋怨父母重男轻女,而父母也觉得冤枉。十多岁的女孩,心智发育进入关键期。可是,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只有一次次的成绩排名,全家人为之所累,对孩子的内心困惑,文化不高的父母束手无策,又很难得到老师的有效帮助。

春节期间上映的美国影片《奇迹男孩》,讲的是一个男孩先天脸部畸形,他上学当然是为了求知,但有文化的父母更重要的期待,是培养孩子能够面对本能排斥甚至歧视的人群,勇敢地融入社会。尽管孩子也很努力,仍然不时落荒而逃。为此,细心的老师用心安排和鼓励有爱心的孩子施予帮助。一学生家长以有实力为学校捐资为由,逼迫学校调离脸部畸形的男孩,遭到校长的坚决拒绝。让孩子获得人格的成长和自尊,始终是校方与家长共同努力的共同方向。男孩最后在学习和特长上取得了什么优异成绩我不记得,但他终于成功融入社会,获得同学的尊重,我认为这才是奇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