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贼挖掘战国古墓,出土一部史书,内容让后人争论上千年
众所周知,秦始皇在灭亡六国、统一天下后,为了让六国百姓都统一思想,不仅要求“车同轨,书同文”,而且还进行了焚书坑儒。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统统被付之一炬。这也就导致了秦朝以后的后人对先秦史知之甚少,直到司马迁的《史记》出现,历代史学家才有了史料参考。当人们都把司马迁的《史记》当作教科书时,一部古籍的现世,却让《史记》站在了风口浪尖处。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西晋初年,河南省汲县一个叫不准(音读“否标”)的盗墓贼偷偷打开了一座古墓。进入墓室后,里面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不准在地上摸了半天,终于是摸到了一把竹片。他将竹片点燃,并没有发现自己期望的金银珠宝,而是成捆成捆的竹片。对于一个盗墓贼来说,这些东西毫无价值,于是不甘心的不准将竹片翻了个底朝天,终于是找到一些值钱的东西,心满意足的离开。
当附近村民看到被打开的古墓和散落在地上的竹片后,立即报了官。前来办案的官员发现古墓中的竹片大小一致、字迹整齐、数量巨大,急忙将它们都收集起来,整整装了几大车。而这几大车的竹简,就是后来震惊中国史学界的《汲冢书》、《竹书纪年》。当这批竹简被运到京师洛阳后,晋武帝立即命中书监荀勗、中书令和峤进行整理。
在荀勗与和峤整理的过程中发现,这个盗墓贼掘开的居然是战国时期魏襄王墓,里面所记载的史料更是颠覆了历史的认知,有些内容甚至与司马迁的《史记》截然相反。如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上古时期部落首领都是实行禅让制,尧年老后禅位给舜,舜退休后禅位给禹。但在《竹书纪年》中,却完全是另一回事。记载如下:“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看见没?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上古时期根本不存在“禅让制”一说,完全是儒家编造出来的。除了上古时期的尧、舜、禹外,《竹书纪年》还颠覆了很多人的正面形象。如被公认为殷商第一贤相的伊尹,按照司马迁的说法,商王太甲是继承王位后不听劝告,胡作非为,所以被伊尹给放逐。后来他改过自新,伊尹就又把他迎了回来。而《竹书纪年》中则说,伊尹是为了自立为王才将太甲放逐,并将其关押在桐宫中。后来太甲从桐宫逃出,返回国都杀死伊尹重新复位,并不计前嫌的继续任用伊尹的两个儿子,将伊尹的土地都赐给了他们。
《竹书纪年》的出土,对于儒家来说无疑是个重磅炸弹,很多人因此开始斥责儒家和《史记》的虚伪,质疑他们所书内容的真实性。但西晋永嘉之乱后,竹简亡佚,仅初释本、考正本传世。到了宋代以后,由于程朱理学的高度发展,让儒学攀上新的高峰,所以《竹书纪年》再一次被人为亡佚,此后它就被儒家批判为“伪书”。
直到今天,关于《竹书纪年》的真实性两派人还是争论不休。支持者认为“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司马迁也没经历过战国时期,他又如何能保证史料的真实性呢?他的专著无非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而已。而《竹书纪年》的作者却正是那个乱世的生存者,说法可能更加客观。反对者认为,《竹书纪年》虽然是古墓出土,但谁能保证那个编纂的史官就没有瞎写呢?就如同今天的地摊文学,以讹传讹罢了!而且经过这么多年,有多少人对这部史书进行了修改,早已改变了出土时的真面目,所以可信度不高。对此,你更支持哪种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