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天童乡土文化 听王瑞海老人讲述老街的故事
守望天童乡土文化 听王瑞海老人讲述老街的故事 [复制]
阅读[90] 回复[1]
发表于 2020/10/29 11:35:11
楼主
分享到: qq sina
千年以来,人们进天童山朝拜或商贸往来,逐渐踏出一条古道。这条古道,东通北仑及象山港,西接小白河头、阿育王寺,人称天童道上。 而在天童溪北岸,自东向西形成了一条老街。这条老街,就是今天穿越童一和天童两个村的天童街。 天童街,如同一条玉带,一头系着天童寺,一头连着小白岭。千年古刹的晨钟暮鼓浸润着它,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而绵长的记忆。 天童老街。 去年以来,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东吴镇按照“修旧如旧、就地取材”的原则,挖掘文化底蕴,提取老街特色元素,再现了这条老街的传统风貌,并在文化寻根中重整业态,让这条承载岁月乡愁、曾一度被湮没在历史中的老街得以新生,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街。 一段厚重悠长的历史 9月8日上午,行走在天童老街,扑面而来的是古朴、典雅的气息。在这条全长1.5公里的街路旁,建有三祠(王、蔡、徐三家祠堂)、两亭(福善亭、南熏亭)、一庵(广济庵)、一庙(太白庙)和一堂(僧学堂)。街上有狭长的弄堂,有历史味的店铺,有喝茶聊天的老人。花格窗、卵石墙、瓦爿墙、清水砖墙,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在讲述老街的旧时光。 77岁的王瑞海老人,正悠闲地坐在小店门口纳凉。 他是土生土长的天童人,年轻时当过生产队和信用社的会计,当过18年的老师,对天童寺和天童街的历史文化非常喜爱,多年的关注和钻研,让他成了天童乡土文化的守望者。这几年,他结合过去走街串巷“淘老古”,把自己耳濡目染的有关老街的传说和故事,一篇一篇地整理出来,汇编成了6万多字的老街故事集。 因为心中有这些记忆,就会更加珍惜这些记忆。他说,要尽自己的能力,把它们都记下来,不能让这些记忆就这么消失了。 在王瑞海心中,天童街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宋代王安石有诗赞曰:“山山桑柘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对天童,王安石可谓情有独钟,他知鄞县事期间,除了写下这首《春日过天童寺》,还写下了《太白岭》《天童山溪上》《利济泉》《忆鄞县太白山水》等多篇诗文。他在诗中所描绘的“二十里松”,就是当时从小白岭到天童寺沿途的风景。 继王安石之后,宋代的舒亶、陆游、范成大、史浩,元代的王蒙,明代的姚广孝、沈明臣、沈一贯,清代的袁枚、姚燮,现代的柳亚子先生等众多文坛大家,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写下名作。 历史上,天童寺香火兴旺,朝山进香的人络绎不绝,而天童街是这些朝圣者的必经之地。香客们从宁波沿后塘河坐船到小白河头,翻越小白岭,然后过天童街,上天童寺。 宋代,日本高僧荣西、道元在这里学法,回国后创立了临济宗和曹洞宗。当年,他们从明州城去天童寺,天童街是必经之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日民间文化交流使者村上博优先生多次到天童街,寻访道元禅师当年走过的一条小道。 