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系列】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的关系
健康梦 中国梦 我的梦
千年国医人类智慧
脏与腑是表里关系,脏与脏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和制约的关系。五脏分属五行,而五脏的关系不仅仅是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还表现在各脏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互影响。本文主要从生理功能方面来说明脏腑之间的关系。
心与肺
心主血,肺主气;气为血帅,气行推动血行,血为气母,血是气的物质基础,气和血的关系就能代表心与肺的关系。“精气血津液”中提到肺中宗气的作用是“走息道,行呼吸,贯心脉,行气血”,血没有气的推动就会瘀滞,同时气没有血的运载就会四处涣散。心血和肺气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气血正常运行。
在病理上,常见有心肺气虚。肺气虚会导致心血瘀阻,最终心肺气虚;反过来心气虚也会导致心血瘀阻,最终心肺两虚。主要症状为:咳喘,心悸,面色发白,胸闷气短等。
心与脾
心主血,脾主生血统血;脾生化气血充养心脉,同时还能固摄血液不溢出脉外,脾的功能又依赖于心血的滋养和心阳的温煦,心和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上。
在病理上,常见有心脾两虚,心是心血虚,脾是脾气虚。心血不足会导致脾气虚,反过来脾气虚同样会导致心血不足。主要症状为:头晕,心悸,失眠健忘、面色萎黄、腹胀、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
心与肝
心主血主神志,肝藏血主疏泄;所以心和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和神志两方面。肝血充足,肝气舒畅,气血运行才能通畅不瘀滞,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不受影响;同时心血充足,肝贮藏的肝血旺盛,制约着肝阳不至于过亢,发挥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
在病理上,常见有心肝血虚和心肝火旺。
心血虚会导致肝血虚,肝血虚也会导致心血虚,其原因都是血液亏少,心肝失养;心肝血虚主要症状为:心悸、多梦、眩晕、肢体麻木、月经失常、面色萎黄等。
肝火旺肝失疏泄,导致心火旺,反过来也一样。心肝火旺主要症状为:心烦易怒、目赤耳鸣、头晕头胀、两胁灼痛、失眠多梦、口苦口臭、口腔溃疡等。
心与肾
心与肾的关系体现在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和君相安位三个方面。
水火既济
心在上,五行属火,属阳;肾在下,五行属水,属阴。心和肾的关系像阴阳一样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上者宜降,心火往下降温煦肾阴,在下者宜升,肾水往上升制约心阳,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中医称之为心肾相交,又叫水火既济。
精神互用
精神互用体现在神志与肾也有关,心以神为主,阳为用;肾以志为主,阴为用。阴精上承,以安其神;阳气下藏,以安其志。精是神的物质基础,神又能支配精气。脑髓由肾精所化,肾精充盈可以让神内守,神全又可以益精。
君相
君相安位说的是心阳和肾阳的关系,心阳是君火,肾阳是相火;心肾上下交济,君火旺盛,相火也旺盛。
若心火下不来,或肾水上不去,阴阳平衡被破坏,就形成了病理状态,中医称之为心肾不交。常见症状有:心烦心悸、眩晕耳鸣、失眠健忘、五心烦热、腰膝酸软、遗精带下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