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老子《道德经》中的“道”
老子生平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楚国苦县(现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过东周掌管图书的史官。其著作《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经典,内容全面丰富,集天文、地理、政治、军事、经济、伦理、心理、文艺、教育、逻辑、管理、养生、内政外交、环境保护、自然规律、社会发展、仁义礼仪、名利得失、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众多内容于一体,可以说先秦诸子百家均深受其影响。
孔子问礼于老子
儒家至圣孔子曾与老子有过面对面的交流,最后他评价说:
“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列子更是直接秉承老子思想,并进一步的发展了老子的“无为”思想。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本于黄老”更不必提。兵家至圣孙子的著作贯穿着朴素唯物论与原始辩证法思想,与老子思想一脉相承。作为纵横家创始人的谋圣鬼谷子,同时也是集百家与一身,道家思想的代表人之一。后世诸子百家思想,均由这一时代的人物思想慢慢分化演变,不再一一列举。
道可道非常道
其实,道家、法家、墨家、儒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等等这些学说门派都是后世之人的划分,那么把老子的思想划分为道家,有没有可能又开始就是错的呢?
上面这张图,你看到的是正脸还是侧脸?这是网上流传用来测试心理的一张图,在这里,我们不讨论心理。现在你再仔细看看这张图,是不是它既有正脸也有侧脸?如果非要让你说是正脸还是侧脸,是不是说正脸或侧脸都是正确的,但都是不完整的?也可以说,它既不是正脸也不是侧脸。
“道可道非常道”这是老子《道德经》开篇的第一句,也许有人问,为什么没有加标点符号?这是因为原著中就没有标点符号。按照今天的阅读习惯,应该如何加上标点符号呢?后世研究的人大部分分为两派,其一为:“道可道,非常道”;其二为:“道,可道,非常道”。虽然只是多了一个标点符号的区别,但后世解读的意思却相差甚远,甚至影响了整本书的解读。
先说下“道可道,非常道”与“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这里,我采用历代大部分学者和研究人员的翻译。
“道可道,非常道”翻译为:能用言语表达的道,就不是永恒的大道。或是:能用言语表达的道,就不是真正的大道。第一个和第三个“道”是老子提出的哲学范畴,第二个“道”是动词,说明、表述的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翻译为:道,是可以来表述的,但不能用正常的语言来表述。第一个“道”是老子提出的哲学范畴,第二个和第三个“道”是动词,说明、表述的意思。
可以看出来,以上两种意思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两千五百年来人们对他的困惑,我觉得这也正是它迷人之处。那到底哪一种是他真正的意思呢?别急,我们看下一张图。
千里江山图 局部
这是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的局部图,如果问你这幅图有什么内容,我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有人看到连绵千里的山峦起伏,有人看到翠绿青蓝间的颜色变化,有人看到人居与自然环境的恰到好处,有人会分析制作颜料的矿石来源,有人去剖析作者的历史谜团,还有人去分析房屋建筑结构……。这正如后世的人看《道德经》,儒家看到了“仁、义、礼、智、信”,墨家看到了“兼爱、非攻、节用、天志”,法家看到了“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兵家看到了“阴阳五行、奇正变化”,纵横家看到了“变动阴阳、纵横捭阖”,等等还有各家所述。
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看待事物,假以时日的专研皆有所得,但得到的东西是不同的,同时也是片面的。或许作者也没有想到你的结果,他只是给了你一个方向或概念。
不可被定义的“道”
老子的“道”是广义的,是非常抽象的,也可能不是这个世界的产物,或者说是不可被定义的。任何的定义对它都是一种片面理解,当你在想它的模样时,便会受到我们自身想象力的局限性和主观性所限制。“道”是存在的,当然,它也同样不会被“客观”或“主观”所限制,因为这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是“道”包含了“客观”与“主观”。“道”包含了“所有”,也包含了“没有”。所以这个概念,老子用语言也无法说清楚,因为人类的语言同样具有局限性。
我们想象的多维空间
就像我们生活于三维空间里,无法感知四维空间的东西,这是受到了我们生存空间的设定,大脑产生的想法均受到限制。至于对四维、五维甚至更高维度的想象,这种想象也是三维空间的产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再看这句话“道可道非常道”两种解释,可以说它们都是对的,因为“道”包含了“矛盾”与“统一”。我们对事物的定义,本身就有局限性,事物自身发展的性质具有转变性,而用一个稳定的定义来说明一个具有转变性的事物,注定是不完全正确的。
世间道理总共就那么一二,只是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用了不同的语言和不同方式做了不同的表达,又使我们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