王瑞海老人。 一抹难以割舍的乡愁 这条跨越千年的交通要道,其繁华热闹更是令人难忘。在王瑞海记忆里,他小时候,北仑三山、峙岙、杨岙、蒲岙及鄞州瞻岐、合岙的人去宁波,都得从天童街经过,天天川流不息。 夏秋之交,杨岙的黑皮西瓜上市,近100公斤一担的西瓜光滑锃亮,每天都有三四十人挑着担子,嗨哟嗨哟地过街。 金秋时节,三山金柑上市,金柑装在长筐里,挑担的人,担前挂着竹编的饭篓。每人都有一个铁垛拄。所谓铁垛拄,就是木棍下面包了块厚厚的铁皮。当他们快到太白庙时,领头的拔下肩头垛拄,拖在地上,铁皮在石头上拖滑,发出“哗啦啦”的声响,接着第二个人、第三个人依次而拖,这是休息的信号,于是,几十担金柑在太白庙南熏亭(施茶亭)前歇下。挑重担的人流汗多,大家就在施茶亭的茶缸里喝上几竹管茶水,休息约20分钟,然后过小白岭,去小白河头。 每年四月初五到初十,来自宁波及舟山等地的香客三五成群,络绎不绝。他们肩背黄袋,胸挂佛珠,边走边念。更有人从小白岭上开始,三步一拜,一直拜到天童寺门口。也有年纪大的,或小脚女人,走勿动,就出钱坐在元宝篮里,去天童寺。 清明前后,学生春游,整齐的队伍、一色的校服,一面面校旗迎风招展,校旗后面是乐队。学生们一进老街,洪亮的鼓乐声伴随着整齐的步伐,从村口一直热闹到僧学堂。 那时候,太白庙附近有德顺饭店、董东福饭店、柯顺兴客栈兼小饭店、同和咸货店、戴万顺棉杂商店、徐启章百杂店、万寿堂中药铺、徐梅青肉铺、土制卷烟作坊等大小商肆数十家。饭店之中,要算德顺饭店生意最为兴旺,两间屋面,四五张方桌,天天客满。店主阿姐笑容可掬,彬彬有礼,以价廉菜美赢来不少回头客。 太白庙门口,是瞻岐、合岙海鲜的集散地。小贩们每天凌晨两三点钟翻越瞻岐岭,来回数十里连走带奔,中途从不歇脚,去合岙贩来白虾、蛏子、青蟹等海货,回到彩虹桥后,下河埠往清水里浸一下,让鱼虾看上去新鲜透亮,然后在庙门口摆开摊头。 下街的小唱门口同样热闹非凡。这里有同盛里店铺,有打铁店、大饼摊。唱新闻的,手拿一面小铜锣,坐在店门口,边敲边唱,将各地的新鲜事编成顺口溜,既有内容,唱词又很押韵,吸引了很多听众。也有两人一起的,站在石阶上,唱起动听的宁波滩簧(甬剧前身)。边上有各类卖糖葫芦的。同盛里两间屋面,白天、晚上人坐得满满的。 那时候,“铜钿银子”就像天童溪里的水,白花花地流淌,山货起运、交易通达、戏台缤纷、人流穿梭。可随着岁月流逝,交通几多变化,天童街昔日繁华也如淙淙溪水,一去不返,曾经的必经之路变得无人问津,商店关了,年轻人搬出去了,往日的车水马龙成了人们心中一抹难以割舍的乡愁。 一场化茧成蝶的蜕变 宁波俗语中,形容地名的有“东乡十八隘、南乡十八埭、西乡十八公式”之说,形容集市有“东乡十八街”之说,形容鲍盖庙有“东乡十八庙”之说,“十八”是个概数,表示数量之多,当地人称天童街为“东乡十八街”之一。但从历史与文化积淀看,它是名副其实的“鄞东第一街”。 曾经的“第一街”,就这样湮没在历史中,实在令人惋惜。盼重聚人气,回归昔日繁华,是老街居民共同的心声。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古老的有文化价值的村落越来越成为焦点,废弃的得以保护,忽略的受到重视,古老的焕发出新的生命。在这样的背景下,老街居民们几十年来的梦想,在不经意间迎来了实现的这一天。 去年,东吴镇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决定重点打造天童老街,通过提取老街特色元素,再现老街的传统风貌。 “早就盼着这一天了。”得知这一消息后,王瑞海老人心情非常激动。