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攻打剑门关,陈康营长带两个连的敢死队突击,后成开国中将
陈康,湖北武穴人,1930年加入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曾在红四方面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抗战爆发后,前往新四军任补充营营长,1940年10月奉命调到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任团长。
到抗战胜利时,陈康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旅级指战员,作战勇猛,深得陈赓喜爱。陈大将曾做出评价:陈康是个猛虎。
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渡过嘉陵江,一路向前挺进。于4月2日拂晓,先头部队第三十军八十八师抵达剑阁,同日中午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也到达剑阁城。
徐向前总指挥从敌人留下的电话里得到信息,防守剑阁的川军有三个团,由川军第二十八军宪兵司令刁文俊指挥。
剑门关是横跨在剑阁与昭化之间的著名隘口,两旁峭壁耸立,关口仅有一条狭窄的古道。这个连接川陕的险隘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所谓“一关失、半川没”。在四川军阀的长期经营下,剑门关碉堡林立,堑壕交错,易守难攻。
防守剑门关的三个团,其中一个团据守关东,一个天据守关南,防守关口主峰的是川军杨倬云团。早在红军到来之前,刁文均用骡子驮来四万大洋放在阵地上,制定了“勇者赏退者杀”的奖惩规定。
刚抵达剑门关的第三十军八十八师和第三十一军的四个团,就分三个方向朝关口守敌发起包抄。上午十一时,战斗正式打响。
红军向剑门关主峰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川军凭借险峻的地势居高临下阻击,火力一场猛烈,担任前锋的二七四团伤亡不断增加,却丝毫没有进展。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红军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依旧无法突破。坐镇指挥的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十分焦急。红军的攻击部队又一次退了下来。
这时候二七四团二营营长陈康来到王树声跟前,说:该我们上了!二营是王树声从十几人的游击队带出来的部队,自渡过嘉陵江后,就一直作为预备队跟随在王树声的身边。王树声拿着望远镜看了看,说:“去准备吧!”
在炮火的掩护下,二营开始进攻。因为四连在渡江时损失很大被当做了营预备队,陈康亲自带着五连和六连,向剑门关主峰发起冲锋。
川军居高临下,火力凶猛,二营刚开始进攻,陈康的左臂就被子弹击中。卫生员给他包扎的时候,他看到冲在前面的几个战士相继倒下,进攻被压制住了。
王树声急了,跑到炮兵阵地上,把炮兵连长大骂了一顿,命令他们将敌人的火力压制住。炮连的几发炮弹准确地落在川军的阻击阵地上。
陈康一挥手,两个连的战士们从后面的土坎上猛地站起来,向川军阵地冲去,杀声响彻剑门关。二七四团所有的火力都射向二营冲锋的方向,川军盘踞的主峰阵地上顿时硝烟弥漫。
二营的指导员刚冲出几步,就栽倒在了地上。这个只有十七岁的少年没有留下全名,只知道他姓鲍,大家都叫他“包谷米”,个子不高,但每次打仗的时候都冲在最前面。
冲上剑门关主峰的红军战士都端起刺刀,和据守的川军厮杀在一起,不断地有人从悬崖上跌落下去。当川军被二营压缩在阵地后面的一条石沟里时,突然涌上来数百名川军的预备队。此刻,二营官兵已经全部冲上了主峰,手榴弹下雨一般地扔向石沟,顿时血肉横飞。
后续部队快速跟了上来,王树声也跟着疾步攀登,沿路到处是牺牲红军的战士,有的还靠着枪抬头看向上方。川军团长杨倬云眼看大势已去,无路可走的他选择了跳下悬崖。红军占领了剑门关。
此战陈康率两个连冲上主阵地,立下了首功。
1940年,陈康奉命调入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担任团长,这是八路军改编初期的主力作战部队之一。从此陈康在陈赓的指挥下开始与抗击日寇,后又参加解放战争,为革命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每当遇到硬仗、恶仗的时候,陈赓首先想到的就是陈康。陈康作战勇猛,从来不喊苦喊累,与李成芳、刘忠、周希汉等几位将军成为陈赓最倚重的战将。
1955年,陈康被授予中将军衔,以表彰这位百战将军对革命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2002年5月23日,陈康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将军看到了一个强大的新中国,也看到了他们这一代人流血牺牲为子孙后代开创出来的一个美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