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点】项目报价过低遭复议 低价中标如何破?

近期,“中国移动江苏公司2019-2020年本地网施工服务项目”因投标人报价过低已进行了复议,据悉该项目投标过程中报价折扣低至11.95%,此次的低折扣让行业相关人士惊呆不已。据了解,该项目采购内容为江苏省驻地网和集客专业施工及成本类改造服务,总预算48亿元,共计16家企业中标,最低折扣11.95%,最高折扣18.88%,平均折扣15.34%。最终,因投标人报价严重偏离2017年新版信息通信建设工程定额而进行复议。

虽然相关部门一直责令整治通信行业市场低价竞争乱象,但仍收效甚微。运营商收益缩紧压低集采成本,行业企业间由来已久的低价竞争模式都是造成低价中标的重要原因。由“最低价中标”引发的低价恶性竞争现象不断涌现,关于“低价中标”的新闻报道也层出不穷,0.01元“地狱价”竞标、0元中标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发人深省。

低价中标,危害甚大。首先,低价中标或许会带来质量问题。为了获得利润,部分企业在低价中标后往往会牺牲产品质量,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继而引发安全隐患,西安奥凯电缆事件就是其中的代表;此外,低价中标会影响企业的创新性。一些坚持品质、努力创新的企业或许无法进入供应商名单,而一些靠低价竞标的企业却可以中标,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挫伤企业创新研发的积极性,同时也违背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虽然低价中标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应该如何遏制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政府监管,还需要运营商重新审视招标政策,同时也需要企业严于律己,避免低价恶性竞争。

国家政策方面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资格审查机制要非常严格。坚持严格的资格准入机制,筛除不合格的投标者。根据市场整体行情,相关政府部门要制定招标项目的成本价格。此外,对于有挂靠、转包、买标、卖标、围标、串标、偷工减料等非法行为,或者发生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以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或者个人,要依法作出罚款、降低资质等级、停业整顿或吊销资质证书等处罚。

运营商方面

长期以来,运营商低价中标的集采模式使企业陷入“增量不增利”的尴尬境地。超低价中标是常态,“不包销”、“账期长”也是运营商采购的弊端之所在。与以往相比,运营商集采模式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再一味的追求低价,对招标资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企业资质、产品品质、销售业绩等都提出了要求。对于运营商来说,在招标前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细化实施方案,根据成本价设定投标价格限定,做到有的放矢,切勿因极低价成本影响产品质量,因小失大。要注重投标企业的诚信度,对信誉好、管理完善、有可靠机制的企业列为诚信单位,在投标时适当给以优惠,对不讲信誉、管理差、偷工减料的企业列入黑名单,不予招标。

企业方面

要以招标工程的指导价格为依据,根据市场行情确定投标价格,避免低价恶性竞争。对于运营商不切实际的超低价中标,同行企业要共同抵抗,为行业争取良好的发展空间。此外,企业要注重科技创新,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降本增效,做好成本控制,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赢得更大利润空间。任何时候,产品质量都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莫忘初心,始终坚持质量为本,如此企业才能长久稳定发展。

唇亡则齿寒。运营商与企业关系密切,任何一方的小举措都将对整个通信行业带来大影响。遏制低价中标,需要运营商与企业的合力协作,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完善相关体制,有效实施监督管理。

广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