从那天起,他和几个热心村民一起挖掘老故事,几易其稿,还原天童老街的旧时模样,太白庙、徐家墙门、御史坊、施茶亭、僧学堂、下书房、王双和、小唱门、石墙门、史家桥、蔡家井、上世纪60年代的知青楼……在他的笔下,曾经的老街道、老店铺、老凉亭,还有那些不见了的古宅、老桥及集市、庙会、社戏等中国南方古镇中特有的元素,都是那么的清晰和具体。 他挖掘的这些历史元素,许多被重新复原,成了现在的网红打卡点。 共建共治,打造美丽家园。越来越多像王瑞海老人这样的热心村民,参与到老街的改造中。在多股力量汇成的交响声中,清水砖墙、竹编风铃、老屋古井等风景重现,一栋栋老房子修旧如旧,新修整的石板路宽阔笔直,长年累月的卫生死角被彻底清除,转角处景观小品跃入眼帘。老酒坊、剃头店、糕点店等重新开业,麻糍、金团、灰汁团、米馒头、油焖笋和年糕团等成了老街的热门产品。 陈海伦是第一批入驻老街的,他租下两个店面,专门销售乌米饭。 村民单华彩平时在家烧得一手好菜,60多岁的她,租了个六七十平方米的店面,开起了牛肉面馆,丝丝顺滑透明的粉条,是她娘家奉化溪口镇的特产,鲜美诱人,一下子就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店家。 72岁的徐阿姨守着一爿旧式剃头店,座椅和镜子都有百年以上历史了,从业59年的她,至今仍传承着百年老手艺,修脸刮胡子,就算是满脸褶皱的老人,也不会被刮出一个血伤疤,因而常有市区及东钱湖、北仑等地的人慕名前来。 目前,已有20余家特色餐饮和一批文创产业企业落户老街及周边区域。 百年前行走在天童道上的农民,右侧有人坐在元宝篮里(资料图片)。 一份感受深刻的幸福 “幸福,从来都是靠奋斗得来。”对这句话的感受,王瑞海老人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 “去年以来,镇、村干部全力以赴,上下一心,问老人,查古籍,复原状,创新颖。战暴雨,冒烈日,不畏艰辛,夜以继日,短短几个月,天童老街旧貌展新颜,令每一位村民心悦佩服。”老人说。 一年多来,老街点点滴滴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他在笔记本里记下了天童老街不断焕发的新颜值—— “当你来到五号桥畔的太白湖文化广场,映入眼中的‘松岫山台’四个大字交相辉映。浓厚的文化底蕴使人觉得天童街不愧为千年老街。” “当你沿着宝瞻公路出小白岭隧道,看到一片与湖光山色相得益彰的开放式绿地,这便是海丝公园。它从过去坎坷不平、荆棘丛生、荒草满目的废弃矿山,变成了现在人人向往的休闲绿地。” “当你步入千年老街,只见平铺的石板路整洁有序,过去蛛网般的电线全部埋到地下,天空豁然开朗。十多口百年古井经过修缮,潭清水澈。百年老祠堂焕发青春活力。太白庙南熏亭前,小溪流水汩汩……” 这些天,王瑞海老人时常畅想着理想中的美丽家园,在他心中,新的天童街要像他儿时记忆中的那样,成为鄞东首屈一指的繁华街巷。“希望引入更多的业态,方便老百姓;希望周边有潺潺流淌的渠水,底部铺上卵石,渠水清澈见底,把老街、河流、水塘、古井都串起来。有了水,老街就有了灵气,有了生机。” 记者也了解到,目前老街改造仍是“进行时”。东吴镇将进一步提升老街业态,计划引入品牌民宿、书店、手工艺等品牌文旅业态;同时鼓励居民在街区中开设特色餐饮、农产品展销等商业业态,并借助天童老街与镇区商业配套,开展特色夜游项目…… 天童街,这条曾经的“鄞东第一街”,有过商贾通途的鼎盛风光,也有过繁华褪尽后的落寞破败。如今正舞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妙笔,书写蝶变新篇。 |