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关于教育的暗黑童话,每个人都应该看看
点 击 关 注 电 影 派
从 此 过 上 没 羞 没 臊 的 观 影 生 活
最近有这么一部短片,
派爷看完后久久不能释怀,
并开始琢磨一个问题。
好的教育究竟该是什么样子?
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这个短片给出的答案,派爷拍手叫好,
并希望每个人都可以看看这部:
《驯兔记》(2018)
该片曾入围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国际短片单元,看过的人不足1000,豆瓣评分8.1,又一部短片佳作。
评论区是这样的:
夸制作,精良;
夸故事,拍出了原著精神;
夸内涵,荒诞的演绎与明喻;
虽然名字看起来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大有来头。
故事改编自“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同名小说,主人公是皮皮鲁。
熟悉皮皮鲁的人都知道,作为郑渊洁作品中最酷的男一号,皮皮鲁并不是让学校老师喜欢的乖孩子。
他成绩不高,调皮捣蛋,但他心地善良、正义勇敢,让人喜欢。
《驯兔记》里的皮皮鲁也一样,调皮可爱,脑洞大开,不走寻常路。
课堂上老师问,
一只皮球掉坑里了怎么办?
有人回答用网捞,有人回答往坑里注水。
皮皮鲁则不然,不先回答问题,
而是提出疑问。
问老师,这个坑有多深?
随后,皮皮鲁更是语出惊人。
引得课堂一阵哄笑。
老师认为皮皮鲁故意捣乱,
可从另一方面看,
皮皮鲁的回答虽非标准答案,却不算错误。
可就是这样的回答却被老师认为胡搅蛮缠,
并引发了一场师生间的对峙。
这时候,课堂上一位小姑娘李小曼站了出来,
捍卫老师权威,并告诉大家要服从老师。
接下来,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李小曼变成了兔子。
同学们仓皇失措,老师则暗自得意。
原来,在这所学校,能否变成兔子是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
只有听话、温柔顺从、不调皮捣蛋、不惹事生非的好学生才能变成兔子。
而学校的目标就将每个孩子都变成李小曼这样“兔子”式的好学生。
为此学校开了表彰大会。
于是,越来越多的同学为变成兔子努力着、开心着。
可叛逆的皮皮鲁和朋友梁果却依旧老样子。
皮皮鲁成了老师的心头病:
因为皮皮鲁拖了后腿,她的班级无法成为优秀的全兔班。
于是,班主任开始向皮皮鲁的家长施压。
随后,皮皮鲁的父母不经意间也成为了老师的帮凶。
可叛逆任性的皮皮鲁依然没有变成兔子。
(皮皮鲁,好样的!)
直到有一天,皮皮鲁遇见了班主任身患残疾的女儿。
这时候,调皮捣蛋的皮皮鲁不见了,心地善良的皮皮鲁上线。
为了满足小女孩的心愿,他戴上假的兔子头套。
皮皮鲁没有为了一种看似合理的制度变成兔子,
而是因为自己内心的善良而选择成为兔子。
短片里还有一幕令派爷印象深刻:
就是当班级大多数人都变成了温顺听话的兔子,
而皮皮鲁和好朋友还没有变成兔子的时候。
这时候,皮皮鲁和梁果俨然成了兔群里的另类。
就像是正常人走入了精神病院,
当不正常成为一种正常,那世界里的正常人反而成为了异类!
回头看,
《驯兔记》这个暗黑童话讲述的其实是教育方式的一种:
体制化和被驯化,是教育制度下的墨守成规。
在这种方式之下,孩子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
统一标准,抛弃个性,就像是一个个瓶装罐头。
这样的教育,你是否似曾相识。
而在这之外,还有另一种教育,让孩子自由成长,
老师和家长只做适当引导,解放孩子的天性和想象力。
就像那只掉到坑里的皮球一样,很多时候,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
《驯兔记》用一个反讽的暗黑童话想要告诉观众的,其实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那就是比起压制个性、驯化孩子而言,
解放天性,让孩子自由生长或许是更好的教育。
就像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儿童的教育》中所提出的六解放一样:
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多学一点感兴趣的东西,多干一点高兴干的事;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到社会上去扩大视野。
不过话虽如此,但真正做到又谈何容易,
一位教育工作者在看完本片后说:
所以,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温良可爱被驯服的兔子?
还是成为他自己?
兔子很可爱,但本性更珍贵,
派爷更喜欢那个叛逆、任性又善良的皮皮鲁!
| 空巢青年 |
一个zan=【今天点的人,明天都更美】
千万别随便在文章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